我演李鼎銘——文世龍

我演李鼎铭——文世龙

2007年我与CCTV开始结缘,十年后的2017年我又与纪录片有了出乎意料的缘份,有幸出演《李鼎铭先生》之李鼎铭。

《李鼎铭先生》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何志铭执导的。2015年他执导了微电影《东方红》《想起我的男人背地里哭》,并在国内获得许多大奖。由于我曾为微电影《东方红》《想起我的男人背地里哭》做过英文字幕翻译,所以2015年应邀参加电影首映式,在首映式上第一次见到何志铭导演。后来听何导讲,那时候他已经开始寻找李鼎铭的扮演者,那一次他只注意到我唱了英文版陕北民歌,但没太在意到我本人。2016年11月的某天晚上,延安的一位文化学者袁茂林先生给我电话,说他推荐我扮演李鼎铭先生,并让我发他一些我的照片好转发给何导。

2016年12月19日,我去了西安电影制片厂何导的家中,面对面交流了一些李鼎铭相关的事件,以及拍摄电影相关的事情,并当场试了几套服装,何导觉得我的装扮很接近李鼎铭这个人物。没过多久何导就快递给我《李鼎铭先生》的剧本让我熟悉,等待通知。

2017年2月底,我所在的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开学之初,何志铭导演通知我随时准备进组拍摄。这时,我心里才开始重视起来,又想起了何导爱人给我反复强调的要注意眼神表演和背熟台词。我一边在网上或书上查阅李鼎铭的资料,一边在我爱人冯涛的协助下,在好友高治源老师的帮助下,反复背诵和熟悉台词。经得学院书记和院长的准许和鼓励下,我很快履行了请假手续,一心一意为进组拍摄做着一切准备工作。

2017年3月13日晚上,我到了米脂进入《李鼎铭先生》的摄制组。一进旅馆,化妆师就开始剪了我的头发,去了我的胡子,经过一番魔法般的化妆,我穿好戏装去见导演。进了导演的房间,看到满墙都是电影中需要的人物历史照片,而李鼎铭的照片最多最显眼。何导戴着眼镜正在台灯下看着资料,在他抬起那圆鼓鼓的脸儿看我的一瞬间,我仿佛看到的是英国大戏剧家莎翁一般,脑海中出现了莎翁的名言:世界是个大舞台,男男女女不过都是演员。一霎间,我恍然是闯进了一个和现实世界隔绝的魔幻境地,一种陌生的新奇的感觉油然而生。一下子,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我的身上,纷纷开始给我拍照,频频对我品头论足一番。但能看出来,大家包括导演都对我的扮相很满意。

经过三年的寻找,何志铭导演四处物色到许多人选,但最终还是决定让我扮演李鼎铭先生,他敢在我身上冒险,这真令我出乎意料。我一方面觉得幸运,另一方面觉得压力山大,虽然之前我有过很多电视节目的访谈和演出表演,但对于影视表演我一无所知。

2017年3月14日的早晨,我粉墨登场开始了拍摄。不巧导演在提前没告知我的情况下,让我从三十二岁那场开始拍,而我的台词原来是从三十七岁那场开始背的,必须现场记词了。看来第一场注定不是良好的开端!摄影师和录音师一就绪,导演一说开拍,我就开始顾此失彼,台词打绊,目光飘忽,形体僵硬,表演腔现形,简直一个滑稽可笑的喜剧演员!导演和摄影师轮番的喊停!!!我一下子懵了,眼前一抹黑,无所适从,失望透顶!应该说,我的“表演”一下子浇灭了导演和摄制组所有人员对我的预期奢望。这时候,导演和摄影师开始针对我进行实地表演培训了,我成了一个怯生生的小学生,听到一些诸如“镜头感”“口语化”之类的陌生词汇,亦步亦趋地任人使来唤去,像个提线木偶一般任人摆布开来。在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表演下终于完成了第一场戏,一种挫败感涌上心头淹没了我身上所有的优点和品质,扫除了我内心所有的自尊和自信。

摄制组的人都安慰我,“所有演员一开始都这样,第三天就会找到感觉。”何志铭导演说只有他敢用没有表演经验的人,他还说表演和干其它事情一样,熟能生巧嘛!

还好,第二场以后的词是我提前背过的,台词方面我轻松多了,大家都庆幸我台词功底过硬,不然会遭很多罪的。这时候,我开始注意其它细节了,比如,要正常说话不要背台词,表演不要看镜头,说话不要舞台腔,不要总带手势…… 我在内心开始一点一点地慢慢重拾自信,慢慢觉得轻松起来觉得好玩起来,慢慢开始顾及身边的环境。原来,摄制组人员几乎清一色是玩命干的人, 拍摄景地就是他们用了十多天的时间挖土方,糊墙壁、糊顶棚、糊窗户、修缮出布景来,摄制组住在离李自成行宫不远处的一个便宜旅馆,一日三餐几乎天天固定在一家小饭馆里。这部纪录片,由于资金少,所以也发扬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的精神,何志铭导演一再说:就是要用最差的条件,拍出最好的片子。大家的酬劳都很少,我虽然是主演但也相当于一个打工仔。虽没多少劳务,但我看重的是李鼎铭这个角色和人生体验,发扬先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演绎好李鼎铭。

