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拙生趣!看白石老人如何移花接木

巧拙生趣!看白石老人如何移花接木

巧拙生趣!看白石老人如何移花接木
/
/
/


齐白石像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巧拙互用 接木移花

山水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古,合乎天(按:即自然)。天之造物,自无轻佻混浊之病。(1919年《老萍诗草》手记)

布局心既小,下笔胆又大,世人如要骂,吾贤休吓怕。(题李苦禅②画)

巧拙生趣!看白石老人如何移花接木
/
/
/


大富贵亦寿考138x48cm

轻描大写各劳神,受得师承见本真。八十老翁先论定,半如儿女半风云。

自注:谓工者如儿女之有情致,粗者如风云变幻不可捉摸也。(《题艺术学堂学生画刊》诗三首之一并注)

用笔前要和小儿女一样细心,要考虑是中锋还是偏锋,还要注意疾、徐、顿、挫来描绘对象,下笔时要和风云一样大胆挥毫。(80岁与胡橐语)

巧拙生趣!看白石老人如何移花接木
/
/
/


黛玉葬花93x33cm

作画用笔不可太停匀,太停匀就见不出疾徐顿挫的趣味。该仔细处应当特别仔细,该放胆的地方也应当特别放胆。(与胡橐论画)

粗中带细,细里有写。(与胡佩衡论画草虫)

作画须有笔力,方能使观者快心。凡苦言中锋使笔者,实无才气之流也。(与胡佩衡论画)

乍看舞剑忙提笔,耻共簪花笑倚门。(题画兰草)

这种草在花卉旁边最添秋日逸趣。草虽寥寥几笔,最不易画,若没工夫,很难生动。(70岁画玉簪花并语胡囊)

巧拙生趣!看白石老人如何移花接木
/
/
/


花果 四屏65x32cmx4

石下之水只宜横画,不宜回转,回转似云不似水也。(《立在石上之鸟》画稿手记)

既要工,又要写,最难把握。(与于非阁谈画草虫之足)

蛙背上二笔,以淡墨着深墨点,腿上亦然。(画蛙小稿自记)

画麻雀头向左很易,头向右较难。(与胡佩衡论画)

鸳鸯头上之毛似朱砂,少许合墨合黄,欲紫不紫,是墨浸也。(鸳鸯画稿手记)

海中山石,上半绿色,下半石色。点深绿色,即作墨点亦可。隐隐远山青色。(1908年前后山水小稿手记)

接木移花手段。(印文)

巧拙生趣!看白石老人如何移花接木
/
/
/


松鹰图 136x64cm

远观晚景,门楼黄瓦红壁,乃前清故物也。二浓墨画之烟乃电灯厂炭烟,如浓云斜腾而出,烟外横染乃晚霞也。(1917年题画城南游艺园)

吾有“借山吟馆图”。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之山非一处也。皆中国风景,为山水写照。(1909年前后《借山图卷》手记)

借山翁。①(印文)

借山门客。(印文)

借山吟馆主者。(印文)

客谓:“以盈尺之纸画丈余之草木,能否?”余日能。”即画此帧(按:指《芭蕉》),客称之。

巧拙生趣!看白石老人如何移花接木
/
/
/


寿桃136x60cm

作画易,只得形似更易,欲得局格特别则难,此小帧有之。(63岁题画芭蕉)

作画是在桌上,看画是在墙上。所以画完必须挂起才能看出好坏。(对胡橐语)

偶然拾得。(印文)

作画要画得少,而表现繁,是不容易的。(对胡橐语)

笔笔相生,笔笔相应。①(对李可染语)

文章摘抄自《齐白石谈艺录》

注:图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