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如苹果三星我感觉都解决不了基带问题,到底基带比cpu难在哪?

小三皮0313


从复杂度来说,CPU是最复杂的,因为CPU是负责通用计算的,牵扯到指令集方面的问题,而基带芯片是专用的,说简单一点就是把空气中的无线电磁波信号解析成我们所能看到的信息,比如视频,图片,声音等等,和家里的宽带猫作用一样。

这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但需要用到的技术却异常复杂,而且这里面牵扯到各种通信协议还有多不胜数的专利,这些专利有可能来自别的企业和公司,其中有些专利是无法绕过的,这些专利被称为必要专利。

所以想要做基带芯片,那么一定是需要技术底蕴积累的,如果没有技术积累,基带芯片也许能做出来,但体验肯定会有问题,而高通和华为都是老牌的通讯企业,在通讯技术方面自然积累非常多的技术,这是别的半导体企业不具备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半导体之王英特尔进入基带芯片行业,但却很失败的原因,隔行如隔山,而任何行业都是需要技术积累的,基带也属于芯片里的尖端技术。

此外就是兼容性,做一款5G基带,肯定要保证5G以下也可以使用,因为现在5G网络覆盖范围很小,这样就会使得每一代基带芯片相对于上代更为负责,比如4G,兼容2,3G,5G又兼容4G,3G,甚至2G,所以谁要是说基带芯片很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想想三星这么厉害的企业,仅仅是一个全网通就折腾惨了。

基带芯片虽说是负责解析网络,但是如何和手机的软件系统以及CPU相协调这是非常考研技术的,除此之外还有稳定性,性能,功耗,等等,其技术指标和CPU其实不相上下,在CPU上有指令集授权就可以做了,但是基带芯片却非常麻烦,需要授权厂商很多,像华为和高通本身就拥有很多专利可以互相交叉授权,但如果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芯片商就非常难了,因为里面专利有几千件之多,有许多都是躲不过的,你自己就算有能力另辟蹊径,但是和3GPP组织标准不同,根本就不会通过,自然也很难开展,所以说其实基带芯片也是要生态,这个生态就是3GPP的标准。


逗逗科趣



在讨论任何手机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认识一个大前提就是:手机本身是商品,背后是商业逻辑,目标是赚钱,而并非毫无逻辑的砸钱做研发。从理性人的角度来看,所有厂商所做的决定,都是在确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一项工作是无法在短期甚至是长期获得收益的,那么任何一家手机厂商都不会轻易做投入。当年小米轰轰烈烈打算进入手机芯片市场,准备自己购买ARM授权研发松果芯片,结果呢?发布第一代之后就没有声音,投入的钱太多导致不得不放弃。

手机芯片和基带,是两道不一样的考题

手机处理器,了解数码产品的应该都比较熟悉了。总结一句话就是:手机处理器是人类能够制造的集成度最高的芯片。包括了CPU、GPU、NPU、ISP、DSP、WIFI、内存管理等结构,华为这种还要把基带集成到手机芯片里面。

如果要把制造手机处理器比做考试的话,那就是开卷考试。因为移动端处理器指令集和架构都是使用ARM授权的,有钱就可以直接买图纸,或者组建团队做定制化的修改,比如魔改大户苹果,CPU和GPU都进行了强化。同时其它结构都有自己的特定设计逻辑。

手机芯片,就是给了大家一本参考手册,让大家去翻找素材随意做组合,看谁组合出来的产品性能达到最高效。苹果的A系列芯片,就是把CPU和GPU推到了最顶级;华为的麒麟芯片,就是把NPU和ISP推到了最顶级;高通骁龙芯片,就是尽量做到各个参数之间的平衡。


基带,是负责手机移动通讯的主要芯片。没有基带芯片,手机就无法识别SIM卡、打电话、上网等一系列操作。购买手机还不如购买一台平板电脑来得实在。因此谁控制了手机基带,谁就控制了手机厂商的命脉......

如果要把手机基带比做一场考试的话,那就是体育考试。跑步、跳远、举重等项目,靠的不是给你一本《如何跑步》《如何跳高》这种参考书就可以得到好成绩的,而是需要依靠各个厂商积累的经验来决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手机基带发展到现在,华为和高通成为了行业领军者。

高通本身在2G到3G过度时期就崛起了,CDMA基础通信专利都在高通手中,包括后续的4G LTE网络专利和现在的5G通讯专利,高通十几年的时间一直都是移动通讯行业的巨头;华为本身是给运营商做通讯设备起家的,从90年代开始,一直做到现在全球第一的位置,通讯领域的技术积累可想而知......

