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縣觀音河鎮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麗蝶變

在汉阴北山,有一条美丽的河流,取着一个美丽的名字,这条河就是观音河。

观音河,默默滋润着两岸百姓,哺乳着汉阴县城数十万人,也哺乳着下游月河两岸汉阴汉滨等几十万人民。正基于此,观音河镇只能发展生态经济。睿智的观音河人,以强烈的时代使命守护着一河好水,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以水为韵、以果为媒、农旅富民,巧妙结合新民风建设凝聚干群力量,大力发展以猕猴桃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走出了一条秦巴腹地“两山理论”发展新路,实现了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041户2943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建档立卡的41.2%降至当前的1.09%,奏响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时代凯歌。

汉阴县观音河镇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蝶变

汉阴县观音河镇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蝶变

守住绿水青山 环境变资源

几年前,汉阴县中坪村党支部书记罗杰捡拾垃圾时哭了。为啥?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河道里的垃圾就从来没人捡过,这么多的垃圾要清理,根本捡不完。几年后的今天,罗杰自豪地跟记者说,“咱观音河的水,是最干净的水!你若能在河道里捡拾到一个垃圾,罚我钱!”

这么大的变化,与观音河镇高度尊重自然规律、重视山清水秀、重视环境整治、重视生态保护有关,也与观音河镇政府与企业家张元江合作,组建“御源军”密不可分。

观音河镇深知发展与保护的责任,不断探索实践长效生态保护机制,持续改善全镇环境质量,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除禁止在观音河水库钓鱼、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置换和控制面源点源污染之外,在合心村、进步村、水田村修建污水处理工程,保证源头污水治理;对镇域内所有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渣土车不规范运营、乱焚乱烧垃圾秸秆等问题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大力开展“环保知识进万家”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和每月定期一天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日”整治活动,不断树立群众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自觉参与和监督环境整治。同时,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搬迁库区住户47户,将湖心半岛建成生态治理样板进行示范。聘请生态护林员48名,进行日常巡山护林,节假日定点定人巡查值守,一方面促进了困难群众增收,一方面做好了森林植被保护。目前,该镇森林覆盖率近80%,已有3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在此安巢定居。

该镇扎实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汉阴县博元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推行“扶贫+环保”公益项目,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辖区实行垃圾清运公司化,与各村签订农村垃圾清运保洁、五包三创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农户门前“五包”责任,实现了垃圾定点清运、集中处理。目前,该镇已配备保洁人员73名,购置垃圾转运车5辆、垃圾集装箱体98个、垃圾桶1120个,确保了家家户户门口都安放有垃圾桶,每隔一段距离有一个垃圾转运箱体。同时,在辖区推行建立垃圾分类处置置换站4个,鼓励村民将不同垃圾分类包装,到垃圾分类处置置换站积攒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具,实现垃圾降低存量、变废为宝。

汉阴县观音河镇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蝶变

汉阴县观音河镇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蝶变

发展生态经济 荒山变银行

在观音河镇,随处都能看到猕猴桃产业园。在义兴村的一块猕猴桃园,一行行栽种整齐的猕猴桃涨势喜人。主人刘美全说:这块猕猴桃园二亩七分,2019年第一年挂果就卖了一万二,今年有望超过2万元,可以挂果30年呢。

刘美全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之前一直在西安务工。2017年,听到政府号召发展猕猴桃,看到别人大规模种植猕猴桃挣了钱,再想到家乡野生猕猴桃很多,认为种植猕猴桃肯定有出路,于是就回家试种了14亩猕猴桃。他说:“14亩全部丰产时,一年收入10多万元不成问题,远远比外出打工好,还照顾了家里。”

由于观音河水库是汉阴县城的水源地,观音河提出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2017年,该镇在综合调研考察的基础上,抓住猕猴桃产业“东扩南移”机遇,与陕西福地牧业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猕猴桃产业,在义兴村试种了110亩,由群众提供土地,公司提供优质猕猴桃种苗和全程技术跟踪服务,群众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管理,公司进行产品统一保底价回收、统一销售;在此基础上2018年又在中坪村种植了280亩,由村合作社投入产业发展资金进行猕猴桃支架采购安装,挂果后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按照“1:2:7”的比例分红。

