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纳闷了,为什么诸葛亮就是看不上魏延?

才华恒逸32188816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魏延两人被安排成了死对头。在魏延一投降,诸葛亮就要斩了他,是刘备说情才留下了魏延的性命。诸葛亮的理由是魏延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为不忠,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为不义。魏延这种不忠不义之徒,再加上脑后长有反骨,久后必然造反,所以要杀他。

到了诸葛亮在白帝城托孤之后,开始重整刘备留下的军队。这个时候,魏延成为蜀汉有数的大将。诸葛亮在所有的战争里都带着魏延,魏延也多次为诸葛亮担当重任,屡立战功。可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是看不上魏延。

魏延在诸葛亮的手下,总是被诸葛亮另眼看待。魏延献“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不采纳。在街亭之战中,派马谡去守街亭,却派魏延驻扎在街亭之后,接应街亭。结果马谡丢了街亭,魏延也势单力孤救不得街亭。街亭一失,蜀军只得撤军,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

在日后的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魏延对诸葛亮满腹牢骚,和诸葛亮的隔阂日深。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要派将阻击司马懿的追兵,想让魏延担当。可当诸葛亮将目光看向魏延的时候,魏延却低头不语了。

而陈式魏延张嶷杜琼四将出萁谷的时候,诸葛亮不让进兵,魏延这时已经公开口出狂言。魏延和陈式在邓芝面前攻击诸葛亮的能力低,违反诸葛亮的军令。邓芝回去向诸葛亮说魏延、陈式无礼的时候,诸葛亮笑着说,魏延素有反相,自己是可怜他的勇力才用他,日后魏延必生祸患。在言语间已经露出了一丝杀意。

果然,诸葛亮一死,魏延为了争夺兵权,就和杨仪争夺兵权。这个时候,杨仪拿出诸葛亮留下的锦囊妙计,让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魏延因为诸葛亮已死,无人惧怕,所以毫不疑心的大喊。就在此时,跟从他一起造反的马岱手起刀落,将魏延斩杀。

从《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对魏延的使用是有戒心的。他一直认为魏延是不忠不义之人,脑生反骨,不可信任。诸葛亮只是为了利用魏延的能力,才任用他。在最终,魏延果不出诸葛亮的所料,在诸葛亮死后造反,被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所杀。

但是,在现实中真是这样的吗?诸葛亮真的处处防着魏延,对他抱有戒心,认为他会造反吗?其实,在历史上恰恰相反,在诸葛亮和魏延之间,是魏延看不上诸葛亮。

魏延在历史上,并不是背叛主人投降刘备的。他是带着自己的部曲投入刘备阵营的,是刘备的老部下。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只带了黄忠和魏延两员大将。魏延凭着能力、战功和资历,在刘备夺取汉中后,被刘备挑选担任了汉中太守。

当时,大家都认为担任汉中太守的应该是张飞,而张飞也自以为是自己。可是当宣布是魏延时,大家都很惊讶。不过,惊讶归惊讶,汉中在魏延的防守下,没有出过差错。说明大家对刘备的选择还是认可的,刘备全军上下认为魏延是可以担任汉中太守这个重任的。这也从侧面显示了魏延在刘备阵营中所占的分量。

而魏延和诸葛亮两人之间,有着共同的理想。那就是继承刘备的事业,北伐曹魏,恢复汉室江山。他们之间的分歧主要是在战略和战术上。诸葛亮的战略是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战术上是以持久稳扎稳打,防御反击为主。而魏延的战略是攻城夺地,战术上是机动作战,以奇袭为主。这就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魏延在每一次北伐的时候,都要求自己率领一支军队作为奇兵,诸葛亮以主力作为正兵,互相配合作战。但是,诸葛亮无法驾驭战局,他不能离开魏延在军事上的帮助,所以很少给魏延独立作战的机会。

只是在阳溪之战的时候,诸葛亮才给了魏延唯一一次独立作战的机会。在这次作战中,魏延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他声东击西,在魏军纵深往返穿插,搅得张郃、郭淮胆战心惊,摸不清魏延的意图。当魏延顺利的进入羌中,曹魏将领才恍然大悟,但已经无法堵截了。

魏延在羌中和当地部族相处融洽,如鱼得水,很快组织了一支上万人的骑兵。他率领这支骑兵返回汉中,遇到前来堵截他的郭淮。郭淮自以为自己的兵力占优势,谁知道被魏延打得大败,狼狈逃窜。这次胜利,是蜀汉取得的有数的胜仗,魏延也因此被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魏延成为蜀汉政权中职位仅低于诸葛亮的人物。

但是,从此之后,魏延就再也没有独立领兵的机会。在诸葛亮的手下,魏延感到十分的憋屈。他一直感觉自己的能力被诸葛亮浪费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从心里对诸葛亮的用兵方法感到不满,经常在公共场合嘲笑诸葛亮胆怯。

我们从当时的情况看到,魏延经常在公众场合嘲笑挖苦自己的的顶头上司,蜀汉政权最高的执政者,这难道是诸葛亮对他看不上?这是魏延看不上诸葛亮才对啊。

孙权就曾经对费祎说过,魏延杨仪都是小人,他们在诸葛亮活着还能够安分守己,诸葛亮死后你们怎么办?当时的董恢帮助费祎回答说,诸葛亮只是在现在利用他们的才能罢了。诸葛亮听到后认为董恢回答的得体,提拔了董恢。

