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称杜甫诗圣称李白诗仙,有什么依据呢?

深圳郑海洲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代表了唐诗的巅峰。

唐朝是诗歌的朝代,诗人无数,在唐诗的瀚浩星空,李白与杜甫无疑是光芒闪烁的双子星座。当然一切并非绝对,《河岳英灵集》中列举的二十八位唐代诗人,都是站在颠峰,但集中并无杜甫。其中原因,大概因河岳英灵集成书较早,当时杜甫尚算不得名家。而李杜在大唐就令人仰止,用自己冠绝古今的作品,塑造了千年不朽的丰碑。

要问他们为什么一个被称为诗圣一个被称为诗仙,有什么依据?依据大致有三:

一、一个歌唱盛唐,一个咏叹丧乱。他们在唐朝的盛衰之间,处在唐诗颠峰的两面坡上,李白在南坡,杜甫在北坡,最顶点是安史之乱,是大唐的盛极而衰。李白时期是李唐最后的辉煌,他随着那个朝代最后的飚升一路高歌,直达顶点。而杜甫站在顶峰,面对的却是唐王朝无休无止的下坡路,怀着对李白的崇敬,一路愤懑地呐喊。

二、李白以诗为乐,杜甫以诗为业。因此李诗不受格律约束,奔放飘逸,杜诗工于格律,精耕细作。

三、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而李白受道家思想影响较多。追本溯源,中国古代诗歌无非发端于《诗经》和《楚辞》。《诗经》产生于黄河流域,儒教也产生于黄河流域,因此《诗经》一脉继承了儒家的入世思想,产生了大批现实主义诗人,出生于黄河流域的杜甫无疑是杰出代表。或者由于黄河流域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抑制,获取粮食困难,因此杜甫更关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他一生在文字上倾注了圣人的民生关怀,因此他成为“诗圣”。而《楚辞》产生于长江流域,道教也产生于长江流域,《楚辞》一脉则继承了道教的出世思想。长江流域农作物生长茂盛,很少出现粮食恐慌,饱食之后,更多的是想求道成仙,因此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十九岁“仗剑去国”,一生遍游名山大川,或“俯视洛阳川”,或“飞渡镜湖月”,总是幻想着“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的神仙境界,随意挥洒的文字总带着几分仙气,因此他成了诗仙。

四、李白生性豪迈,杜甫性格严谨。杜甫邀人喝酒,说“何不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这是比较接近现实的,杜甫那个时候的酒钱或许真是三文一角、三十文一升、三百文一斗。而李白喝酒就大话连篇了,说“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一席酒,二十贯,那得有王恺石崇一样的家底才喝得起。一贯钱十三斤,二十贯钱二百六十斤,得用驴子驮钱来结账。如果把李白的浪漫夸张也当成现实,那从杜甫处往李白处贩酒,应该是利润最高的买卖。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老李洒脱,不受格律约束,律诗写得象绝句。而老杜刻板,绝句写得象律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这首《绝句》若在今人手里,那是决不会作绝句,一定会抻头露尾整成一首律诗。

也有人曾幼稚地发问:“李白和杜甫到底哪个更厉害?”这一问有点惘然,为什么一定要他们拼个你死我活?自古文无第一。李白是颠峰诗人,却无颠峰之作,他的长处在于倚马可待一挥而就,是大唐第一快剑,剑术轻灵,间不容发。而杜甫更象金刀武士,刀法沉雄,斩钉截铁。你让他们怎么比?一个剑术第一,一个刀法第一。他们一生见面三次,仅限于切磋探讨,并非华山论剑。当然,有时候他们也有相同情感,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心情大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间隔不到四年,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也心情大好,“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深圳郑海洲


盛唐诗歌的两座高峰,莫过于“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了。

但是,作为两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仙”一“圣”到底有何区别呢?为什么李白不能是“诗圣”,杜甫不能是“诗仙”呢?

这就涉及到“仙”与“圣”在文化领域里的具体内涵差异了。

李白“诗仙”之名,来自于贺知章

说起这个贺知章,估计人们对他的印象也就是《咏柳》和《回乡偶书》这样儿时经常诵读的名作了,但对这个人具体情况并不是很了解。

贺知章和李白、杜甫一样,也有一个称号,叫做“诗狂”,因为他的作品没有流传太多,所以现代人能读到他的作品也很少。

但是,他在当时可是威名赫赫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文坛执牛耳者。

“吴中四士”、“饮中八仙”、“仙宗十友”等等称号,和王维、张若虚、陈子昂、李白、孟浩然等等大家并列,贺知章也是这一个圈子里的人物,并且年岁还是较长的。

据《本事诗》记载,李白当时还是一个青年人,刚刚出道,从川蜀来到长安中原一带。有人说是他去拜访了一下诗坛前辈贺知章,也有说是贺知章听说过李白之名,主动来探望他。

当时李白小有名气,但绝对没有像之后那么出名。

贺知章问他,有没有近期创作的诗歌,想要欣赏一下,于是李白就把刚写不久的《蜀道难》呈了上去。

贺知章读罢之后,惊叹异常,称赞再四,称李白为“谪仙”。

不论具体情况如何,这两个人是坐在一起喝了一顿酒,还闹出了一个“金龟换酒”的佳话。

一个名望卓著的诗坛前辈,和一个刚刚出道的文学青年坐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引人关注的事,更别说还有这样一个高评价,李白一下子天下闻名。

