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燭影斧聲還是金匱之盟?


千古之謎:燭影斧聲還是金匱之盟?

趙匡胤這個人,不僅是一個傳奇人物,還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物,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
關於趙匡胤,歷史上還有兩個成語“金匱之盟”和“燭影斧聲”。
這個“金匱之盟”的意思是說什麼呢?
趙匡胤活了五十歲,死後由他弟弟趙光義接班,事先由杜太后和趙匡胤還有他弟弟達成的一個契約,這個契約最後被裝入了金匱,所以稱為金匱之盟。
當然歷史上還有一種說法,趙匡胤是被他弟弟趙光義謀害而死,這個在歷史上呢是有爭議的,或者說是一個千古之謎。
“燭影斧聲”最早的記載見於宋朝的《續湘山野錄》。
在976年的某一天的傍晚:天降大雪,宋太祖趙匡胤呢,招趙光義進宮議事飲酒,把周圍的宮人內侍全部讓他們出去。
他們只能看到燭光之下的影子,聽到趙匡胤手持斧柄戳地的聲音,然後又聽到趙匡胤對趙光義說:"好做好做”。就是好自為之的意思。
到了三更時分,宋太祖睡去,鼾聲如雷,趙光義也留宿在宮中,五更的時候,宋太祖就去世了。之後,趙光義就在宋太祖的靈柩之前繼位為宋太宗。


這個記載,提供了一個很大的疑問。是不是趙光義謀害了宋太祖之後繼位為皇帝?
成為了千古之謎 。這個野史上啊,還有一個說法,說趙匡胤早年結識了一位道士,此人姓名不詳,預測神準,為人稱道。宋太祖即位後呢一直想找到這個人,但是呢,一直不能如願。終於在開寶九年,趙匡胤在有一次西巡洛陽時重新遇見了這位老友。
就把他帶入宮廷,諮詢他說:“朕還有多少年的陽壽?”
道士回答說:“今年10月20日深夜,如果天氣晴朗,陛下還可以再活12年。如果不是就請您準備後事吧。”
很快10月20號就到了 ,趙匡胤懷著忐忑的心情登上了太清閣。
仰望天空,只見星光璀璨,趙匡胤非常高興,12年可以大幹一場。
但是呢,誰料天有不測風雲, 忽然一瞬之間下起了鵝毛大雪。天意如此也沒有辦法。
趙匡胤連忙派人召見晉王, 也就是他的弟弟趙光義。只見燭影之下,趙光義時而離席。好像不勝酒力,喝完積雪已達數尺,趙匡胤用柱斧除雪喊到:“好為之,好為之!”
可能一個說法是:“你好好做,好好給咱做好事,把我們的事業做下去。”

歷史上好像側重於你好自為之,好自為之 。
帶著憤怒的心情,兩個人好像吵起來。然後,趙匡胤就解衣入睡, 鼾聲如雷。
第二天呢宦官發現皇帝已經駕崩,確實是千古之謎。
司馬光所寫的《淶水記聞》實際上是為趙光義洗白的。在司馬光的著作裡,那一天呢是普通的一天,那一夜呢也是普通的一夜。順其自然的什麼事也沒有發生。宋太祖就在當夜晚間的四更去世了,宋皇后馬上派人去找秦王趙德芳入宮。但是,他所派的內侍,早就知道宋太祖是要傳位給趙光義的,所以這回內侍沒有去找秦王趙德芳,而是去直接找了趙光義。趙光義知道這個事情之後,有點驚慌失措,唧唧歪歪的,不願意去,這個內侍就提醒他,“如果您再不進宮的話,這個皇位就是別人的了。”
趙光義不情不願的進了宮,宋皇后還在問左右:“是不是秦王趙德芳來了?”
左右對他說:“不是,是晉王來了。”
趙光義就來到了宋皇后的面前,宋皇后大驚失色,馬上改了稱呼。說“我們母子的性命就在官家的手中”,這個“官家”就是“皇上”的意思。
“趙光義泣曰”。這個“泣”是“流淚”的意思。

不要擔憂,我們共富貴。這個記載明顯是為趙光義提供不在場的證明,趙光義對此事一無所知。問題是這個記載中出現了一個非常大的漏洞:如果宋皇后想讓趙匡胤的兒子繼位,應該是去招第二子,燕王趙德昭進宮,而不是找秦王趙德芳進宮。這是司馬光的著作,無法自圓其說的一個漏洞。
中國的古代社會從周到明都是嚴格實行這個嫡長子繼承製,明朝我們知道朱元璋繼位的是他的孫子。
太子朱標文武雙全、宅心仁厚,可惜朱標英年早逝。 此時朱元璋毫不猶豫就把皇位繼承人定為朱標的兒子, 也就是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繼位 。
只能是嫡長子一系來繼承皇位, 因此第四子燕王朱棣不服,產生了"靖難之變"後來朱棣篡位。
這個說明,在中國歷史上:嫡長子繼承製是非常嚴格的。
宋朝為什麼會有例外?由父死子繼變為兄終弟及,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疑問。
究竟是弟弟謀殺了哥哥?還是早有契約或者是金匱之盟?
我個人更傾向於是金匱之盟。
第一:趙匡胤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一個治國理政的超人,33歲登基, 50歲駕崩。在他短短的十幾年,大宋王朝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都取得了超然的發展。他的治國理政有條不紊。

第二:趙匡胤是一個大孝子,趙匡胤的母親在晚年生病的時候,趙匡胤整天伺候在左右,趙匡胤的這個母親杜太后,是一個相當於武則天一樣的眼光毒辣很有主見的婦人。而金匱之盟有一種非常邏輯嚴密的說法就是杜太后曾經問趙匡胤:“你為什麼能夠當皇帝?”
趙匡胤說:“願聞其詳。” 杜太后說:“你能夠當皇帝,根本的原因是周世宗柴榮年幼七歲, 沒有治國理政的能力和經驗。所以你死後應該讓你的弟弟來繼位,只有這樣才能夠永保我們的趙家千秋萬代。”
趙匡胤認為很有道理,對杜太后的話是言聽計從。所以金匱之盟是由杜太后提出,趙匡胤認可,並且有宰相、趙光義多人在場寫入文書,裝入這個金匱。
第三:趙匡胤呢在他臨終之前身體處於健康狀態,他不是長期臥病在床,逐漸病死, 他是突然駕崩的。
臨終之前要有感覺,他一定會召見繼位人。一個可能性就是非常清醒,把兒子叫來:“你應該繼位。”
或者把他的弟弟叫來:“你應該繼位。”
趙匡胤臨終之前,皇后命令宦官緊急召見他的兒子趙德芳來到病榻前,照理說宦官只有聽命的份 ,但是宦官說關於繼位之事早有約定。大意如此:宦官王繼恩約見的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宦官王繼恩敢於在如此的情況下,反叛皇后是不合情理的,但又是合情裡的。

情理就是他依命而事,他不敢違抗聖命。所以從這三點來說,我覺得金匱之盟更符合歷史的邏輯。
杜太后對趙匡胤說:“只有成年君主才能保住江山”。這個說法當然是合理的,見之於正式的宋史,恰恰是這一點,使我們產生了更大的疑問。
因為在宋太祖趙匡胤去世的時候,他的次子燕王趙德昭已經25歲了,他可不是7歲小兒柴宗訓。即使是按照杜太后的說法,也應該由趙德昭繼位。這會使人們產生更大的疑問。也就證明了這也確實是一個千古之謎。


千古之謎:燭影斧聲還是金匱之盟?

<script>/<scrip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