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忙的事80%都没什么价值,高手如何找到自己的高价值区域?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人变得越来越忙碌了。

经常会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加班到凌晨两三点;要不就是在和朋友打电话时,对方没说两句就叫着:真不好意思,现在比较忙,我待会儿给你回过去。就这样一直等到晚上也没给你回过去,可能真是忙得忘记了吧?

你找同事帮你个忙,几天了也没个消息,给他发条信息问问进度咋样了?过了好久他回了你一条:真的不好意思,这几天太忙了,我马上给你办。

难道大家真的这么忙吗?这么忙碌,是不是离自己的人生目标更近了呢?

显得忙碌只是懒惰的一种形式

——懒于思考和未经选择地去行动

白岩松在一次演讲中说:“有人用四个词—聪明、愚蠢、勤奋、懒惰来概括世界上所有的人:最优秀的人聪明而勤奋;二等人聪明但懒惰;三等人愚蠢又懒惰;最糟糕的是四等人,愚蠢却勤奋。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一个愚蠢又懒惰的人,顶多是不给社会做贡献,也不会造成什么破坏,但是一个愚蠢的人,却偏要勤奋起来,那就太可怕了。”

你每天忙的事80%都没什么价值,高手如何找到自己的高价值区域?

显得忙碌不只是懒于思考,其实心底里是一种焦虑。

认为我非得做点什么才行才能改变现状,认为只要做了,只要我在忙着,就一定会有收获。

为什么?天道酬勤嘛!

但其实,这种做法很可能不光没给你带来什么有价值的收获,而且还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你不去思考怎样抓住工作中的要点,反而在工作的旁枝末节上花费很多时间,去做的尽可能完美。

比如说你的部门经理急着向你要一份报告,而你没有在报告最重要的内容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反而在报告的格式、排版、字体大小、间距上面死磕,花费了很多时间,打印纸浪费了十几张,最后虽然你得到了一张排版精美的报告,但内容却没达到领导的要求。

对方数落你:给你这么多时间来做这个报告,你就交给我这么个东西?你自己也委屈:明明自己这么用心,付出这么多努力,却还被经理训斥?

不重要的工作做的再好,也不会变得重要

大家都知道,对整个公司而言,经理的工作内容要比下属的工作更重要。

如果把你和经理的工作价值打分的话,你的工作值8分,经理的工作值80分。你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每天花10几个小时在工作上,可以把工作做到10分,但永远不可能在这个岗位上做到80分,这是由岗位的性质决定的。

而且耗时长的工作不一定能带来更快的效率。

你每天忙的事80%都没什么价值,高手如何找到自己的高价值区域?

上段时间我和几个同事被调到公司的新项目上去帮忙。刚开始做时,抱着很大的热情,所以效率也比较快,每天的工作任务都能提前完成。

但后来因为领导层的一个决定,使得我们热情不再、效率降低,每天都拖到很晚才把工作任务完成。

他们下了个什么决定呢?

项目刚开始做,要抢项目工期,而且甲方催得也急,所以有的领导层就决定:每天晚上,所有人员都必须在项目上加班到晚上九点以后,不论你手上的工作任务是否完成了。

我们把工作任务提前完成了,还要在这里等几个小时才给下班,而且站那儿干等着,还会让领导觉得我们几个光拿工资不干活,这种情况下只好把原先2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拖到4个小时才完成;另外因为晚上天色暗、视线不好的缘故,任务的质量完成的也差强人意。

在这里,我并不是想评价领导下的决定是错误的或者我们几个人偷懒。而是想说:同样的工作量,2个小时能完成,4个小时也能完成,而且4个小时完成的成果还不如前者。

如果我们反过来看这件事——短时限内做出的最终产品能不能比长时限做出的质量更好呢?

如果给你24小时去完成一项任务,时间的压力促使你集中精力去执行,别无选择只能做最重要的部分。同样的任务,如果给你1周去完成,它就换来了小题大作的6天。如果给你2个月的时间,它就会变成一场精神磨难。

因为精力更高度集中,短时限内做出的最终产品通常不比时限内做出来的差,甚至质量更高。

这反映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增加成效有两种顺序互相颠倒的办法:1. 只做重要的事情以减少工作时间。 2.减少工作时间来做最重要的事情。

80%的成果是由20%的部分产生的

根据二八定律,我们每天的工作内容只有一小部分是对我们真正重要、有价值而且非做不可的,其他事务则大多没什么价值,所以你没必要把工作上每一件事都做好。

你每天忙的事80%都没什么价值,高手如何找到自己的高价值区域?

