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對於熱衷於吃野味的人,我只有一句話

原创|对于热衷于吃野味的人,我只有一句话

文|@培训师梁辉


这个春节,相信大家跟我一样,过得是百感交集,原本是欢乐祥和,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不得不都自我封闭,坐困愁城。

武汉市及湖北省的决策层在这场危机中的表现,真是槽点太多,好几次准备打开电脑,写点什么痛骂一下,发泄发泄心中的愤懑,后来又忍住了,我知道这时候不能添乱(看,咱还是有觉悟的)。

再一个,群情汹涌的网友们骂得已经够多了,不缺咱一个,而且,如果骂他们能平息这次疫情,我倒是不会吝惜我的口水,关键是不能。

今天,主要是来聊聊野味这件事。官方的调查研究表明,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来源——野生动物。

原创|对于热衷于吃野味的人,我只有一句话

过去我们总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就是说我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2003年的SARS的病毒传播链我想大家应该还印象深刻吧:

“SARS冠状病毒在偶然情况下,感染了云南养殖场的果子狸,感染了病毒的果子狸随后又被贩卖,病毒进一步在市场上的果子狸中传播,不断变异,最终产生一个传播性极强的SARS病毒,感染了人类。”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又是祸起野生动物。正应了这句话:人类从历史上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俗话就叫“好了伤疤忘了疼”。

说到野味,很惭愧,过去我跟很多人一样有过这样的认知:野生的一定比家养的味美,山上疯跑的一定比圈养的营养价值高。

后来,才慢慢意识到这种认知非常荒唐。

记得有一次,我在某城市讲课,课后,客户老总兴致很高,取消掉之前定好的晚餐安排,临时决定带我们去吃点“好的”。

于是,一行人驱车很远到达一个类似于某某山庄之类的地方,点菜没菜单,客户老总跟对方嘀咕了一阵,我们就喝着茶等菜上桌了。

每上一道菜,餐厅的服务人员就介绍这是什么,有多么难得,能补这补那什么的……简单说,那天晚上,我们吃了一顿野味宴。

一桌人每听到补这补那时,都兴奋不已,点头赞许如小鸡啄米,我自然不能扫了大家兴致,也狠夸了一顿。坦白讲,吃上去也就那样,肉类嘛,只要烹饪方法得当,都不会太难吃。

招待我们的客户老板应该是这个地方的常客,期间,餐馆老板过来敬酒,坐下来聊了一会,我指着其中一道菜问他:“这野猪肉真是纯野生的吗?”

可能喝了几杯酒的缘故,对方兴致上来,接过话头说:“怎么可能纯野生的?纯野生的野猪肉根本嚼不动,肉太柴,这都是跟家养的猪混血二代、三代之后,肉才会好吃。”

其实用常识判断就知道,野外环境那么差,动物们有一顿没一顿的,卫生条件也糟糕,各种寄生虫,各种病,它们的肉怎么可能好吃,怎么可能营养价值更高?

有一个熟人,开宠物医院的,有一次作为志愿者参与救助野生动物,他说参与救助野生动物第一件事就是治疗,而治疗的首要举措就是驱虫。

他治疗的动物在驱虫的时候,体内寄生虫就跟下面条似的排出来,饶是他久经战阵,都忍不住一阵反胃,说罢,还给我们看他拍的照片,特么的,让我隔夜饭都要吐出来了。

到现在,我都觉得这厮是故意的。

从此,说到野味,我只会摆摆手:“你们随意,在下告辞了。”

原创|对于热衷于吃野味的人,我只有一句话

野味,很多时候,吃的不是味道,更多的是猎奇心理,物以稀为贵,正常情况吃不到,好奇心驱使,能够尝尝,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比食物的味道更能让人迷醉。

再就是,一种身份感,我吃得起或者我吃得到,而别人吃不到吃不起,这种特权阶层的感觉也能让人觉得野味就是天底下最好的珍馐。

当然,还有不少人认为野味能够“大补”,网上各种“下奶方”、“壮阳方”,主要材料都是无辜的野生动物。

很多人明明受过高等教育,不明白这个时候怎么理智全无?会相信各种无稽的民间偏方。

“滋阴壮阳”,对他们来讲,那就是一句魔咒,别说野味,只要加上这四个字,让吃屎,他们都愿意。

对于热衷于吃野味的人,我只有下面这句话:

原创|对于热衷于吃野味的人,我只有一句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