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逼着孩子学习?

孙涛


家长应不应该逼孩子学习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决不是简单的应该逼和不应该逼。

首先,我们家长要整明白,所谓的逼孩子,是逼孩子什么?如果一味的逼孩子学习或成绩,那就大错特错了。简单地说,学习或成绩不是独立存在的产物,一定是建立在某种人格特质基础之上的。比如孩子的智力、情绪、意志、注意力等等。换句话说:学习或成绩只是这些人格特质的副产品。

我们知道,孩子与孩子之间,是一定存在个体差异的。这里,我们暂且忽略智力差导。(事实上,是不能忽略的)单从人格差异上比较一下,能概括孩子人格特征的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安全感、亲密感、规则感和成就感。我们所说的逼孩子学习,实际上就是孩子在学习上的自律性较差,需要家长不断地提醒或督促,也就是人格“四感”中的规则感低。

要不要逼孩子,首先要正确评估一下孩子“四感”的高低。安全感、亲密感、成就感较高,但规则感低,这样的孩子确实需要逼一下,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激发一下;但如果是安全感、亲密感、成就感都不高的孩子,千万不能用逼的方式,越逼越适得其反。

反过来,我们要根据孩子“四感”的高低,用影响和引导的方式,缺什么补什么,做到有目标、有方向,有的放矢地支持和帮助孩子,而不是一味地逼孩子!


家庭教育问答黄国胜


首先,我明确表示自己观点,不能逼着孩子学习,那样孩子即使学习,也是被动的学习,肯定比主动学习效果差。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秀,名列前茅。但是,在孩子学习方面,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乐趣,大家都知道,孩子们有一段时期,天天有问不完的数不清的问题,我曾经得及时学习才能完整回答儿子,同时我就告诉他,想懂更多的知识,就要到上学的时候,好好学习知识,自己才能懂得更多,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的学习乐趣。

那么,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必备的是学习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接着就要配合老师,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心里承受能力,例如,万一哪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帮助孩子找出问题原因,不能让孩子感到一次没考好,自己情绪低落,而是奋起直追下次努力学习,我特别建议,要想增强孩子们的记忆力,多让孩子们背诵课文,这个方法,对孩子学习特别有效,未来每一个父母,不止止是让孩子学习成绩好,更主要是培养孩子人品,品德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


Super啄木鸟


孩子不想学就“逼”,靠强迫,甚至靠武力逼孩子学习,不是帮助孩子的有效途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殷切期盼,如何让孩子热爱学习、自觉学习、学有所成则是一门家庭教学艺术。简单粗暴的“逼迫”,对有的孩子起作用,对有的孩子毫无用处,或许还引起逆反心里。

孩子学习知识是对的,但问题就出在“逼”字上。

我们不妨共同研讨一下,如何引导孩子乐于学习:

一是把教育孩子当作家庭建设重要系统工程,“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从娃娃抓起,勾起孩子的求知欲。孩子最喜欢问为什么,家长除了把自己已知的答案告诉孩子,对未知的问题,邀请孩子共同在书本上找答案。

二是切实抓好家庭教育。家庭永远是孩子的第一学堂,家长永远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这个神圣的职责不能随便丢给学校和老师。必须要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家长教育与老师教育相结合。

三是做好孩子的学习伴侣。许多家长对孩子,作业一交待,就忙自己的事,对学习过程不闻不问,美其名曰“只重结果”,结果不好就大发雷霆,威逼相加,大打出手。而没有尽到家庭教师的责任,与孩子同甘共苦,忍心细致的帮孩子闯过一道道难关,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抓住弱点、重点。

四是尽量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来做。我的女儿对孙女的教育方式,我非常赞赏:

保持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作业;

对所有的家庭作业严格把关,不准把问题带进课堂;

赏罚分明,作到两个“一丝不苟”,完成作业一丝不苟,错一道题罚五遍,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让孩子游戏玩耍一丝不苟,玩的时候全程陪伴,不谈学习,玩的尽兴,玩的痛快,让孩子释放出所有压力,心情愉悦。赏罚严明的结果让孩子心悦诚服,无怨无悔,心甘情愿。

五是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我曾问过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孙女,不上学行不?她回答:不行,我才不想当傻子。她上四年级时,我又问她不上学行不,她回答:不行,没有文化将来没有幸福。

两次简单质朴的回答,告诉了我们,在当今社会,全民族都重视教育,全民众都在精心培养孩子,历史洪流,浩浩荡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文化就是傻子,没有知识就没有前途、没有幸福。

六是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孩子的成长分婴儿、童年、少年、青年诸阶段;孩子的学习分引导、被迫、自觉、主动、积极诸阶段。家庭教育着重要把好小学关,这是一个建立理念、打牢基础、培养兴趣、增强信心的关键时期。家长从扶着孩子走到搀着孩子走;从拉着孩子走到推着孩子走;从护着孩子走到看着孩子走,到了中学以后,孩子心理成熟了,掌握学习技能了,就可以放心大胆让孩子自由翱翔。此时的家长,牢牢把握住风筝线,控制住孩子的飞行高低和飞行速度即可。

总之,“逼”有好处,亦有坏处,奉劝诸友,爱护孩子,不能光靠“逼”,“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学子”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