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阳县:雪中访贫暖民心

中阳县:雪中访贫暖民心

图为中阳县委书记赵沂旸一行冒雪前往车鸣峪乡弓阳村访问贫困户。 张旭峰 摄

中阳县:雪中访贫暖民心

图为中阳县委书记赵沂旸查看扶贫工作队工作资料。 张旭峰 摄

虽然清明已过,漫山遍野的树冠返绿,但海拔较高的中阳县车鸣峪乡弓阳村仍显萧索。从县城出发时的中雨到弓阳时已成鹅毛大雪。脱贫户张三亮家不大的窑洞里温暖如春,而屋外白雪皑皑,寒气袭人。冒雪而来的中阳县委书记赵沂旸看着墙壁上挂着的全家福仔细询问起张三亮家庭人员构成及基本情况,同他一起算收入支出账,详细了解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政策的成效。

4月10日,到任仅三天的县委书记赵沂旸第一次下乡调研就选择了弓阳村。2017年底与全县同步脱贫的弓阳村位于中阳县最南端,距离县城35公里,全年无霜期只有90天左右。村民们靠种植短期农作物、养牛以及打零工为生,是历届领导最牵挂的村子。

“家里几口人?平日里主要做什么营生?种有几亩地?主要种些什么?去年的收入多少?安全饮水有保障吗?多长时间吃一次肉……”赵沂旸问得非常详细。“家里一共五口人,孩子们刚毕业,和我一样在外面打零工,去年种了五亩玉米,还没卖,饮水是自来水,几乎没停过。”张三亮笑着一一作答。当听说他对去年的各项收入还不是很清楚,赵沂旸叮嘱帮扶人员要列好清单,宣传到位,让贫困户心中有数。而当听说张三亮一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县城拥有一套商品房时,赵沂旸高兴地笑起来,问道:“今年有啥打算,对年底的脱贫攻坚交总账有没有信心?”“近两年乡里发展不错,建起了不少农业企业,打工机会不少,我想还是一边打工,一边种地,脱贫不成问题。”张三亮大声地回答。

从张三亮家出来,赵沂旸走进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的住处认真查看了他们的居住环境、就餐条件,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当他拉开冰箱发现里面存储的东西不多,就叮咛乡村两级一定要保障好驻村工作队员的吃住行,同时他勉励工作队员继续扎实工作,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

离开弓阳村时,大雪依旧纷纷扬扬,路两边的树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空气凛冽而清新。赵沂旸又来到距离弓阳村十几里地、地理环境和气候及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极为相似的关上村,踩着没过脚脖的雪走进了脱贫户梁育根的家。窑洞面积不大,拾掇得干净整洁。55岁的老梁刚从外面回来,浑身湿漉漉的。他告诉赵沂旸自己就老两口,该享受的各项扶贫政策全部享受,已经脱贫。去年县里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推广黑木耳产业,自己组织10户贫困户成立了合作社,种植了9万棒地栽木耳,生产了近10000斤黑木耳,收入不错。“那你的黑木耳全销售出去了吗?有什么销售渠道?都销往哪里?平均一斤能卖到多少钱?”赵沂旸仔细问道。“全卖出去了,朋友和亲戚帮忙往湖南、湖北、广东等地方卖了4000来斤,剩下的都批发给东北来的木耳贩子了,算下来平均一斤能卖到23块左右。”老梁答道。“黑木耳的销售是个问题,随着产业规模的大力扩张,产量会很大,咱们必须想办法帮助大家把黑木耳销售出去,比如在郑州最大的农产品市场设立专门摊位,这样才能形成产业链,真正达到巩固脱贫成果,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目的。”赵沂旸告诉现场的随行人员。

临别时,老梁把大家送到大门口,告诉赵沂旸:“政府的扶贫政策真叫好,咱自己也要好好劳动。今年我继续牵头组织了村里50户残疾人贫困户加入黑木耳种植合作社,为了提高黑木耳产量和质量,准备建12万棒的黑木耳大棚,大干一场,这些天正忙呢。”“那资金来源怎么解决?”“由于合作社大部分贫困户都是残疾人,县残联给了15万元扶贫款,其余的都是我贷的。”“好好干,过几天我还要来看你。”赵沂旸笑着说道。

临近中午,雪下的小了点,毕竟春天了,天气暖和了,人心里也暖和和的。

[编辑:王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