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的职场妈妈,想考研,求专业人士和过来人指导?

蛋炒鱼


目前全日制研究生在读,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接下来我将从您提出的难度、含金量、备考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01

首先难度方面,非全日制研究生相比于全日制研究生难度还是低一些的,但是针对您现在的情况:有全职工作,而且英语和数学、理科不好,建议您先恶补英语(毕竟英语好对于职场加薪升职也是有帮助的),尽量报考不用考数学的专业。选专业方面,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会使专业课复习难度降低一些。

02

含金量其实不用我多说,您自己已经在题目描述里说得很清楚了,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白领,硕士文凭对于升职加薪是很有帮助的。

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两个好处:一是在备考过程中的知识积累,让您可以迅速提高文化素养,以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其实这也和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精神相符合。

二是考上研究生之后可以积累人脉,因为和您一起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肯定也都是公司白领,甚至是公司大佬,所以在学习的同时有机会认识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对您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03

备考方面,建议您先搜集资料,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报考专业和学校。

接下来针对所报专业的考试科目进行针对性复习,对于英语等大部分文科专业必考科目可以现在就开始慢慢备考,先把基础知识打牢,英语学习方法建议看看我主页置顶的文章,亲测有效,我利用这个方法雅思考了6.5。正式开始备考的时候,如果自己刚开始不知道怎么下手复习,建议可以报比较有口碑的网课。

另外如果您是全职工作的同时备考的话,一定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备考计划,毕竟每天可以用来复习的时间本来就不多,所以要想办法提高效率。同时要有强大的自制力,尽量不被工作和家庭的琐事所困扰而分心。

最后,祝您考研顺利,早日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000的充电小栈


【可知大叔聊职场】有幸回答「30的职场妈妈,想考研,求专业人士和过来人指导」

对于在职人来说,确实在面对此类的问题总是会比较纠结。

我读过MBA,参加了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的是211和985院校,拿了双证。我就把类似的经历与您分享一下,看是否可以帮助您解决一些问题。

准备前心态的建设

对于在职人员,尤其是毕业了有些时日的人,在选择是不是来进行深造这件事情上,会有很多需要考虑的,所以心态建设比较重要,不然我们后期很难坚持。

首先,我们得想清楚,为什么考研。

有的人是刚需,也就是不考以后升职加薪很难,尤其是体制内,一个萝卜一个坑,比的就是综合。竞争对手都准备了,自己不准备到时候就很麻烦。

有的人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想要跳槽的;有的是为了人脉圈子,想要更大平台的;有的是为了增进自己的职业技能,学习一些理论的……

不管属于哪种,都没有对错,而且基本上都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所收获。但同时,不管哪个方面,实际和理想一定是有差距的。

其次,得明确自己具体考什么专业。

一般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就基本是做管理类联考。那么有可能可以选择的专业有MBA、MBA、MPACC、MEM等。大部分人考MBA,因为这个相对来说兼容性比较强,相对政策还是比较灵活一些。

考试专业决定考试的科目,科目决定难度。每个科目情况,我们接下来再写。

第三,考什么学校要有个大体目标。

为什么要有目标呢?

这涉及分数线。以管理类为例,一般一个地区的分为两类院校,一类是自主划线的院校,也就是分数线不受国家线影响,可以自主设定,这类学校一般可能是211或985;另一类就是,国家线院校,一般是普通类的高校,根据国家线招生,但并不是学校不好,也有很好的学校,每个地区不一样。

当然也有其他类诸如长江商学院那类的,这类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为什么是大体呢?

因为在我们选择的时候,最后就一定会出现二选一的过程。每个地方,可能会有两个学校差不多的情况,不知道该选哪个的。这个属于正常情况,不着急。等到10月份报名的时候决定不迟,但是大体方向一定要定。

我的建议选择自主划线的院校,去冲击它的提前面试批。分数会差10—20分,这个差距就非常大了。

但有些院校的提前批的分数和国家线的比较也要考虑,有的比国家线还高,有的比国家线低,这个和竞争人数有关。

【小结】我们在考试准备前主要考虑的是为什么要考,考什么和考哪里的问题。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网上查询和其他资源去问校友等方式去了解。总之,有的放矢,成功率就要高一些。

关于考试内容,我就以管理类考试为例帮您逐个说一下。

总体情况

管理类联考,一共考两张试卷,4个科目。其中英语单独试卷100分,综合包括数学75分、逻辑60分、写作65分合计一张试卷。

总体考试难度偏商,重点考核的是思维能力。

认识这点比较重要。这就是和普通研究生最为本质的不同。普通研究生考察的是研究能力,偏重的是科学、计算与通识的了解。

那么,既然是偏思维,实际上难度就可以来说是“可控”的难度。

凡是考试都有技巧。

我们逐个来看看。

先说英语

管理类英语考的是英语(二),包括5篇阅读,一篇完形填空,翻译15分,大小作文25分。

考试难度,个人直观的感觉是,介于4-6级之间。

有句俗话说,英语者得考研。

因此,英语的学习肯定是重中之重。

而在英语的学习中,伴随始终的就是词汇的学习,这决定了我们后期的题目的正确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如前文所说,管理类考试偏商,英语二也是一样,所以不会出英语一那样的生僻的学术类词汇。