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在军事上对魏延十分依赖,因此处处纵容魏延。而魏延此人的人品也有缺陷,和大家尤其和杨仪的关系不好。最后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为他的性格,最终自取灭亡。

所以,我们在现实中,可以看到,是魏延看不上诸葛亮,而不是诸葛亮看不上魏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的因素,诸葛亮没有让本该接班的魏延做自己的继承人,而是指定了蒋琬。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题主这个问题明显存在错误,实际上魏延在诸葛亮手下一直得到重用。

在《三国演义》里魏延刚杀了太守,投奔刘备时,诸葛亮就因为魏延脑后有反骨,认为这个人日后必反,差点将他杀了。最后诸葛亮更是在临死前设计让马岱除掉魏延,以绝后患。所以很多人觉得诸葛亮一直压制着魏延的发展。不过历史上诸葛亮一直重用魏延,甚至到了有些溺爱的地步。

和演义中不同,魏延出身于刘备部曲,也算他的嫡系了。魏延作战勇猛,在刘备夺取益州以后,魏延因功升为牙门将军。在刘备夺取汉中以后,魏延更是升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

不过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魏延在汉中之战立了什么功,还有这个任命出来以后“一军尽惊”看,魏延这个提拔显然并非因功而得,有几分突击提拔的意思。刘备为什么这么做不得而知,但是随着关羽、张飞、黄忠等人陆续去世,等诸葛亮掌管蜀汉军政大权时,魏延已经是刘备时期留下的少数元老之一了。

因为夷陵之战蜀汉损失了很多人才,蜀汉人才紧缺,诸葛亮对于那些还活着的大将都予以了重用,魏延自然也不例外。建兴五年诸葛亮亲自坐镇汉中,为北伐做准备时,魏延被升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延,并多次作为先锋出战。

在建兴八年,魏延和吴懿一起深入羌中,在阳谿和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展开激战,并取得胜利。时候魏延被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此时的魏延已经成为蜀汉军方真正的第一人了。

从魏延的升迁速度来说,显然不能说诸葛亮没有重用他。

当然,在诸葛亮主政时期,他多次拒绝了魏延单独领兵的要求。不过这并非他想压制魏延,而是魏延脾气暴躁,不适合单独领兵所致。从其他事情看,诸葛亮可以说很偏向魏延。

像魏延因为脾气不好和车骑将军刘琰发生冲突,诸葛亮在处理上偏向魏延,让刘琰向魏延道歉。还有魏延和杨仪关系不好,势同水火。魏延在一次军务会议上拔剑相向,声言要杀死杨仪,诸葛亮最后也没有处罚魏延。甚至在诸葛亮临死前,预计到了魏延可能抗命不可撤军,也特意交代杨仪、费祎、姜维不用去管,自己撤军即可。

从上面事例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于魏延非常包容,甚至有点宠溺。

所以无论是魏延的升迁速度看,还是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看,都可以证明诸葛亮一直是重用魏延,不存在压制他的情况。


不沉的经远


不是诸葛亮看不上魏延,而是历史看不上魏延!

说到魏延,向来争议较多,有说他虽然每次都随诸葛亮北伐,但始终受到诸葛亮打压的;甚至有说是诸葛亮害了魏延,导致在自己病逝五丈原之后魏延很快被马岱斩杀的也不乏其人。那么,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透过历史的现象,去挖掘和发现诸葛亮与魏延双方交集的真实吧!

一,诸葛亮对待魏延:功过有别,赏罚分明。

丝语认为:那些喜欢拿魏延刚投蜀汉那会儿诸葛亮要斩他的桥段说事,以此抱定诸葛亮不待见魏延的观点不放,这是对诸葛亮想要点化魏延,为了给蜀汉招揽忠心耿耿的可用之才,不惜自己做“恶人”杜绝和杀掉魏延对旧主不忠之心良苦用意的不了解,甚至误解。

其实,说白了“反骨”只不过是作者通过诸葛亮之口讲出来的一个说法而已,因为即使是在今天,也不可能有谁具有看面识骨本领,更不要说是在每个人都蓄发盘髻的古代。这从准备北伐时诸葛亮就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以及后来诸葛亮主持的整个北伐期间,诸葛亮都在重用魏延,对他每有战功及时封赏,特别是当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阳溪一带,与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会战,获得大胜之后,魏延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可以说魏延的权力与地位已经是仅次于诸葛亮的了。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预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甚至,到了诸葛亮在五丈原病情加重,和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的时候,诸葛亮还留下了:“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的交代。所有的这一切都表明诸葛亮对魏延是公平、看重而且有功必赏的。

二,魏延对待诸葛亮:亮胆怯!

纵观诸葛亮主持开展的整个蜀汉北伐战争,魏延都是能够服从诸葛亮的军事部署及调遣,并且尽心尽力地参与北伐的,这从他北伐期间多有升封,立下赫赫战功不难看出魏延至少对于蜀汉是忠心耿耿的,对诸葛亮是尊重的。

唯一就是魏延由于对诸葛亮没有采纳自己的子午谷“奇谋”不了解,甚至有些许埋怨,但这些都是谋臣与武将之间的区别,即使存在,只要不影响到战争的走向与进程,都是可以理解的,也不应该因此而对相关人员上纲上线。

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前汉将领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

最后,丝语要说的是:魏延作战勇猛,但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活着,至少能够让他们保持“面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瞬间激化,魏延争斗落败,被马岱所追斩,夷灭三族。

因此,不是诸葛亮看不上魏延,而是历史和杨仪们看不上魏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