其实贺知章没有说李白的诗歌风格如何有“仙气”,只是认为他的才华只有仙人才有,既然在凡尘之中,那自然就是天上“谪仙”了。

“诗仙”这一称呼本来是和作品风格无关的,只是称赞李白的才华。

但是又因为李白的诗歌作品确实“俊逸潇洒”、“汪洋恣意”,别人根本模仿不来,就像天上的仙人一样,不可捉摸,只能膜拜。

所以,“诗仙”这一称号也就名副其实了,并且从一句夸赞之语衍变成为了和作品风格息息相关的一个称呼。

杜甫“诗圣”,这个“圣”字大有讲究

在古代,“圣”这一称呼是不会随意冠名的,尤其是在正统文坛之上,在“言志载道”的诗文领域里,这是一种莫大的殊荣。

李白虽然名为“诗仙”,但毕竟离普通人太远,影响有限,但杜甫的“诗圣”,就是在整个社会中有着极为崇高地位的象征。

古代有一种“圣人”情结

在儒家成为正统之前,尧舜禹等上古贤君被称为“圣人”,道家等学说更是直接认为圣人是参透了天地至理的存在。

这一传统有一个说法,叫做:

圣人与天地合其德。

而儒家成为正统之后,“圣”这一称呼更是和黎民苍生联系起来的,比如儒家有“五圣”:

至圣孔子;亚圣孟子;述圣子思;复圣颜回;宗圣曾子。

这个“圣”在儒家看来,是至高无上的称谓,而杜甫被称作“诗圣”。

杜甫“诗圣”的名头不是唐朝就有的,但至少在中唐时期,杜甫和李白就已经并称了。

比如韩愈有《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杜甫“诗圣”这一称呼的正式确立其实要在明代。

有一个叫做陈献章的文人,是明代心学的奠基人,也是一位陪祀孔庙的大儒。

陈献章在《随笔》里写过这样一句话:

子美诗之圣,尧夫更别传。后来操翰者,二妙少能兼。

自此之后,杜甫“诗圣”之名就正式确立了。

但需要清楚的是,虽然这一名号是后来确立的,但杜甫作为“诗圣”的实质是一直存在的,这也和其诗歌风格特色有关。

杜甫的诗歌很少有快意的作品,即使是其早年所作也不像青年之语,“沉郁顿挫”是其公认的风格,这也与其心系天下苍生的情怀有关。

即使是在战乱四起、朝不保夕的关口,他依然保持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虑在其诗歌里更是随处可见。

杜甫作品的质量虽然非常高,但不像李白那样不可模仿,他只是将自己一腔热血用诗歌表达出来而已,所以就给后世那些有着同样理想的人一种思路,一种可能。不论两者相隔多少年,都更能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共鸣。

这和儒家思想对于底层社会的关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诗言志”的传统在杜甫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还是事关家国天下、黎民苍生的远大志向。

这样的情怀是一种“圣人”情怀。

所以,杜甫的“诗圣”称号并不是其作品质量之高,也不是其写作技巧之好,而是其诗歌中无时无刻不流露出的那种悲悯情怀,让人感动,并且为之震撼。

杜甫不像李白那么潇洒,他活得非常沉重。

有这样一个说法,唐诗之中有两对“李杜”,杜甫被称为“老杜”,杜牧被称为“小杜”,李商隐被称为“小李”,那么为什么没有“老李”呢?

有一个绝妙的回答:

因为杜甫未曾年轻,而李白从未老去。

从后世诗人的倾向来看,李白是“谪仙”,但距离人间太远;而杜甫,真正担得起“诗中圣贤”。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李白和杜甫,被尊为唐朝诗歌史上的两座巅峰,其原因盖在于他们对唐诗,及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李白。

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民间有个传说,当初太白金星被贬凡间,太白金星便托梦于青莲州李白的母亲,李母生李白后,取名为太白,故而李白颇有道风仙骨之气。他行侠仗义,快意江湖,赋诗吟酒,常不为俗情所累。

李白的诗,继承了汉乐府通俗易懂,易于歌颂的艺术表现手法,而且诠释了诗歌以意境,以情调,以韵律为主的这一特点。他的诗气势磅礴,恣肆汪洋,读来似大河排浪般酣畅淋漓。

李白的诗,大都是一气呵成,不拘泥于形式体裁,不局限于规则约束,以内在的韵律,使整首诗形成一种自然流畅的音乐般的主旋律。

李白的诗,不着斧凿之痕,不显雕琢之工,仿佛仙人吐气成虹一样地不露痕迹,所以,在诗歌领域被尊为“诗仙”。


二,杜甫。

杜甫(712年一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工于律,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于诗书史家,在《宗武生日》中言:“诗是吾家事”,自言诗歌为自家之事,立志于诗歌创作。常对偶于桌前,校律于几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惟诗为爱。

杜甫的诗,工整沉郁,老辣持重,他把律诗这一宛如诗歌皇冠上的明珠,一颗颗镶满了诗歌的皇冠。他使后世的诗人,明白了什么样的体裁是律绝,律诗,排律。后世多少诗人读罢杜甫的律诗,喟然长叹:“读罢杜诗羞言律”。

杜甫,就像高明的工匠一样,把一首首诗歌像雕琢工艺品一样地雕琢成了完美无缺的艺术品,所以,在诗歌领域被后世尊为“诗歌圣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