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納悶了,為什麼諸葛亮就是看不上魏延?

才華恆逸32188816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魏延兩人被安排成了死對頭。在魏延一投降,諸葛亮就要斬了他,是劉備說情才留下了魏延的性命。諸葛亮的理由是魏延食其祿而殺其主,是為不忠,居其土而獻其地,是為不義。魏延這種不忠不義之徒,再加上腦後長有反骨,久後必然造反,所以要殺他。

到了諸葛亮在白帝城託孤之後,開始重整劉備留下的軍隊。這個時候,魏延成為蜀漢有數的大將。諸葛亮在所有的戰爭裡都帶著魏延,魏延也多次為諸葛亮擔當重任,屢立戰功。可是,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就是看不上魏延。

魏延在諸葛亮的手下,總是被諸葛亮另眼看待。魏延獻“子午谷奇謀”,諸葛亮不採納。在街亭之戰中,派馬謖去守街亭,卻派魏延駐紮在街亭之後,接應街亭。結果馬謖丟了街亭,魏延也勢單力孤救不得街亭。街亭一失,蜀軍只得撤軍,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敗。

在日後的戰爭中,我們可以看到魏延對諸葛亮滿腹牢騷,和諸葛亮的隔閡日深。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要派將阻擊司馬懿的追兵,想讓魏延擔當。可當諸葛亮將目光看向魏延的時候,魏延卻低頭不語了。

而陳式魏延張嶷杜瓊四將出萁谷的時候,諸葛亮不讓進兵,魏延這時已經公開口出狂言。魏延和陳式在鄧芝面前攻擊諸葛亮的能力低,違反諸葛亮的軍令。鄧芝回去向諸葛亮說魏延、陳式無禮的時候,諸葛亮笑著說,魏延素有反相,自己是可憐他的勇力才用他,日後魏延必生禍患。在言語間已經露出了一絲殺意。

果然,諸葛亮一死,魏延為了爭奪兵權,就和楊儀爭奪兵權。這個時候,楊儀拿出諸葛亮留下的錦囊妙計,讓魏延大喊三聲,誰敢殺我。魏延因為諸葛亮已死,無人懼怕,所以毫不疑心的大喊。就在此時,跟從他一起造反的馬岱手起刀落,將魏延斬殺。

從《三國演義》中,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對魏延的使用是有戒心的。他一直認為魏延是不忠不義之人,腦生反骨,不可信任。諸葛亮只是為了利用魏延的能力,才任用他。在最終,魏延果不出諸葛亮的所料,在諸葛亮死後造反,被諸葛亮的錦囊妙計所殺。

但是,在現實中真是這樣的嗎?諸葛亮真的處處防著魏延,對他抱有戒心,認為他會造反嗎?其實,在歷史上恰恰相反,在諸葛亮和魏延之間,是魏延看不上諸葛亮。

魏延在歷史上,並不是背叛主人投降劉備的。他是帶著自己的部曲投入劉備陣營的,是劉備的老部下。在劉備入川的時候,只帶了黃忠和魏延兩員大將。魏延憑著能力、戰功和資歷,在劉備奪取漢中後,被劉備挑選擔任了漢中太守。

當時,大家都認為擔任漢中太守的應該是張飛,而張飛也自以為是自己。可是當宣佈是魏延時,大家都很驚訝。不過,驚訝歸驚訝,漢中在魏延的防守下,沒有出過差錯。說明大家對劉備的選擇還是認可的,劉備全軍上下認為魏延是可以擔任漢中太守這個重任的。這也從側面顯示了魏延在劉備陣營中所佔的分量。

而魏延和諸葛亮兩人之間,有著共同的理想。那就是繼承劉備的事業,北伐曹魏,恢復漢室江山。他們之間的分歧主要是在戰略和戰術上。諸葛亮的戰略是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戰術上是以持久穩紮穩打,防禦反擊為主。而魏延的戰略是攻城奪地,戰術上是機動作戰,以奇襲為主。這就造成了兩人之間的矛盾。

