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軾到蘇東坡,黃州期間東坡居士詩文解析

無疑,蘇東坡是更為人熟知的。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皆稱蘇東坡。不說有以他命名的菜式多多,東坡肉、東坡魚、東坡湯,各地亦有很多東坡路、東坡公園、東坡小學等等。

“軾”,本義是指在車廂前面供人憑倚的橫木,也就是扶手,蘇東坡的父親蘇洵給他取名為“軾”,即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的意思。在《名兒子說》一文,蘇洵闡釋了給兩個兒子取名的深意。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

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

現在的白話文就是:車輪、車輻條、車頂蓋、車廂四周橫木,都對車有其職責,唯獨作為扶手的橫木,卻好像是沒有用處的。即使這樣,如果去掉橫木,那麼我看不出那是一輛完整的車了。軾兒啊,我擔心的是你不會隱藏自己的鋒芒。

從蘇軾到蘇東坡,黃州期間東坡居士詩文解析


知子莫若父,蘇東坡個性張揚、豪放不羈,父親蘇洵對他的秉性深有了解,所以在給蘇軾取這個名字時說“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反映了當時蘇洵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肯定希望兒子能展現自己的才能,儒家所說的達則兼濟天下吧,又擔心他過於張揚而遭人嫉妒,這在他給蘇軾起的字“子瞻”也有所體現,意思是讓他瞻前顧後,謹慎小心。

但是蘇東坡是如此才名顯赫,關鍵是他生活的態度,一向是嫉惡如仇,碰到邪惡的事情,則“如蠅在食,吐之乃已”。王安石在位的時候,蘇東坡才三十二歲,任職史館,職位卑微,執筆只是寫寫文章,與行政毫無關係。但他依然三次給皇帝上了奏摺,洋洋灑灑,雄辯滔滔,直言無隱。在第三書裡,蘇東坡引用孟子的話,一個偷雞的想改過自新,決定每月只偷一隻雞,諷刺皇帝的臨時詔書,嚴禁強銷青苗貸款,卻沒打算廢止此等全部措施。直到一零七一年一月起,蘇東坡任告院權開封府推官,出的一道鄉試題《論獨斷》,徹底激怒了王安石,給立遭罷黜。然則蘇東坡依然不吸取教訓,一零七九年,烏臺詩案,蘇東坡還是因為一直在寫的詩文獲罪,在御史臺監獄度過四個月又二十天,才在舊年除夕釋放出來。出獄當天,他寫的一首詩,

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

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

其實,這裡面城東不鬥少年雞的“少年雞”,指的賈昌,此人在老的時候告訴別人自己是在少年時候因鬥雞獲得唐朝天子的寵愛,得以任宮廷的弄臣和伶人,這要是讓那些當權的小人讀到,還是可以告蘇東坡誹謗他們是朝廷的弄臣和伶人。話說,寫完這首詩,蘇東坡都感慨自己無可救藥。

如今,因烏臺詩案,蘇東坡終於被貶到黃州,蘇軾要終於迎來自己的東坡,開始自號東坡先生了。在一〇八一年,蘇東坡在黃州,因朋友馬夢得向郡中求得黃州城東坡地約十畝,他開始在田地裡工作,真正務農,自號“東坡居士”。

在黃州,蘇軾終於要開始蛻變為蘇東坡,在這裡,蘇東坡寫了太多的名篇,不說“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也不說他筆下三篇《赤壁賦》,“大江東去,浪淘盡,多少風流人物”,隨便列舉兩三短句、散文和大家分享。

從蘇軾到蘇東坡,黃州期間東坡居士詩文解析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剛到黃州,蘇東坡先臨時住在臨皋亭,“寓居去江無十步,風濤煙雨,曉夕百變。江南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一說就是這個地方多麼好,從來沒有這麼幸運過,就像後來他到海南儋州,說的此地海鮮美味,千萬別和他人說,免得他們也過來搶;以及說儋州此地無醫無藥,一想到你們京都每年那麼多人死於那些醫生手中,我也是太幸運了。不過就一個“風濤煙雨,曉夕百變”,估計也是引得萬千人來遊臨皋亭了。

還有一篇隨筆,說到自己和門人的貧窮,“馬夢得與餘同歲月生,少僕八日。是歲生者無富貴人,而僕與夢得為窮之冠。即吾二人而觀之,當推夢得為首。”能夠幽默,自嘲,這也是人樂觀的體現。這段文我甚喜歡,偶爾讀讀。

還有一篇寫他夜裡睡不著,起來到承天寺月下漫步的情形。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從蘇軾到蘇東坡,黃州期間東坡居士詩文解析

好個“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無一字寫月,而月光足矣;“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好個閒字,這篇散文極短,記錄的也只是剎那間一點兒的心頭飄忽之感,但那感覺是如此快樂動人,而蘇東坡即興記錄了下來。從文章看到的蘇東坡精神的自然流露,很是讓人羨慕他在如此逆境下還有的寧靜與欣悅。

這些小短文,其實沒有什麼寫作目的,如勸人向善,或針砭時弊,但其中的舒適無為,淡中有真意,成了人們最喜歡的作品。讀之,心中的煩擾,感覺也隨之清空,這就是蘇東坡文章的魔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