词汇量积累应该除了基础3000词汇外,至少还要6000-8000的量。

我个人感觉词汇的学习有几点:

  • 不要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一点用都没有,这也是我觉得我以前读高中大学的时候都是瞎学的,完全不得要领。词汇的记忆,完全是靠不断重复,正所谓一个单词在不同时期内看见7遍基本不会忘记了。
  •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比如我会在坐车的时候,走路的时候会去听词汇。然后手机上在装个记忆软件,可以智能提醒我们去看一看。
  • 讲一定的技巧。比如词根词缀可以认识大部分、难的可以谐音记忆等。然后就是做题的时候,有些题型专有的词汇。
  • 靠谱的工具书。对于词汇工具书,那种按照字母顺序的东西,不要买,那是辣鸡的东西。要用那种有规划,有技巧性的。因为在职人的时间太宝贵了,没那么多时间耗。

至于题目的训练,我认为考研英语没必要做别的题目,就做真题!真题!真题!重要事情说三遍。

一是只有真题才是符合考试规律,二是时间有限,三是不要去掌握真题外的词汇。

那么做真题也是有方法的,所谓的精做。

也就是做一篇就弄懂一篇。

我的方法是从做题开始,再提取难度词汇成本,最后通篇翻译,通篇翻译前不要看译文。

这样差不多有20年真题的量了,足够了。

至于考试技巧:

  • 考试的题目都是标准的,也就是基本上有一定规律。
  • 注意每种题型的关键词,比如出现How或者What…… think of就是观点态度题型,出现title,就是主旨大意题等等。一共有6大类型,每种题型的还原位置都有技巧。直接找到位置,有一定理解就能选了。
  • 精读3遍真题。3遍!!!!
  • 完形填空,一般我是放弃的。因为它考的是综合能力,要弄明白,太难。另外,弄懂了考试分数也不会太高。好的有个6分不错了。技巧是,完形填空答案是正态分布,也就是选项分布数量是相同的。
  • 至于写作,就是靠我们考前背句式,考试填空就好了。

【小结】对于英语的学习,我们更强调日积月累,强调每天的坚持。同时注意的是时间利用在真题训练,总结题型的技巧。英语的学习要克服前面的瓶颈期,也就是一定有前面特别痛苦,特别艰难的时候,那个时候要咬牙挺过去。我的是备考的第二个月的时候。挺过去就感觉好了很多,也有信心了。

再说数学

数学不同于普研,要考数一、数二、数三的,要考微积分、线性代数不等。

管理类的数学是初等数学,是初高中学的那些。

但正如提问说的,高中都没及格过,是不是就行呢。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和高中有一定关系,但是没那么难。

同样,强调考的是思维,不是计算。

也就是每种题型都有技巧在里面。

比如考图形求阴影面积,它考的不是你图型面积公式,而是可能是图形的补形的问题。画出辅助线,就可能有答案了。

但是管理类数学,有种新题型叫“条件充分性判断”,这个我们其他考试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个额外的看一看。这部分只是选项方式不同,考点相同。

我高中数学也不好,但是管理类考研数学,我可以拿满分。

这里涉及几点学习方法:

  • 开始的时候,就是捡知识点。把之前忘记的东西要慢慢回忆起来。
  • 要注重主次。有些东西开始可以先不用学,因为可能难度确实大了,比较困难。比如概率。
  • 要注意归纳总结。把题型的知识点的关键技巧要素要不断积累。
  • 关键模块要硬啃。比如图形面积计算,多项式等题目都还比较多,占比较高。
  • 从总体分数来看,数学最好要得到54分,冲击60分以上;
  • 有的可以适度放弃。确实存在难度大,搞不懂,和其他关键的不是很高的,比如概率的难度大题型。
  • 准备错题本,不断积累。
  • 由浅入深,别一开始就看难度大的,攻下不来。
  • 注重阶段性,基础阶段基础知识,强化阶段注重技巧利用,冲刺是多刷一些题。

【小结】数学的学习也是贯穿始终的。要从基础知识点开始,再到技巧性总结。不要过多纠缠,别钻牛角尖。同时,数学是综合里最好拿分的,千万不能丢,必须保证基本的分数产出。切记!