我作为一个小人物能演一个大角色本身就赚大了。我进组五十天时间,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演绎先生一生半世,一边表演一边学习,一边体验一边成长,一边进入角色一边重塑自我。

随着拍摄的深入,我越来越觉得对李鼎铭先生了解不够,对他的了解仅局限于剧本台词是远远不够的。何志铭导演花了三年时间阅读了大量有关李鼎铭的书籍,对李鼎铭几乎了如指掌,但导演每天睡得最晚每天都特别累,很少有时间听到他展开来谈论先生的事。在“完全听导演指挥”“导演说了算” 的思想的指导下,一开始的好几场,我都是几乎没有掺入一点自己的想法,循规蹈矩的但求无过,只想着符合导演的要求表演。期间时好时坏,但总体表演还算顺利。有时候,自己觉得满意的导演会让重拍,自己一点没感觉的倒博得了大家的表扬。

就这样糊里糊涂拍摄了约十四场以后,慢慢的,我对别人的看法说法非常在意,怕演不好丢人现眼,怕没把李鼎铭先生演到位。在榆林钟楼拍一场戏时,一位研究陕北文化的郭新英老师说了一句“李鼎铭先生不好演”。

这句话像个惊叹号跌入我耳朵里了,我开始暗暗地下起了功夫。

首先我开始抽空翻阅起导演曾给我的《爱国典范李鼎铭》和《李鼎铭先生》两本书,并借阅导演手头的一本李鼎铭研究文集,还做了一些笔记。原来,李鼎铭先生在提出精兵简政提案之前,已经是陕北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早在二十二岁,他在米脂县秀才预考中取第二名,后在绥德州大考中取为廪生。二十三岁以后,他拒绝当官,办私塾当教员,办学校任校长,编撰《蒙古历史教科书》(后改名为《北方民族历史教科书》)。三十二岁,任米脂县东区区长,后任榆林道尹顾问,修桥建市,以商助教。四十九岁,到米脂城内开设“常春医馆”,治病救人。六十岁,被选为米脂县参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员,而后经毛泽东提议,被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和共产党一起共谋救国救民的事业。

李鼎铭是经历了清朝,民国,抗战三个时期的历史老人,是被历史埋没的文化巨人。通过我要再现先生的形象和辉煌,我必须从内心出发,深入先生的内涵,在先生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在自己内心注入先生的情怀,争取理清表演轨迹,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形象鲜明地把李先生的形象立起来!

在翻阅李鼎铭的研究资料过程中,我摘录了李鼎铭的处世哲学“立志长存宽忍念,终生只学吃亏人”。说实在的,每当别人问我酬劳的问题时,囊中羞涩的我让我难以启齿,所以我常常用先生的这段话语惊醒自己,打消个人得失考虑的不平衡心理的干扰,我开始有意识的与李先生的内心世界靠拢的越来越近。

除了看书了解和接近李鼎铭这个角色外,我记住了何志铭导演对我说的话,“表演的三大要素是:鲜明、生动、准确。”抓住这个本质,我先从说话的方式上下手,应用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的精神,做到说话言简意赅,直达目标。巧合的是,后来在李鼎铭创办的桃花峁初高级小学(现在的鼎铭小学)拍戏时,偶遇一位八十二岁的李海珠老人,他见过李鼎铭,他说李鼎铭话不太多。他告诉我,李鼎铭曾说过:“公鸡叫一声家喻户晓,乌鸦直叫一天没人听”。从此,我更加坚定用何志铭导演的三要素来演绎这位可爱可敬的历史老人。

这时候,我也有意识的从被动表演转为主动表演,尽量避免遗漏和遗憾。我和导演主动沟通,交流和参与一些我的想法。剧本上,李鼎铭早期从教这一块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没有台词来表达。为了把李鼎铭早期从教的思想和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为以后李鼎铭人物形象更饱满的显现做循序渐进的准备和铺垫,本来就是教师出身的我,现场开始酝酿台词给家长和学生讲了一番话,即兴且自然,既享受又过瘾,释放了我的自然状态,点燃起我潜在的表演欲望。这是令我最为满意记忆最深刻的一场戏,这场表演我无愧于李鼎铭先生。

另外一场戏“抗拒戏霸”我也自觉满意。当时先生42岁,身着长袍马褂,骑着大马来到戏台,先生跃身下马,走进狼藉一片的戏场,厉声训斥戏班班主毛狗。当时我脑海中出现一个词“假戏真做”帮了我的大忙。剧组都说我帅气!有时候,演戏就是无中生有,打破一个自我再塑一个自我,爽快!

2017年4月4日清明节这一天,摄制组到米脂县桃花峁镇李鼎铭的陵园拍戏,见到了李鼎铭的孙儿李雪飞先生。他看到我的扮相,李雪飞先生十分满意,夸导演好眼力。李雪飞先生看到我格外亲切,给我讲了他爷爷的事情,还送我一本李鼎铭先生担任边区政府副主席时,在延安南泥湾休养时写的《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论》一书,先生提出了“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才能马克思主义化”。从此,我更加有信心和责任感去演好李鼎铭这位从山沟沟走出的伟人!