波士顿红袜队的击球手泰德 . 威廉斯,被称为“史上最佳击球手”,他能做出高击打率的秘诀是不要每个球都打,只打进入“甜蜜区”的球,而忽略其他区域的,就能保持最好成绩。

什么是“甜蜜区”呢?

他把击打区域划分为77个,每个区域只有一个棒球大小。只有当球进入最理想区域时,才挥棒击打,这样能保持0.4的击打率。如果勉强去击打位于最边缘位置的球,他的击打率会降到0.3或0.2以下。所以,对于非核心区的球,任其嗖嗖从身边飞过,绝不挥棒。

厉害的人都是把自己几乎全部精力放在高价值的领域上。

在2017年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中,巴菲特说: 投资领域,我在一个永不停止的棒球场上,在这里你能选择最好的生意。我能看见1000多家公司,但是我没有必要每个都看,甚至看50个都没必要。我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想要打的球。

用80%的努力放在20%最重要的事情上,可以为你带来80%的成果。

同样的,如果想要把做最重要的事所带来的成果继续放大的话,就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以前做一个任务需要2个小时做完,那么我下次就可以尝试用1.5个小时来做完。

除此之外,还需要发掘提升工作效率的新方法。

比如,老板让你做一份同行业竞品分析报告交给他,但是你从来没做过,很是头大。如果这时候你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不只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结果也很可能不会令领导满意。

其实这时候你可以在网上搜一搜同行业其他人的报告来当做模板,然后对照着别人的格式来做一份自己的报告,这种方法可以帮你省去很多时间。

上面两个办法可以综合起来使用,目的就是更有效率地做对自己最重要的事。

分清楚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

首先你得分清楚哪些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事。这需要你为自己单独留出时间和空间来思考这件事。

可能你会说了:我也很想从工作日程表中留一些时间出来,专门用来思考,但这是一种奢侈品,我们用不起啊!

但如果你相信,过分忙碌和把精力用到极致是工作高效的证据,那么你也可能会认为思索和反省所占用的时间应该被降到最低。

然而,正是这些“可有可无”的活动才是将分心物和重要的事区分开来的关键环节。 将有意义的少数从无意义的多数中甄别出来。

你每天忙的事80%都没什么价值,高手如何找到自己的高价值区域?

比尔盖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会经常性地从日常工作中抽出一个礼拜时间,仅仅是为了思考和阅读。

就算在公司发展史上最繁忙、最迅猛的时期,他依然为自己创造空间和时间,每年安排两次什么也不干的一周,专门用来思考、阅读,学习新技术,勾画更远大的图景。

领英首席执行官杰夫·韦纳,他每天都从自己的工作日程表中留出两个小时的空白,什么工作都不安排。因为接二连三的会议使他几乎没有时间来思考身边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便养成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惯例。

刚开始时,这像是一种自我放任,而且还有浪费时间之嫌,但他最终发现这是最具价值的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而且是独一无二的。他将之视为一种黄金法则,保证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一天,而不是成为这一天的奴隶。

如果你抽不出一个礼拜或者2个小时的时间,那至少可以给自己创造一个与世隔绝的小空间,目的就是专注地进行思考。

斯坦福大学哈索普莱特纳设计学院建立了一个名为“黑色空间”的隐藏空间,这是一间小屋子,故意设计得只能容下1~3人藏身。屋子没有窗户,完全隔音,而且被有意地去除了一切会分散注意力的因素。

它不通往任何地方。思考,是人们去那里的唯一目的。有了这样一个思考和聚焦的空间,学生们得以后退一步,看得更清。

你每天忙的事80%都没什么价值,高手如何找到自己的高价值区域?

不管你是每天花2个小时,还是每年花2个星期,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创造一个空间,让自己从忙碌的生活中暂时抽身退出,思考究竟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

现实中只有少数事情具有非凡的价值,其余绝大多数事情的重要性远远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