要做基带,必须面临的几个核心挑战

对于手机处理器这种开卷考试来说,收购足够强的公司,合并相关专业的团队是可以解决的。苹果在2008年收购了一家本土的微型处理器公司,2010年就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处理器A4芯片用在iPhone 4上面,解决了兼容问题之后,性能要比之前使用的三星处理器好上不少。

不过基带这种考试,就并非收购团队就可以完美解决的......看看英特尔的移动通讯业务,当年花重金收购英飞凌,发展基带芯片。要不是苹果为了独家供货的问题跟高通打官司,压根就没有人用英特尔的基带芯片,顺带把苹果拉下水,iPhone信号越来越差。2019年苹果跟高通和解,英特尔只能够将整个移动业务部门卖给苹果......


为什么做基带就不能够像做手机处理器那样,设计出来就可以快速投产使用?主要有三个问题:

首先是专利技术过于集中。坦率的讲,如果说苹果只做5G通信的基带,其实最简单,因为所有人都是新手,技术较新,门槛较低。但是,即便是5G基带,那也不可能只支持5G,还需要考虑向下兼容4G、3G,甚至在某些国家还有2G网络。这些通讯协议的专利,大多都被掌握在高通、华为这样的通讯运营商手中,苹果想要做,使用费和专利授权都是问题。

其次是设备过于分散。这一点来说跟专利是反过来的。基带和天线结构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要负责于基站进行数据之间的交换。一部全网通手机,至少要在主流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常使用吧?那么背后就是几十家网络运营商,涉及到爱立信、诺西、阿郎、华为、中兴、大唐等等供应商提供的不同基站设备。如何跟每一种设备实现兼容,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最后是复杂的真实环境。手机不是连着一根网线到处牵着走,蜂窝网络的存在就是需要手机在移动的过程中与不同的基站实现链接和传输。移动速度不一样,室内和室外不一样,面对不同加载需求使用功率不一样。这些东西是需要实际商用之后慢慢得出数据进行调试的。

因此手机基带,包括移动基带芯片,也是零和游戏。谁可以抢占市场前列,更大的出货量,更精准的数据调教,产品自然就更好。高通和华为从来不只做手机基带,任何移动产品的通讯基带都在生产。

苹果愿不愿意做,核心在于库克

我们经常在问:一个公司天花板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读过一些商业史的话,就不难发现,一家公司的天花板其实就是CEO自己。太多公司,因为CEO的局限,因为错误的决策,导致最后走向覆灭。比如说图形界面是施乐发明的,但是最后给到苹果抄去了;比如说数码相机最早是柯达发明的,自己最后被数码相机打败......


实际上苹果之所以可以在早期引领个人电脑市场,在后来通过iPod、iPhone、iPad三款产品站稳数码巨头的位置,主要在于乔布斯本身对于技术方面的钻研程度。早期在Apple II上面,乔布斯就采用了成本极高的印刷电路板,并且专门找人做了非常小的变压器;在Macintosh电脑上找了上百种白色最终敲定了其中一种;在iPhone上坚持使用玻璃面板,拯救了濒临破产的康宁公司等等。

实际上苹果在乔布斯时代,在技术研发上一直都是极为苛刻的。当年希望Adobe兼容Mac电脑被拒绝,苹果就自己搞,做了非常优秀的Final Cut Pro、Motion、Logic Pro X、Aperture等专业软件;收购了智能语音企业,做出了Siri;收购以色列科技企业,做出了Touch ID;全球收购了8家地图企业,做出了自己的Apple Map服务;收购了云服务公司,做出了自己的iCloud。

苹果在过去一直都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愿意,不能做收购也要做。

库克时代的苹果,实际上变了。库克并不是一个对技术富有激情的人。从他接手苹果之后一系列动作就可以看出来:作为一个全球顶级的职业经理人,一个优秀的商业公司CEO,库克要把苹果的产品和品牌效应充分榨干。

iPhone从过去的一年1款,拆分成大小屏幕,到现在的一年3款,到2020年很可能是一年4款。iPad从过去的一年1款,拆分成大小屏幕,到现在4个产品线同时进行。开始注重与政府的关系,开始塑造更加正面的社会形象,开始开拓更多的线下门店,开始进军东南亚和非洲市场。

乔布斯过去从来就不重视环保,不重视公益,甚至都没来过中国,这个苹果设备的主要产地。在乔布斯看来:苹果做出优质的产品,就等于是在给社会做公益,谋福利。



不得不说,在库克领导下的苹果,会更加注重企业利润,而并不是企业的技术。如果说一项技术通过购买比自研更划算,那么苹果一定会选择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新收购的通讯基带部门,无非是为了再一次与高通翻脸做准备。


PM宋先生


主要是CPU可以吹啊,参数啊跑分啊,好多觉得自己懂实际上只会看CPU参数跑分的都可以吹上一通。基带?这有啥可以吹的?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