关于逻辑

逻辑的学习,说实在话,对于我们国人来说是有难度的。

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和生活逻辑搞混,我们国人一般不太讲逻辑。

而考试的逻辑思路来自于西方,和生活不同。但同时,它又不是逻辑学。

举个例子:

比如说,如果天下雨了,那么没有遮盖的地面就会湿。那么,它的否命题是什么?

这就考察充分条件命题的否命题。

公式是:肯前肯后,否后否前。

那么否命题是,没有遮盖的地面没有湿,那么一定没有下雨。

这个是最简单的逻辑方式,还有很多更加难绕弯的内容,像真话、假话题。不仅考验文字理解,还考验逻辑思维。

那么逻辑该怎么准备?

  • 先学习基本的内容,明白什么是逻辑。
  • 应试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公式。
  • 集中的学习,不用分散。
  • 时间上可以错后3个月,不用贯穿始终。
  • 逻辑题的技巧养成,最关键的是做题速度。也就是不要太过迷恋题目的含义,生活里啥意思。直接公式套完就走人。
  • 不必全部掌握,分数占比低的可以放弃。
  • 逻辑分数的目标在40+分。

【小结】逻辑主要在于与生活常识思维的区隔,要有专业性的训练,需要借助一点外力。考试里关键点是速度,题目速度保持1分/题。

最后说中文写作

中文写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难度都还适中。毕竟大家都会写字。

但是这里的中文写作,可能还是和我们平时不太一样。因为考的是管理类,更偏重于管理方面有所考虑的。

题目一:论证有效性分析

主要考察的是,逻辑的辩证能力。

方式:一篇几百字的文章,让我们找到其中的逻辑错误不少于4点。

技巧:掌握常用的9大逻辑错误的形式,比如以偏概全、数字谬误、混淆概念等等。

题目二:论说文

论说文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议论文。只是我们考察的是,偏于管理类或者价值观类居多。

技巧:写作能力训练。但有的人写的就好,有的人就差,和文笔有一定关系。但是要拿高分的情况下,文笔好有优势。如果不追求,那么就用自己习惯的成本标准风格,比如归纳的方式、对照的方式,总分的方式等等。

【小结】中文写作如果追求个性化,就会风险高,但是有可能分数高。追求稳妥,就用标准常规的方式。把字写工整,条理写清楚,写满。基本上拿个40分问题不大。

总结

我们通篇说了,为什么要考和怎么考的问题。

说了一些基本的技巧层面,这基本上属于个人的经验总结。

我们记住,英语是核心与关键,绝大部分学校都是有英语最低分的要求的,目标定在55-65分。

综合方面,数学追求高分冲击,逻辑保分,写作不失误,目标在115-130分。

那么,基本上冲击一所好的学校还是概率很高。

最后,考研比的是坚持的耐力,是场马拉松。

我们应该明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要拖,最多给自己两次机会。只有这样,坚持下来的概率才会更高。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祝愿您早日金榜题名。

我是可知大叔聊职场,10年上市公司岗位经验,专注职场伦理分析解读。

喜欢就【关注/转发】,都将是我的前进动力。


可知大叔聊职场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将从我的角度,根据我自己的了解和经验,来回答你的问题。

我将针对你提的问题,就考研的难度,含金量,和备考方法,进行回答。

1.难度比较大,考研总体上,呈现出火热的态势,考研人数逐年增加,二零一六年的时候,考研人数有一百七十万,到二零二零年,考研人数已经达到了三百四十万,增加了将近一倍,而考研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十七左右。

百万大军过独木桥,所以考研的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

2.接下来咱们说一下含金量,研究生的话可以分成这么几种,全日制,非全日制还有MBA。全日制的话里边有包括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学术型硕士的话主要往科研方面发展,专业型硕士主要往技术工程方面发展。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数是他们的这个含金量是一样的。

全日制,社会的认可度,要大于非全日制,要大于MBA。虽然说国家一直倡导说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是一样的,但是企业对待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有一些院校的话非全日制的话,只会发毕业证不会发信息,单证上也是有差异的。

3.复习方法,这里的话因为你没有说你考的是文科类的研究生,还是工科类的研究生,还是理科类的研究生,不知道你的考试科目具体是哪些,这里的话咱们把那个考试的科目就划分为政治,英语和专业课吧。

政治的话一定要注意,时政的热点。英语的话,可以准备一下作文模板,可以背一些词汇。

政治的话可以注意一下肖秀荣,他又四套卷,押题卷等等,可以用来练手。英语和专业课的话建议报一个研究生辅导班,这样的话复习起来更加系统。

考研方面思想上的问题:

你为什么会想考研呢,你只是想哪一个,毕业证学位证吗。你对考研研究生三年的学习生活是如何规划打算的。你打算报什么方向的研究生呢,你现在抱着研究生方向,专业,和自己之后,职业规划有哪些联系呢,这些都需要考虑。

祝你考研顺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福利时间】

关注@天河老师,每天分享英语知识、学习方法和IT技术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