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慌的日记,究竟能代表武汉吗?

你难道不觉得这位公知的悲天悯人,似乎带着一丝丝的居高临下吗?她笔下歌颂的,都是她“目光向下”所触及到的对象。那么歌颂“目光向上”的行为叫什么呢?叫谄媚,叫唱赞歌。而一旦一个“公知”被冠上了谄媚的帽子,又哪来的拥趸呢?

疫情期间,不少人力挺的方方日记,近期被译成了英文版和德文版,即将在亚马逊上市。而这次,她的争议大过了赞誉。

日记的内容本身,没什么好评价的。有人认为她悲天悯人还原事实,也有人认为她把原本悲壮的武汉渲染得只剩下了悲惨。但一个健康而自信的时代,任何声音都应当被包容。毕竟,质疑,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力量。所以这本日记的诞生,无可厚非。

但在这个海外战疫硝烟四起,某些国家急于甩锅的时间节点下,这么短时间内将它译成外文出版,真的合适吗?私以为并不合适。

首先,文中大量的“听说体”,听一个医生朋友说,听一个警察朋友说,甚至方方本人都出来澄清,有的事例确实存在误会,是谣传。那么,在正式出版前为什么不能先进行严谨的勘误,再发表,而非得急不可耐的立刻发表呢?一个社会公知真的不知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么简单的道理吗。

其次,有人说,她的日记里并不都是怨天尤人的负能量的东西,也有歌颂各种正能量的内容。可你真的不觉得,这位公知的悲天悯人,似乎带着一丝丝的居高临下吗?她笔下歌颂的,都是她目光向下所触及到的对象。那么歌颂目光向上的行为叫什么呢?叫谄媚,叫唱赞歌。而一旦一个“公知”被冠上了谄媚的帽子,又哪来的拥趸呢?所以啊,有些产物从出生的那刻起,便注定带着立场和偏见。所以方方日记真的能代表全部的武汉吗?我想,这只是一场“选择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一厢情愿。

至于这本日记后续会怎样发展,是会风平浪静还是继续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谁都不知道,只听说这本书被翻译成法文版也快了,而书里的内容是否能在短时间内勘误完毕,只能拭目以待了。

最后我想写一件与之无关的趣事:小时候,自从我知道我妈在偷看我的日记后,我日记里写的就不再是我的心里话,而是她想看到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