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戰場”守衛靖江——“外防輸入”下的特殊“戰”疫

□全媒體記者朱娜

“你們太辛苦了,總覺得沒法感謝你們。”“職責所在,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歡迎海外遊子回家。”“國家真好。”這是一位剛剛結束隔離觀察返回家中的海外留學生,與靖江駐崑山工作專班成員的微信對話。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升級,境外輸入的風險不斷加大,入境口岸成為疫情防控的最前線。3月6日,省涉外防控協調組成立駐上海和崑山工作組,負責由上海入境的赴蘇人員的接收轉運工作。3月7日,泰州市組建駐崑山工作專班,我市根據部署要求,由市政府辦(外辦)牽頭衛生健康委、公安局、公車辦等,抽調精幹力量組成首批工作組,緊急奔赴江蘇設在崑山花橋的接駁點,參加入境來泰人員轉接工作。

他們是不被大多數靖江人“看見”的特殊“戰”疫人,18個日夜的堅守和奔波,構建起嚴防境外疫情輸入的關鍵一環。

緊急組建後連續突擊作戰

3月8日凌晨1:30,市政府辦外事工作科科長楊任飛接到值班室緊急電話——泰州通知要求立即組建工作組,上午10點前趕到崑山花橋報到。向領導作彙報後,楊任飛睡意全消。作為服務聯繫衛生口的政府辦工作人員,他全程參與了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深知在國內疫情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時候,做好防境外輸入工作是當前的重中之重。

從接到電話到天亮,他根據前期工作的體會,草擬了一份工作方案。上午8:00,市衛生健康委醫生沈豔彬、市公安局民警周佳意、市公車辦駕駛員黃軍3人接通知與楊任飛會合,靖江工作組完成組建,當即出發前往崑山,來不及跟家裡人鄭重告別,也不知道任務會持續多久。

時間倉促、任務緊急,在前往崑山的路上,大家進行了第一次碰頭會,組長楊任飛傳達了臨行前領導的兩點叮囑:確保自身安全,圓滿完成任務。小組4個人根據專業和職責,各負其責,互相配合。

抵達崑山後,大家就地取材,用找到的塑料布、雙面膠和透明膠等材料,對車輛駕駛室做了隔離防護。每次出任務,楊任飛和周佳意負責進接駁點接收人員,一人用中文,一人用英文,介紹政策、疏導情緒;沈豔彬負責小組成員和入境人員的安全防護以及健康檢查;駕駛員黃軍每次任務至少有6個小時在高速上行駛,時間常常是半夜凌晨。連續18天,他們一共出了21次任務,將52名入境人員安全地接回,入住隔離觀察點,確保被轉運人員從“出機艙”到“進家門”始終處於閉環運行。

讓被轉運人員感受“回家”溫情

入境人員中,最多的是從各個國家和地區回來的留學生,他們大多隻有20歲左右,年齡最小的只有15歲。他們大多費盡周折從境外返回,經歷了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和等待,勞累、焦慮、恐懼……種種情緒交織。

為了讓他們感受回家的溫暖,靖江工作組成員在自己的防護服上,寫上了“靖江等你回家”的字樣。每次發車前,他們總要說一句“走吧,回家!”第一次說的時候,完全是下意識的,後來成了習慣。

從英國回家的留學生小陳因步履匆忙,丟了一副耳機,向靖江工作組求助。周佳意接到求助後,不顧疲累,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將小陳的行走路線、車座下面,都檢視了一遍,最終幫他找回。小陳感動萬分,為表達謝意,他給周佳意發去微信紅包,周佳意婉言謝絕。18天裡,光是為旅客找回手機、揹包等各種丟失的物品,就上演了4次。

溫暖的服務,也換來了溫情的回饋。3月14日,在接駁點值班的時候,大家正聚精會神地商量事情,一名留學生突然遞過來一盒點心,大家正不知所措的時候,那名男生將點心放到楊任飛手中,鄭重地說:“謝謝你們。”

在一次接駁點值班的時候,一批二十多名入境蘇州的境外旅客正從接駁點離開,為了清點人數,他們讓4名中國籍人員排在最前面,其中一名年輕的爸爸,抱著幾個月大的孩子經過他們身邊時,激動地喊了一聲:“中國加油!”這發自心底的聲音讓他們一下子熱淚盈眶。

都說別人“苦”的專班四人組

白色防護服、護目鏡、一次性手套、醫用口罩,一層層的防護措施,靖江專班的成員們必須花10分鐘,才能規範地穿著完畢。3小時接駁點等待、3小時轉運路途,加上半小時的交接流程,超6小時的時間裡,他們必須裹在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備裡。

三月春寒料峭,每個人在脫下防護服時,已是全身溼透。更讓人煎熬的是,他們在6個多小時裡,不能喝水,不能上洗手間。讓楊任飛最佩服的是駕駛員黃軍,組裡人都喚黃軍“老大哥”。黃軍原本可以輪換回家,但他毅然決定堅守,他說:“我回去要被隔離14天,再派一位駕駛員來接替,單位人手就不夠了,我可以堅持到最後。”

周佳意是泰州駐崑山專班中最年輕的一位。3月18日,他迎來了23歲生日。大家在完成一趟接駁任務後,為他過了一次簡單而溫馨的生日。“我們為佳意準備的蛋糕,他其實沒能吃上幾口,因為連日高強度工作,他患上嚴重的口腔潰瘍。”楊任飛說。

沈豔彬是靖江專班組的“保護神”,每天盡職盡責為大家測量兩次體溫,催著大家抓緊時間休息,小組成員一有咳嗽、打噴嚏,他就及時給大家診斷,第一時間給出用藥建議。而在沈豔彬看來,楊任飛比他要辛苦得多。“作為組長,他每天要對接省市下發的各項任務,要負責完成旅客的轉運交接手續,每天要接幾十個電話,都是企業、留學生父母打來的諮詢電話,還要為我們做好後勤保障,每天只睡到四五個小時。”沈豔彬說。

採訪中,這支專班的四名成員都說,雖然感染風險高、防護服經常溼透、護目鏡常常霧化、臉上被口罩壓出一道又一道的印子,但當旅客對他們說“謝謝”和“中國加油”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的辛苦很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