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還是叛國?清政府忙著對外開戰,南方高官卻與西方籤和平協議

愛國還是叛國?清政府忙著對外開戰,南方高官卻與西方籤和平協議

自太平天國運動興起以來,大清便陷入了地方督撫權勢過大的政治困境當中,無論是湘軍集團的曾國藩、劉坤一、左宗棠,還是淮軍集團的李鴻章,無不獲得了大清開國以來漢臣所能享盡的最高權力。就在1900年,義和團一路北上進入北京,八國聯軍即將發起對大清的致命一擊。大清最富庶的東南地區,各督撫正與中央政府進行著秘密溝通。

一、電報南北飛

1900年初夏,當八國聯軍尚未進入北京城之前,東南地方督撫便已經注意到北方義和團民的暴力行為可能會引發巨大的風暴,他們也開始與中央進行著緊密而又頻繁的聯繫。

1900年6月,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多次向總理衙門大臣許景澄發電,強調中央政府想要利用義和團來打擊洋人的想法是大錯特錯,一旦拳民擾亂京城,必然會引發西方軍隊的強勢介入。

16號那天,張之洞再次向北方發電。這次的致電對象地位更為重要,他便是後李鴻章時代的首要大臣榮祿。

愛國還是叛國?清政府忙著對外開戰,南方高官卻與西方籤和平協議

影視劇中的榮祿

在電報中,張之洞再次表達他對中央政府政策的嚴重反對,並希望榮祿能夠力挽狂瀾。同時,時任兩江總督劉坤一同樣多次致電榮祿等中央大員,請求中央迅速剿滅義和團,千萬不要因此招惹西方各國,大清連小日本都打不過,更何況是好幾個西方列強呢!

沒想到,劉坤一在電報中預測的事情,竟一語成讖。

事實上,在八國聯軍向大清發動進攻之前,身處華洋雜處第一線,時常與洋人打交道的張之洞、劉坤一、盛宣懷等地方大員,就已經認識到,朝廷盲目借用義和團的力量來反洋,實在是太瘋狂了,也很有可能招惹西方再次進攻中國,重演40年前北京城被攻破的慘劇。

愛國還是叛國?清政府忙著對外開戰,南方高官卻與西方籤和平協議

義和團

二、畏於慈禧的慶榮二人

從東南發出的電報一封封發往北京城,但卻沒起到什麼效果。

沒辦法,1900年6月21日,由湖廣總督張之洞、湖北巡撫于蔭霖發起,兩江總督劉坤一、江蘇巡撫鹿傳霖、安徽巡撫王之春、江西巡撫松壽、湖南巡撫俞廉三、巡閱長江水師大臣李秉衡等8名南方地方大員,聯名向中央上奏,請求中央嚴厲懲處義和團“叛匪”,並迅速撫慰各國使館工作人員,向他們說明大清並無與他們決裂的意圖,以此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愛國還是叛國?清政府忙著對外開戰,南方高官卻與西方籤和平協議

影視劇中的張之洞

遺憾的是,由於道路受阻,奏摺發送至北京時,朝廷已經向西方各國宣戰,而榮祿在閱覽上奏內容之後,立即向南方各省大員回信,稱他十分清楚大清是無法對抗眾多西方強國的,但如今的朝廷,無論是慈禧、皇室要員,還是朝廷大員,都十分信奉義和團,認為可以借義和團勢力來打擊西方人,事情已經無法改變了。

愛國還是叛國?清政府忙著對外開戰,南方高官卻與西方籤和平協議

慈禧

這封回信是中央在戰爭開始後向南方大員發出的第一封回信,信裡清晰地表明,即便知道利用義和團是錯誤的,但畏於慈禧的權威,也無法改變現實。

接到回信之後,一些南方大員滋生悲觀的情緒,如李鴻章便認為榮祿、奕劻都無法改變現實,他們身處地方,更是無法改變西方入侵中國的現實。

愛國還是叛國?清政府忙著對外開戰,南方高官卻與西方籤和平協議

李鴻章

三、大戰之中的南與北

接到北方來信之後,劉坤一等人知道,開戰已無法避免,但依舊想做些什麼來儘量減少損失。1900年7月,張之洞、劉坤一接連致電奕劻等人,懇請朝廷一定要保護好各國使臣,千萬不要損害他們的人身安全,如果各國公使受到損害,甚至會導致大清“滅亡”。

愛國還是叛國?清政府忙著對外開戰,南方高官卻與西方籤和平協議

北京東交民巷使館街

在地方大員看來,奕劻、榮祿是北京城內唯一可挽救大局的人,他們不僅以個人名義接連致電北京,還多次聯合各地督撫聯名上奏。

6、7月間,東南督撫聯名向榮祿、奕劻請求救援西方使節的電報共有三次,要求中央一定要保護好洋教士,並悼念被殺的德國公使克林德。除此之外還要處理好賑濟災民、剿滅“義和團匪”等事宜。排除電報中的“媚外”色彩之外,電報中所表達的地方對國家安危的關注,也是十分明顯的。

愛國還是叛國?清政府忙著對外開戰,南方高官卻與西方籤和平協議

德國公使克林德

眼見中央在對外開戰一事上越走越遠,南方督撫也不再把希望放在在榮祿等人的身上,他們開始主動接觸西方列強,希望能夠保全南方地區的秩序不被戰爭破壞,由此引發了一場大清地方官員集體“反抗”中央的“東南互保運動”。

文史君說

其實早在東南互保運動之前,大清南與北之間便圍繞義和團運動進行過很多次溝通。熟知西方人的東南地方督撫早已認識到若放任義和團進攻洋人,很有可能會招致各國聯合進攻,到那時以大清一國之力是根本無力抵抗的,但朝廷最終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毅然決然地與外國列強開戰,之後就引發了庚子事變,也導致南方督撫不得已發動了“東南互保運動”。

參考文獻

戴海斌:《庚子事變期間的“南”與“北”———從南北函電往來看奕劻、榮祿的政治作用》,《歷史教學問題》2018年第1期。

戴海斌:《試析1900年“東南互保”中的幾個問題》,《歷史檔案》2014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劉越)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