虽然说我是剧组中众星捧月的月亮,但要真正发光还免不了大家的声嘶力竭的吆喝和打磨,真正感受一番“人前显贵,人后受罪”的滋味。我时常在微信上发表自己的感悟,诸如:“戏中戏外不迷自性,运起运落不远中庸”,“与贤圣为伍生普世宏愿,与百姓亲近生慈悲情怀”。确实如此,戏内戏外要一样处事待人,一样真诚相处。说到这里,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感谢何志铭导演给我的机会和信任,感谢摄影师林壮和何挺老师不辞劳苦捕捉我的各种表情,感谢化妆师崔萍老师精心为我乔装打扮,严厉让我节食塑形,感谢摄制组所有人员为我的服务。还要感谢所有的“星星”,有他们熠熠生辉的点缀我才能生动鲜明起来。众多群众演员走马观灯般轮番上场,从陕北子洲、横山、米脂紧急驰援的唢呐手、腰鼓队和闯王花轿队,千里之外的专业演员从西安等各地纷纷赶来和我配戏。他们都是我的老师,我都和他们有交流。

和李鼎铭相映交辉的巨星,和李鼎铭并称南北两颗文曲星的毛泽东,把李鼎铭托举了起来。戏中,我和主席的扮演者,著名演员王翰文老师的对手戏最多,也是我最看重的。

但是,不巧,刚开始的磨合不太顺畅。在拍我们第一场对手戏时,由于导演是现场临时编词编环节,又由于我和王老师住的远,也没做太多前期交流,所以始终找不到对主席王老师既敬仰又亲近的双重感情。这样一来,我十分看重的和主席的第一场戏,就拍了十条左右导演才满意。那场拍完,我心情糟透了,没去吃饭,一直不能原谅自己。晚上回到旅馆,我特意去看了回放,心里才略微踏实一些。

第二天,我和主席王翰文老师聊了许多话,既消除了内心的障碍,又增加了彼此的感情。而且,王老师给我传授了他学习到的“定海法宝”,这个“定海法宝”从此一直加持我,使我一次次超越自我提升演艺水平。这个“定海法宝”就是“找准人物关系”,只有找准人物关系才能处理好人际交往,才能有准确的角色定位,分清相互关系的主次,才能准确找到用什么样的态度和语言去处理关系。何导的“三要素”和主席的“定海法宝”就像我的双翅,帮扶我振翅翱翔在戏里戏外的天宇而不迷失方向,唤醒我内心的感悟: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

2017年5月16日,摄制组转战延安,“三三制”、 “精兵简政”、 “民主典范”等几场重头戏都在延安拍摄的。庆幸的是,在我渐进佳境的时刻拍摄了李鼎铭先生一生最辉煌的时期。在拍延安收尾的几场戏时,我也自觉自己在神态、语言、扮相、气质等方面更加接近李鼎铭先生本人,经过近五十多天在陕北大地上的上山溜洼、摸爬滚打,经过不停地辗转米脂、佳县、榆林等地拍摄的劳顿将我原本瘦弱的身躯折腾得更加瘦骨如铁,脸膛黑红发亮,但内心充溢的“李先生的精神和思想”和刚直的骨气在我的言谈举止间挥洒出来,脱胎换骨的“新我”从内而外地把坚毅和自信融入到戏内戏外。延安时期,李鼎铭先生是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先生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工作合作密切,所以我在延安拍摄中少不了和林伯渠的扮演者著名演员马铭的对手戏,马铭老师教会了我镇定自若、轻松自然地表演,语言神态动作都是柔中带刚的真诚表达。在米脂我俩就有过对手戏,这次在延安他再次见到我已经发现了我的变化,情不自禁地与我分享心得经验:“演员越和人物接近、越来越神似角色,戏也就快拍完了。”真是这样,听了马铭老师的分享,一种留恋之意在心中油然而生,《李鼎铭先生》还没杀青,还没离开剧组,我就已经开始了思念……

2017年5月16日,《李鼎铭先生》在延安圆满杀青,我终于充满自信地圆满完成了李鼎铭先生的表演。这个时候的我,离开熟悉的拐杖无法走路,回家敲门连妻子都差点认不出我来,感恩机缘,感恩导演,感恩剧组所有演员和工作人员!在我设宴招待剧组庆祝会上,我第一次听到导演由衷地说我的表演超乎他的想象,并将戏中一直陪伴我的李鼎铭先生拐杖赠予我。谢谢何志铭导演,谢谢何志铭导演的勉励,我心里明白:李鼎铭先生的拐杖还将继续加持我走上大公无私的生命之路,在人生路上任何成功和作为都离不开众人递过来的一根根拐杖的扶持,愿这根拐杖相陪相伴我未来的人生之路!愿这根拐杖支持我成为李鼎铭先生一样的人,像先生一样鼎力帮助他人,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