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寶黛之爭的一些看法

关于宝黛之争的一些看法

本人红楼读的不多,以下说说在下的一些看法,供参考;

1、宝黛之争由来已久,不仅读者有宝派和黛派之争,甚至文人也是阵营分明,以致于发生过邹弢与许伯谦因“钗黛之争”而打架的事情。

2、小时候读红楼,受他人影响(老师和当时红楼介绍)挺喜欢黛玉,觉得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天生一对,没在一起是封建势力的阻挠压迫,等等,当时也看不懂红楼,就觉得林黛玉挺好的,人又美,又有才华。

3、年龄稍大一些,增加了一些阅历,然后也娶妻生子,特别是今年看了关心则乱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对古代妻妾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宝黛之争有了重大的改变:

(1)从贾家的角度来说,找一个管家的大娘子,相夫教子,挣起贾府的门面,做贾宝玉的贤内助,宝钗和黛玉是一边倒的局势,宝钗历害的地方就是从小培养就是做正牌夫人的,到京城也是为了增加宫里选才女的可能性吧(不记得原文),即使不能入宫,也要找个豪门望族嫁了。所以宝钗八面玲珑,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能够应付得过来,显示出大家小姐的气派和风度,用关心则乱的一句话非原话,说:你以后嫁过去要侍奉婆婆、应付一堆小姑子、哥伯叔嫂,你应付得过来吗?,当时看到顾廷灿,就想到林姑娘,虽然有些恶毒,但是仔细看看两人的心性是差不多的。

(2)从劝宝钗贾宝玉上进,注意仕途经济,多交朋友这类,且不说是否把自己定义成贾家儿媳妇,就是一个外人,也是为了贾宝玉,为了贾府着想。换黛玉是铁定不会说这个的,即使宝玉黛玉结婚,也是胡乱度日,随波逐流,没什么打算的,断不会说什么仕途经济,时间一长,经济又跟不上,一家人没有了前程,什么玲珑心,什么才艺都比不上一碗粥来得实在。【突然想到一个事情,心中一凉,贾府的姑娘都有机会去执掌家务,练练手,因为姑娘家以后嫁出去都是要持家的,依贾府的权势,做个当家大娘子没的跑,但是没看到林黛玉做过这个事,为什么?】

(3)如果大房不生养或没有儿子,宝玉肯定要纳妾,如果是黛玉,家拆了也不会让宝哥哥纳妾的,如果是宝钗肯定是会欢欢喜喜迎进门,做个好姐妹,为了同一个目的,多一个好战友。

(4)林黛玉身子弱,且不说能否持家,就是从能否长寿来说,都不一定,而且痨病也是会传染的。

(5)林如海把女儿托付给贾府,贾家留下自己做媳妇,知道的是人家小两口关系好,不知道的还以为贾家稀罕林家的家产不舍得向外划拉,自己独吞了,过两年林姑娘有什么好歹,是不是贾府下了歹心什云云。好说不好听呀!

以上可以知道为什么连贾母都不看好黛玉做贾家媳妇。

以上都是从与宝玉结婚的双方优劣势来说,自然宝钗占有绝对的优势。

如果单一从宝玉的情感上来说,不掺杂世俗的内容来看:

为什么宝黛之争是红楼梦的主要矛盾之一,依在下看来可以简化成两个矛盾

(1)爱我的和我爱的如何取舍

(2)鲜花与面包如何取舍

这两个矛盾足可以做为感情的终极问题了,谁都无法逃避,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无论是文人还是平常百姓。所以才有这么大的反响和争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和选择。以前是这样无法取舍,现在是这样,以后还是会这样。

宝黛之争其中还参杂着其他成长的烦恼(教育的烦恼):

(1)成长是随心性还是收心性(散养还是圈养)

(2)是仰望星空还是深入尘埃(是活成别人心中的样子,还是活成自己心中的样子)

所以感情的终极矛盾加上生长的不可调和的烦恼,如果有谁能够剪得断,理不乱,那可是高人了,可惜你我都不是。

所以可能宝黛之争,偏向了宝钗,日子四平八稳,欣欣向荣之时又想起了黛玉的伶俐可人;偏向了黛玉,精神生活极大满足,手心里捧着这份感情,又想念起宝钗的宽宏大度。

对于我一个俗人来说,可能偏向宝钗多一些!但是实际中可能又选择了林黛玉!

(自己喜欢的,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