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真情真扶貧

記者:張國清

通訊員:貟曙光 楊礦紅韓驚濤

責任在肩,讓黨建和扶貧工作完美結合。奉獻鄉村,讓付出成為老百姓摸得著看得見的實惠。濮陽市機關事物管理局駐王柳村第一書記郝文超用自己實際行動,走出一串串堅實的足跡,帶著汗水,邁向鄉村的希望和收穫。

通過查村情和深入走訪調研,他把開展黨建工作、激發兩委班子工作積極性作為“發力點”。按照“六有”標準設置了黨員會議室和黨員活動室,改善了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辦公條件。健全落實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切實組織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依託黨建陣地強化宣傳引導,“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就沉澱多少真情。五年來,經他多方奔走,投資900餘萬元,修建入村道路1500米,生產道路3600米,硬化村內道路1200米;投資16萬元,建設了村室,衛生室;投資6萬元建設涵管橋2座,投資38萬元安裝66盞太陽能路燈,投資6萬元新打機井21眼,綠化道路1000餘米,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

他把自己當作村裡的一員,村民早已成為了他的家人、親人。想方設法,積極聯繫培訓基地,讓留守婦女參加服裝加工、月嫂及保姆培訓,學會一技之長,併為她們聯繫就業渠道,每人每月收入都不低於3000元,有效改善了她們的生活。

籌資為村廣場新增健身器材一套,噴繪了孝道文化牆,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領王柳村在全縣率先成立了民間秧歌隊,茶餘飯後,田間地頭,都活躍著秧歌隊的身影,活躍了氣氛,凝聚了人心,增強了村民團結一致奔小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逢年過節,他就帶領兩委班子成員一起走訪、慰問困難群眾,送上資金、大米、食用油等物資,讓大家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2017年7月的一天晚上,大雨傾盆,郝文超想起五保戶王增付家的住房被列為危房,立即冒雨前去查看,天黑地滑,他深一腳淺一腳好不容易走到王增付家,房子果然是四面漏雨。他迅速把人安置到安全房屋居住。第二天一早,他就去縣、鄉有關部門申請危房改造,徹底解決了王增付的住房保障問題。

2019年新冠肺炎抗疫初期,防疫物資極其短缺,沒有防護服、沒有“N95”,沒有誓師會、沒有請戰書,他用村民熟悉可親的面孔,叩開一道道緊閉的房門,守護每一位村民的平安,並克服種種困難,多方協調購買醫用口罩200個、雙氧水消毒液150斤、高濃縮消毒顆粒20公斤、方便麵火腿腸等防疫物資。針對節後村民儲備米、面、油、蔬菜等生活物資所剩無幾,建立微信群統計需求,安排專人購買配送。他還自掏腰包500元給輪流值夜班的防疫幹部加餐。腳磨破了、手凍裂了,但他無怨無悔,在抗擊疫情狙擊戰中脫穎而出,被濮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評為市派縣(區)駐村第一書記抗疫“先進個人”稱號,“我是第一書記,必須衝在最前面”郝文超是這樣說的,當然也是這樣做的。由於他日常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和考核情況連續兩年被中共市委組織部評為“優秀第一書記”。

跋涉鄉村路,總是圍繞扶貧。付出許多愛,那是肩頭的責任。“不想讓鄉親美好的夢,望眼欲穿。在這裡,擔當和務實從不敢落下。”他向記者這般表達自己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