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背后,我看到了温哥华西区的教育迷局……

温哥华西区在很多人眼中是优质教育的代名词,这里有着高档的私校,也有毫不逊色的公校,以及庞大的华人群体。所以在温哥华的房地产市场里,温哥华西区是绝对的热点区域,也是许多新移民的目的地。然而,我在温哥华西区的工作经历,却让我看到了温哥华西区的教育背后的种种困境和问题。

缺失的父亲

光芒背后,我看到了温哥华西区的教育迷局……

按理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有更多的人回归家庭,但是对移民而言,情况却并非如此。因为即使他们已经成功移民加拿大,但是自己的工作和产业却往往还在国内,因此许多父亲并没有办法能够一直陪着孩子,结果都变成了“空中飞人”。

光芒背后,我看到了温哥华西区的教育迷局……

所以,在温哥华西区,一般负责照顾孩子日常起居和学习的都是孩子的母亲,而父亲往往处于一个缺位的角色。这样虽然能够保证家庭的经济来源,但是也无形中导致了“父亲”这一个角色的长期缺位。在一个良性健康的家庭环境中,父亲不仅仅是经济的来源,更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榜样,父亲的缺失,很可能会对孩子的青春期的成长造成影响。

光芒背后,我看到了温哥华西区的教育迷局……

我在上班的时候,偶尔看到了孩子的父亲前来接送孩子,但他们却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一问三不知,把所有与孩子教育成长有关的责任都自然推给了母亲,这可以说是一种“空中飞人”无奈,但也意味着他们对孩子教育和成长中,只能默默做一个“旁观者”,不能不说是一种家庭的悲哀。

语言的隔阂

光芒背后,我看到了温哥华西区的教育迷局……

一般我们都认为,孩子越早来加拿大,能够越早地适应这边的环境。所以,有经济条件的家庭,会提早把孩子送到加拿大来读书,比如小学或者是初中。但是这样的结果也是两面的, 一方面孩子的的确能够更早更好地适应加拿大的环境,但是也同时让孩子的主要语言变成了英语,从而早成了两代之间的隔阂。

光芒背后,我看到了温哥华西区的教育迷局……

说实在话,在温哥华西区的华人移民中,不乏有幽默风趣,谈笑风生的人,但是因为孩子已经以英文作为主要语言,中文水平迅速下降,所以即使家长想跟孩子分享一点有趣的东西,却也无能为力。语言的隔阂不仅仅会造成沟通和分享的障碍,更会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大,更有可能让他们最终形同陌路。看着孩子越长越大,却在文化上离自己也越来越远,不能不说也是温西家长,乃至所有一代移民家长的无奈。

无尽的竞赛

光芒背后,我看到了温哥华西区的教育迷局……

我在和家长打交道的时候,发现温西的家长们往往不仅关心自己孩子的情况,也额外关心其他孩子的情况,尤其是其他孩子的成绩,从而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当然,都是来自中国的移民家庭,也都有相似的家庭条件和相近的教育投资,父母之间难免进行比较。

光芒背后,我看到了温哥华西区的教育迷局……

但是问题在于,教育虽然意味着在竞争中争上游,但是最根本目的还是让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成长。但在温哥华西区的环境中,一些家长已然将教育变成了竞赛,催促孩子不断力争上游,却忽略了对孩子其他方面,例如道德教育和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光芒背后,我看到了温哥华西区的教育迷局……

之前的我一直认为,优越的经济条件是让家庭和谐、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基础,但是在温哥华西区的观察让我发现,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反而陪伴、沟通和理解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优越的学校出身和丰富的教育资源都不能让孩子变成一个自信、温暖的人,只有爱才能让孩子真正健康的成长。或许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个道理,但是道理虽然简单,但在教育产业的遮蔽、移民生活的两难和文化差异的隔阂中,真正做到爱和理解又往往变得可望而不可及。

当然,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而移民家庭的这本经显然更难念,但是走出“移民包治百病”的误区,直面这些问题,一定是让移民家庭的亲子关系变得和谐顺畅的必经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