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給我的教育思考:沒出場的“爸爸”,是我心中的嚮往。

《囧妈》很生活化,教化意义很强,诸多情节,我用“因为爱所以伤害”这句不合逻辑的话来总结。

不过,我最有感触的却是的一个情节:徐伊万背着妈妈在冰河上狂奔累了后,倒在冰河上休息时,妈妈给徐伊万讲的她和他爸的故事。

《囧妈》给我的教育思考:没出场的“爸爸”,是我心中的向往。

“当年你爸在新疆建设兵团的时候,做过流动放映员。有一次,由于我磨磨蹭蹭,结果迟到了。没想到,散场后他单独给我放映了一场。”

为一个迟到的观众单独放映一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是一个放映员完全站在观众的角度想问题而带来的感人的行为。这个放映员牺牲2个小时的时间,满足了一个迟到的观众对影片的渴望。

反思我们的教育,有多少老师依然打着爱和责任的旗帜,真正又在多大程度上做到了为学生着想?

《囧妈》给我的教育思考:没出场的“爸爸”,是我心中的向往。

先说说老师平常上课吧。

有多少老师真正走上了以生为本的道路?即使在教改已经很深入的今天,依然有很多老师关注的仍是怎样把教材教完、仍是关注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完美、仍是关注的公开课上怎样表演才能赢得评委的高分……

当一个老师在做这些的时候,关注过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能接受吗?能有多大的比例能接受?

所以,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责备:现在的学生不爱发言了、现在的学生太依赖老师了、现在的学生不知道主动学习了……

《囧妈》给我的教育思考:没出场的“爸爸”,是我心中的向往。

殊不知,背后真实的原因,是老师备课上课,都没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厢情愿地传授知识,活生生地把学生推到旁观席的位置上造成的。

再说说老师的公开课吧。

记得一次,我区要举行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个学校在初选时,选出了一个个人素质很好的青年教师。无论形象还是内在素质,大家都对她拿第一名充满信心。

因为我们是一个集团的,因此我参与了磨课。记得她抽到的课题是《湖心亭看雪》。经过本土“专家团队”几次磨课几次的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都推敲得恰到好处,新课程理念也不露痕迹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囧妈》给我的教育思考:没出场的“爸爸”,是我心中的向往。

只是,那上课的老师越来越茫然,她面对这么多热心的“专家”,又无从反对又提不出新的见解,只能接受。

到正式比赛的时候,这个老师成了演绎那次精美设计的机器,机械地走完程序,完全没有了她平时灵气。结果可想而知:与第一名失之交臂。

有人叹息有人奇怪,这么好的设计,怎么会没得第一名呢?

可是,现在想来,谁又站在了这位年轻教师的角度想问题呢?谁又站在了学生接受的角度想问题?大家只追求优质课的示范性和独特性。记得当时“专家团队”的成员都急于说出自己的理念和做法,急于把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而那位年轻教师一是出于礼节,二是初出茅庐也不敢在这样级别的赛事中擅自用自己的构思。结果就这样了。

后来,当我自己上到《湖心亭看雪》的时候,我按照那个自己参与设计的公开课教学设计来上了,结果用了满满两课时才完成那些设计的内容和环节!学生还不一定完全消化。

《囧妈》给我的教育思考:没出场的“爸爸”,是我心中的向往。

还说说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吧。

今年我们区教委统一布置的语文寒假作业是,阅读下学期的两本必读名著,并做读书卡。

我接到通知时,第一反应是:完不成。因为领导没站在学生的角度想这两个问题:(1)时间问题。今年寒假才20几天,中间还有传统节日春节,所以认真读完两本书,还要做读书卡,时间就成问题。(2)内容问题。学生寒假作业不只语文一科,语文作业也不只整本书阅读这一样,所以,更不容易落到实处。

平时作业布置现状:

周末作业情况。平时不遇到考试,周末一般一篇作文或是一篇周记,英语、数理化各一张试卷,那是常事。最让我惊讶的是,今年元旦假只有一天,由于临近期末,有一个七年级的班级,学生收到的试卷有:语数外各一张,史地政各三张!