魏延在每一次北伐的時候,都要求自己率領一支軍隊作為奇兵,諸葛亮以主力作為正兵,互相配合作戰。但是,諸葛亮無法駕馭戰局,他不能離開魏延在軍事上的幫助,所以很少給魏延獨立作戰的機會。

只是在陽溪之戰的時候,諸葛亮才給了魏延唯一一次獨立作戰的機會。在這次作戰中,魏延採取機動靈活的戰術,他聲東擊西,在魏軍縱深往返穿插,攪得張郃、郭淮膽戰心驚,摸不清魏延的意圖。當魏延順利的進入羌中,曹魏將領才恍然大悟,但已經無法堵截了。

魏延在羌中和當地部族相處融洽,如魚得水,很快組織了一支上萬人的騎兵。他率領這支騎兵返回漢中,遇到前來堵截他的郭淮。郭淮自以為自己的兵力佔優勢,誰知道被魏延打得大敗,狼狽逃竄。這次勝利,是蜀漢取得的有數的勝仗,魏延也因此被封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魏延成為蜀漢政權中職位僅低於諸葛亮的人物。

但是,從此之後,魏延就再也沒有獨立領兵的機會。在諸葛亮的手下,魏延感到十分的憋屈。他一直感覺自己的能力被諸葛亮浪費了,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他從心裡對諸葛亮的用兵方法感到不滿,經常在公共場合嘲笑諸葛亮膽怯。

我們從當時的情況看到,魏延經常在公眾場合嘲笑挖苦自己的的頂頭上司,蜀漢政權最高的執政者,這難道是諸葛亮對他看不上?這是魏延看不上諸葛亮才對啊。

孫權就曾經對費禕說過,魏延楊儀都是小人,他們在諸葛亮活著還能夠安分守己,諸葛亮死後你們怎麼辦?當時的董恢幫助費禕回答說,諸葛亮只是在現在利用他們的才能罷了。諸葛亮聽到後認為董恢回答的得體,提拔了董恢。

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在軍事上對魏延十分依賴,因此處處縱容魏延。而魏延此人的人品也有缺陷,和大家尤其和楊儀的關係不好。最後諸葛亮死後,魏延因為他的性格,最終自取滅亡。

所以,我們在現實中,可以看到,是魏延看不上諸葛亮,而不是諸葛亮看不上魏延。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的因素,諸葛亮沒有讓本該接班的魏延做自己的繼承人,而是指定了蔣琬。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題主這個問題明顯存在錯誤,實際上魏延在諸葛亮手下一直得到重用。

在《三國演義》裡魏延剛殺了太守,投奔劉備時,諸葛亮就因為魏延腦後有反骨,認為這個人日後必反,差點將他殺了。最後諸葛亮更是在臨死前設計讓馬岱除掉魏延,以絕後患。所以很多人覺得諸葛亮一直壓制著魏延的發展。不過歷史上諸葛亮一直重用魏延,甚至到了有些溺愛的地步。

和演義中不同,魏延出身於劉備部曲,也算他的嫡系了。魏延作戰勇猛,在劉備奪取益州以後,魏延因功升為牙門將軍。在劉備奪取漢中以後,魏延更是升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

不過在《三國志》中沒有記載魏延在漢中之戰立了什麼功,還有這個任命出來以後“一軍盡驚”看,魏延這個提拔顯然並非因功而得,有幾分突擊提拔的意思。劉備為什麼這麼做不得而知,但是隨著關羽、張飛、黃忠等人陸續去世,等諸葛亮掌管蜀漢軍政大權時,魏延已經是劉備時期留下的少數元老之一了。

因為夷陵之戰蜀漢損失了很多人才,蜀漢人才緊缺,諸葛亮對於那些還活著的大將都予以了重用,魏延自然也不例外。建興五年諸葛亮親自坐鎮漢中,為北伐做準備時,魏延被升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延,並多次作為先鋒出戰。

在建興八年,魏延和吳懿一起深入羌中,在陽谿和魏國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展開激戰,並取得勝利。時候魏延被封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此時的魏延已經成為蜀漢軍方真正的第一人了。

