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女司机被夹身亡事故,不能仅仅只对司机的过错反思和批评

2019年8月26日,河南安阳林州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位女司机将自己的一辆白色轿车违停在了主路右侧车道上,开门下车时,被相邻车道经过的公交车躲闪不及挤在轿车与公交车之间,当场身亡。

安阳女司机被夹身亡事故,不能仅仅只对司机的过错反思和批评

从相关报道的视频中我们看到,第一,确实女司机犯了常识性的错误,主车道上违章停车,车子还几乎压线,与相邻车道距离这么近,下车时候还没有观察后面来车的意识,大摇大摆的下车,“开门杀”杀手被“反杀”,缺乏安全意识;第二,公交司机进行了制动,但是规避动作不够及时,确实也有驾驶精力不集中的嫌疑。

在对这次事故中逝者惋惜的同时,我们也对这起事故进行反思和讨论,有些人认为女司机不应该违停车辆,藐视规则,事故的发生纯粹是“咎由自取”,有些人觉得公交司机有时间打一点方向盘,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安阳女司机被夹身亡事故,不能仅仅只对司机的过错反思和批评

但在我们对这起事故进行分析反思,对女司机安全意识淡薄进行批评,在讨论谁对谁错的时候,有没有想一下,我们为了避免悲剧再次的发生只能在“人”的层面进行分析吗?是不是也可以换个角度来考虑这些问题?

人们在事故发生后往往是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假如女司机不在主路停车就不会发生这场惨剧;假如女司机停车开门前,更好的观察下周围环境是否适合开门可能也会规避掉这起事故;假如公交车司机更早的发现女司机停车开门早做刹车准备,可能就能早一米刹停;假如公交司机反应迅速向左打了一点点的方向盘,悲剧也可能不会发生;假如两位司机的运气再好一点,他们就不会相遇,甚至这辈子也不会相遇。

安阳女司机被夹身亡事故,不能仅仅只对司机的过错反思和批评

可是在进行这些假设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人不是机器,人会疲劳,人有积极、懒惰等各种思想,人是有各种情绪的,人会在很累的时候开小差,人会在一个经常重复发生的事情下变得的习惯的同时也会变得麻木、迟钝,偶尔会做出不符合当时情况的错误行为。人在明知道不可为的时候,哪怕你坚持了一千次一万次的习惯,也可能会疏忽那么一次。是人就可能会犯错,再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也不敢保证自己就永远不犯错。只有机器才会不知疲累按照指令持续坚守“岗位”。

安阳女司机被夹身亡事故,不能仅仅只对司机的过错反思和批评

那么我们不再假设女司机不犯错,而是假设这个车如果有开门预警系统呢?如果在开门的瞬间给出警示,是不是可能及时阻止女司机不下车?即使阻止不了女司机继续下车,也会给她一个提醒,让她意识到可能来自周围的不安全因素或者将会给周围的行人、电动车带来不安全因素,而去观察下后方呢?假如公交车上有预碰撞安全系统、有带行人识别的主动紧急制动系统、有紧急车道保持系统,紧急转向辅助系统……是不是也会让这场悲剧避免呢?哪怕这些配置还不够成熟,应用场景需要各种条件或者还达不到理想,但是哪怕有一项发挥作用,是不是就能避免这个悲剧的发生呢?

再多如果也挽回不了已经失去的生命。只希望我们在反思、批评女司机的过失的同时,能换个角度,从更多的方面为我们各位驾驶员和车内成员找到路上安全护航的办法。他“亡羊”我“补牢”,不吃堑也长智。

驾驶员是很辛苦的,据报道女车主是一位滴滴司机,两位事故当事者一名是滴滴司机,另一名是公交驾驶员,两位当事者所从事的行业来看都不是新手司机,尤其公交驾驶员更是经验丰富,说明即使他们技术再好,长时间的开车大脑持续紧张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不仅是累,还有在无数次简单重复下而产生的司空见惯,使得在防范意识上开小差,或者大脑的麻木,行动的迟钝。何况我们还是处在这个“能走一步就不走两步”的“懒人”时代,侥幸心理、疏忽就更可能发生。谁能保证即使拥有更多的驾驶经验,具有更强的安全意识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那个“万一”的纰漏?可是危险就经常来自于这个“万一”,“万一”的一次出错就只能看“上天”的安排,靠运气,期待着不会双方“相遇”?

安阳女司机被夹身亡事故,不能仅仅只对司机的过错反思和批评

有人说形成习惯就会不辛苦,回头看一眼的简单事情,没这么矫情。我同意,习惯形成了是不累,但是习惯形成了就没有破坏习惯的时候吗,我们习惯了用筷子吃饭,就没有过用手捏次东西吃的时候吗?我们都习惯了早起,就没有哪天太累了或者刮风下雨而睡次懒觉的时候吗?即使我们绝大部分遵循着习惯去做,也会有那偶尔的没有遵循的时候的。还是那句话,谁能保证自己永远不犯错。

并且那些习惯还没养成、技术也不够熟练、经验也不够丰富的司机呢?在现在车越来越多,驾驶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对于他们来说驾驶更“辛苦”。难道让他们不开车了吗?谁不是经过这个阶段才成为老司机?

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下怎么样驾驶更轻松,有更好的方法,可以不使驾驶员的“心”这么累就能避免这种悲剧发生呢?比如驾驶疲劳监测系统、倒车侧向警告、倒车侧向制动、碰撞预警、开门预警、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车道居中保持辅助系统、全速范围自适应巡航、低速移动物体检测、智慧躲闪等等汽车“黑科技”,虽然有些使用还不够成熟,有的功能需要符合某些条件才能开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黑科技”已经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司机的驾驶,为车内所有成员带来更多的安全,让我们的驾驶变得更轻松些。

安阳女司机被夹身亡事故,不能仅仅只对司机的过错反思和批评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自动驾驶可能会在未来几年落地,未来的智能驾驶将会实现车道级导航,精确度厘米级的定位,各种感应探测设备加身,智能交通能够实现更好的调度。驾驶将变得比现在更轻松,是不是那时候才是司机的真正的“理想国度”,再也不用这么累心?

安阳女司机被夹身亡事故,不能仅仅只对司机的过错反思和批评

奉劝那些“配置无用论”的老司机们,不论自己选车的时候还是给别人提供买车建议的时候,在关注性能等要素的同时,不要再对汽车配置嗤之以鼻,再有激情的驾驶,也不如安全来的重要。难道动力比生命还重要?起步快一秒不重要,有突发情况能保护到车内人员才是最重要,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我们不是只活给自己,还有家人和朋友。

最后,希望各位司机朋友能更遵守规则,更尊重生命,同时望汽车能有更多的“黑科技”加身,让这些保护性配置更加的普及,让驾驶变得更轻松。

不管这次事故中女司机如何不对,公交车司机有没有过失,逝者已逝,愿“那遥远的地方,没有车来车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