2019年,观音河镇又借助汉阴县“三个一”产业扶贫机制的“东风”,与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合作,流转田地进行“坡改梯”,打造千亩高品质、标准化猕猴桃产业园,将该镇所有低能弱能贫困户及想发展产业的农户全部纳入到产业发展中来。目前已发展猕猴桃1650亩,实行统一入股、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统一分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园、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量化入股产业奖补资金263.5万元,将527户农户牢牢嵌入产业链条中,通过土地流转、带资入社、反租倒包、园区务工等多种方式,将受益面扩展到最大化,实现产业全覆盖。

为弥补长期产业空档,观音河镇按照“花为底、林戴帽、畜禽半山腰”的发展思路,与县域内多家种养殖公司合作,积极培育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等市场主体,采取“以短养长”。在猕猴桃产业园中套种金丝皇菊、黄豆、红薯等矮株作物,发展林下黑羽乌鸡、黑土猪养殖,实现群众持续增收。2019年,发展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3户、100头以上养牛大户1户,培育林下养鸡大户15户、出栏1万只以上的大户8户。发展魔芋3500亩,其中漆树套种魔芋2500亩,中药材780亩、林下天麻350亩、养蜂1100箱,培育食用菌繁殖点2个,年产食用菌15万袋。发展花椒2170亩、拐枣1600亩、脆李1100亩、密植桑园800亩、金丝皇菊380亩、油用牡丹300亩等。

观音河镇镇长李志鹏说:目前,观音河镇已成立产业专业合作社7个,通过园区带动、发展特色产业、合作社分红,可带动560余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增收”。

汉阴县观音河镇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蝶变

培育新民风 凝聚发展正能量

3月31日,观音河镇水田村小广场挤满了村民,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重温了村规民约,村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该村“志智双扶”暨新民风示范村建设方案,选举出水田村第一届乡贤理事会。

良好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如何凝聚群众的发展力量?观音河镇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创新方式方法和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了新民风建设干部带头动员,党员自主管理,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为脱贫攻坚抹上一层靓丽底色。

观音河镇首先规范运行“一约四会”,将新民风作为助力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着力做到“四有”,即“有一套一约四会机制、有一场五项教育、有四次道德评议、有一块善行义举榜”。针对农村请客送礼铺张浪费现象,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制度作用,规定喜事新办不超过15桌,丧事简办不超过20桌,其他事一律不办。农户举办宴席必须报备,每桌宴席不超过300元(含烟酒)、亲属随礼不超过300元,朋客随礼不超过100元。

其次“微家训”助力民风“自治”。观音河镇以进步村为试点,对该村农户的家规家训进行搜集整理,根据每个家族每户村民自身情况制定“微家规微家训”。如今走进进步村,微家规家训蔚然成风,成为进步村响亮的文化名片。挨家挨户的门口悬挂的家规家训牌格外吸人眼球,也告诫着每户村民的一言一行。

建好实践站促使新民风“吹”进千家万户。按照有阵地、有机构、有队伍、有机制、有菜单“五个标准”,成功探索建立起汉阴县第一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和改进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促进乡风文明,统筹城乡互动,宣传思想政策,传递文明风尚,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积极组建文明实践新民风暨扶贫扶志宣讲志愿服务队、环保志愿服务队、乡贤教导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法律志愿服务队、农业技术指导志愿服务队共六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不定期的村民志愿服务工作。截至到2019年底,各志愿服务队已经开展各类活动50余场次,对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起到了正面宣传教育意义。

观音河镇以“党建+”系统思维为统揽,以发展猕猴桃为主导产业,走出一条“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发展道路,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一个美丽的新乡村,与观音河奔腾不息的河水一起,构成了秦巴腹地最美画卷。

记者 孙妙鸿 王拥 通讯员 李扬

来源:安康日报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