從魏延的升遷速度來說,顯然不能說諸葛亮沒有重用他。

當然,在諸葛亮主政時期,他多次拒絕了魏延單獨領兵的要求。不過這並非他想壓制魏延,而是魏延脾氣暴躁,不適合單獨領兵所致。從其他事情看,諸葛亮可以說很偏向魏延。

像魏延因為脾氣不好和車騎將軍劉琰發生衝突,諸葛亮在處理上偏向魏延,讓劉琰向魏延道歉。還有魏延和楊儀關係不好,勢同水火。魏延在一次軍務會議上拔劍相向,聲言要殺死楊儀,諸葛亮最後也沒有處罰魏延。甚至在諸葛亮臨死前,預計到了魏延可能抗命不可撤軍,也特意交代楊儀、費禕、姜維不用去管,自己撤軍即可。

從上面事例可以看出,諸葛亮對於魏延非常包容,甚至有點寵溺。

所以無論是魏延的升遷速度看,還是諸葛亮對魏延的態度看,都可以證明諸葛亮一直是重用魏延,不存在壓制他的情況。


不沉的經遠


不是諸葛亮看不上魏延,而是歷史看不上魏延!

說到魏延,向來爭議較多,有說他雖然每次都隨諸葛亮北伐,但始終受到諸葛亮打壓的;甚至有說是諸葛亮害了魏延,導致在自己病逝五丈原之後魏延很快被馬岱斬殺的也不乏其人。那麼,真實的情況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今天,就讓我們透過歷史的現象,去挖掘和發現諸葛亮與魏延雙方交集的真實吧!

一,諸葛亮對待魏延:功過有別,賞罰分明。

絲語認為:那些喜歡拿魏延剛投蜀漢那會兒諸葛亮要斬他的橋段說事,以此抱定諸葛亮不待見魏延的觀點不放,這是對諸葛亮想要點化魏延,為了給蜀漢招攬忠心耿耿的可用之才,不惜自己做“惡人”杜絕和殺掉魏延對舊主不忠之心良苦用意的不瞭解,甚至誤解。

其實,說白了“反骨”只不過是作者通過諸葛亮之口講出來的一個說法而已,因為即使是在今天,也不可能有誰具有看面識骨本領,更不要說是在每個人都蓄髮盤髻的古代。這從準備北伐時諸葛亮就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以及後來諸葛亮主持的整個北伐期間,諸葛亮都在重用魏延,對他每有戰功及時封賞,特別是當魏延率領軍隊行至陽溪一帶,與遇到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會戰,獲得大勝之後,魏延被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可以說魏延的權力與地位已經是僅次於諸葛亮的了。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預備北伐,進駐漢中,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甚至,到了諸葛亮在五丈原病情加重,和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的時候,諸葛亮還留下了:“令魏延斷後,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的交代。所有的這一切都表明諸葛亮對魏延是公平、看重而且有功必賞的。

二,魏延對待諸葛亮:亮膽怯!

縱觀諸葛亮主持開展的整個蜀漢北伐戰爭,魏延都是能夠服從諸葛亮的軍事部署及調遣,並且盡心盡力地參與北伐的,這從他北伐期間多有升封,立下赫赫戰功不難看出魏延至少對於蜀漢是忠心耿耿的,對諸葛亮是尊重的。

唯一就是魏延由於對諸葛亮沒有采納自己的子午谷“奇謀”不瞭解,甚至有些許埋怨,但這些都是謀臣與武將之間的區別,即使存在,只要不影響到戰爭的走向與進程,都是可以理解的,也不應該因此而對相關人員上綱上線。

魏延每次隨軍北伐,都請諸葛亮給他統領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前漢將領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所以魏延經常說諸葛亮膽怯,恨自己之才不能盡用。

最後,絲語要說的是:魏延作戰勇猛,但性格孤傲,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活著,至少能夠讓他們保持“面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瞬間激化,魏延爭鬥落敗,被馬岱所追斬,夷滅三族。

因此,不是諸葛亮看不上魏延,而是歷史和楊儀們看不上魏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