《囧妈》给我的教育思考:没出场的“爸爸”,是我心中的向往。

如此的作业量,于是,学生抄作业的现象屡禁不止。于是,每一个寒暑假临近开学那两天,乡村基最热闹。你问为什么?一个学生悄悄告诉我:在那里集体抄作业。于是,书写质量每况愈下,我谴责过学生,为什么越写越差?他们众口一词,并且都很委屈:作业太多。我也问过一些家长,当家长谴责孩子的书写时,孩子就没得在老师面前那么好的脾气:你来写嘛!就这句话甩给家长,家长也无言以对。

我们的基础教育与学生的需求为什么有那么多对不上号?

1.决策者的决策与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有一定距离。

决策者的决策,每一条都是正确的,但对于现阶段的基础教育国情来说,还过于理想。因为我们基础教育的层次还参差不齐。就比如整本书阅读吧,一开起学来,就充足马力完成教材上的任务,应付各种考试,根本没时间轮到整本书的阅读。

就在这个寒假放假时,我打电话给一个教高中语文的朋友,询问她高中语文新课标的事情,因为我校要求我们视野放远一点,假期阅读高中新课标。她感慨良多,觉得根本没时间读整本书,谈不上是否能读懂。其中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各科都在改革,各科都改革得学生是专门在学那一科一样。

这是我们一线中学教师的心声,教师都如此,学生是不是更强烈?

《囧妈》给我的教育思考:没出场的“爸爸”,是我心中的向往。

2.教师的教学理念跟不上教改的导向。

当我把上述第一个原因,就语文教学,分别与我们当地两个语文教学方面的领导交流的时候,她们的回答基本一致:是一线教师的问题。一线教师要改变观念、改变课堂面貌。

一线的教师,为什么教材上的都要讲?新课程理念不是说得很清楚,学生会的、注释有的,都不用讲吗?可是我们一线教师就觉得,讲了学生都不懂,有那么多不讲,学生能学到什么?于是,拼命地讲。教师一讲得过多,学生反倒成了听客。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材是样本,教师还要围绕教材,结合实际进行拓展。我们一线教师就觉得,教材上的内容都消化不完,还要拓展那么多,时间哪够用?可是,反复讲教材上的,学生又不爱听了。

《囧妈》给我的教育思考:没出场的“爸爸”,是我心中的向往。

3.升学的压力与新课程理念还是不匹配。

按照新课程理念,学生有更多活动时间、有更多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有更多自主学习时间。可是,分数,升学指标又把学生赶回了教室,赶进了题海。

我们向往着我们的基础教育是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行动,是真正能全面促进孩子们的成长。

既然如此,从一线教师改变起吧,也许真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条出路。

1.教师多学习。

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确实离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遥远。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学生心理学,学习现代教育学已经是当务之急。

2.教师要相信学生。

老师课堂上讲得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学生是最敏感的,发现老师爱讲就让他讲呗,我们的脑筋乐得不动。

3.把课堂还给学生吧。比如语文课上,让学生理解了教师再补充呢?比如教材上的讲快一点,一周节约出一节到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整本书的纯阅读呢?上新闻活动单元时,把学生真放到街头对陌生人进行采访呢?……真这样做了,我不相信学生上课时不说话,我不相信学生写不出内容鲜活的文章,我不相信培养不出有见地的学生!

结语:

《囧妈》中未出场的爸爸,因为站在观众角度想问题,为迟到的观众单独放映了一场,收获的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爱情。我们一线老师,努一把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备课、去上课,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去践行新课程理念,我想,我们收获的,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提升,是中国教育实力的真正增强!

感恩《囧妈》,让我对子女教育、语文教育有了新的思考;感恩《囧妈》中未出场的“爸爸”,让我感悟到无功利地为他人着想,世界永远是春天!我们的基础教育太需要这种为学生着想的理念和行动!

《囧妈》给我的教育思考:没出场的“爸爸”,是我心中的向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