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當父母的面傷害自己,想著他們的表情我有一種快感,我是不是生病了?

舊顏消失殆盡丶


傷害自己就能傷害你,是我心底裡知道你深愛著我

天啊,居然有朋友是這麼想的。如果想父母難過,不應該是,傷害父母而不是傷害自己啊?這不是弄反了嗎?當然你有這個念頭,我相信一定不是假的,更可能是你真的知道通過傷害自己能夠讓父母真的難過!因為你深深的知道他們是愛著你的,只有這樣你的傷害自己的行為,才能讓他們心痛難過和反思。

請不要給自己貼標籤

那你這個想法是正常的嗎,或者說你是不是病了呢。我最是討厭這樣簡單的給自己貼標籤的行為。人的想法飄忽不定,你能搞清楚自己什麼時候飄過幾個善念,什麼時候飄過幾個惡念嗎。如果你搞清楚了,下一次的諾貝爾獎應該有你。另外行動和念頭是有區別的好不好。再者,哪怕是行動了,我們也不能簡單的看問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過高的要求和期望還有忽略

對啊,什麼是背後的原因呢?有一些父母也許對外人很好,對自己家人也很好。可是也容易形成,對孩子的過高的要求期望,在要求和期望下,孩子並沒有自由呼吸的空間。有些父母對孩子極度的忽略,造成孩子心理的創傷。我們說要愛我們的父母,同樣的你的恨也在,如果在的話,你能不能說出來呢,心裡什麼感覺就什麼感覺。恨就說恨,瞧不起就說瞧不起!

別人的無所謂,可能是你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

既然可以說出來,為什麼你還要採取傷害自己的行為呢?說出來是需要力量的,也許你覺得你沒有足夠的力量來面對父母,所以你換一種方式,這是人的本能,你的感覺告訴不能硬剛,或者說傷害自己能夠帶給你更大的好處,也許不用揹負對父母不敬的後果。這在別人那裡也許能夠承受,可恰恰就是你的內心不可承受之重。

找到自己的勇氣和力量表達恨意

可是你是不是沒有力量的?與你相比,我可能會慚愧,因為我如果是你,我沒有勇氣去傷害自己。

看到了你的力量,我也就看到了希望。傷害自己方式來傷害父母,其實是想讓父母知道知道自己的內心是多麼難受。既然想讓他們知道難受,就說出來唄,哪怕是簡簡單單的一句我恨你。當你表達了恨意,也就告訴父母,彼此之間應該保持的距離,愛也需要距離。

表達恨意不會讓愛消失,而會讓愛成為愛本身,愛不需要傷害自己,也不會扭曲

你知道你的心底裡,你的父母深愛著你,同時你的父母也知道,你也深愛著他們。表達恨意不會讓愛消失,它會讓愛有距離,有空間,有質量,讓愛成為愛本身!


二問心空


父母是孩子獲得安全感和力量的橋樑。如果孩子是果實或者樹幹,那麼父母是樹根,大地是力量的源泉。

孩子天生和父母存在著複雜的聯結。在孩子心理其實住著不同角色的父母,全能的父母和帶來傷害的父母。

作為子女,總存在三種需求或者狀態,被包容者角色,渴望被看見,需求被父母所鏡應,希望能得到恰到好處的回應;獨立自我狀態,或者稱為自我吧,動機上,渴望自我決定,掌控感,這在弗洛伊德眼裡就是俄狄浦斯情結的核心,簡單說就是新登基皇帝還總惦記著老皇帝,特有壓力。李世民登基時對待老爸李淵,就是如此心理。再者就是包容者角色或者狀態,渴望做父母的父母,其實是理想化移情,獲得被認可感。

當我們的內心需要沒有得到父母的恰到好處的回應,那種憤怒便會升起,科胡特眼裡的自戀暴怒,如果這種攻擊情緒直接指向父母,雖然能發洩情緒,但是後果是依戀關係的渴望將不會獲得滿足,因此,以自我傷害的方式,讓父母傷心,想象父母會內疚,這種過程內心會獲得滿足。

這不是異常心理,可以理解。不過需要自知啊。


愚人夜話


你沒有病,只是被傷害到了。


你希望能有人瞭解你是多麼的疼,你希望你受到的傷害被看見。


一個傷疤,你總去揭開,就不會好。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不再讓自己當一個受害者。


你可以獲得幸福,可以被愛。


推薦看看《被討厭的勇氣》


能有自我的覺察,是一種天賦。加油,你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