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炮轟房地產,“房奴”怎麼會有幸福感?那“無房族”呢?

社會已經進入到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發表意見。

但是,能稱之為媒體的,應該具備一些影響力,而當下,一些名人、公知很自然的搭上了自媒體發展的東風,讓話語權和影響力都得到強化,因此,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足以在網絡世界裡形成波瀾。在這些年裡,伴隨著房價的上漲,有那麼一群人,專門針對房地產,發表言論,而引起關注,這其中,有房企大佬,有製造業大佬,也有各類學者名流,當然,有的意見得到支持,而有些人的意見卻備受攻擊。

董明珠炮轟房地產,“房奴”怎麼會有幸福感?那“無房族”呢?

在製造業裡,有一個人比較傳奇,而且很執著,她就是董明珠,她帶領格力,堅守主業,創造下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成為民族產業的一個典範。而近些年來,“董小姐”也以敢言而著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而對於房地產,董明珠也曾多次“炮轟”,她說服,雖然格力選擇是最困難的,利潤最低,格力不去做房地產,不願意去賺那個“不義之財”。如果當代年輕人每天還在為了房子而煩惱,為了房貸而憂愁,每天都想著如何買房,如何還房貸的話。他們怎麼會幸福呢?不幸福的他們又如何去為社會做貢獻?

董明珠的這一句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在網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人們紛紛將她的言論與任正非、曹德旺等放在一起,目的就是為了抨擊當下的房地產。

那麼,“房奴”會有幸福感嗎?如果房奴真的沒有幸福感,那為何全中國幾億人都紛紛想方設法的成為房奴呢?這背後,似乎有一個悖論。

董明珠炮轟房地產,“房奴”怎麼會有幸福感?那“無房族”呢?

什麼是幸福感?幸福感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從概念裡,我們能知道,幸福感的基礎有兩個,一個是滿足感,一個是安全感,這都是主觀的認知,近些年來,也有機構將這個感官認知的東西,指標化,形成了幸福指數,大家也都能看到,很多機構每年都會發布,所謂最幸福的城市,城市幸福指數排行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省市幸福感指數最低,而從每年發佈的最幸福的城市中,房價高的城市,幾乎沒有上榜的。

那麼,我們也可以這麼理解,房價越高,幸福指數越低。其實,浙江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調查中國居住小康指數,結果表明,近六成人認為房價嚴重影響了城市幸福感,特別是一線城市,房價越高,幸福感越低。

董明珠炮轟房地產,“房奴”怎麼會有幸福感?那“無房族”呢?

可是,這還是不能表明“房奴”沒有幸福感。在前些年,有一個概念很流行,“錢有了,幸福沒了”,表達的意思就是人們越來越有錢,但是人們卻越來越不幸福,這或許能表明,人們夢寐以求的金錢,不能帶來幸福,但是,實際上,如果沒有錢,想幸福可能也很難,相信這一點,也能得到絕大部分人的認同。

我們還是從幸福感的概念層面來看,人們為什麼願意成為“房奴”,首先,他們希望有一套自己的房子,這至少表明,從主觀上來說,他們認為有一套房子會更好,能帶來某一種滿足(安全感,穩定感,家的感覺……),因此,他們為了獲得這種滿足,不惜掏光六個錢包,並且樂意透支未來二三十年的收入,如果,他們不能獲得這種滿足,很難想象一個人會做出這樣的決策來。

董明珠炮轟房地產,“房奴”怎麼會有幸福感?那“無房族”呢?

只不過,這種滿足,是不是幸福感,需要每個人自己的體會。比如,因為有了房子,他能組建一個家庭,可能會很幸福,他有了房子,可能會讓孩子上個好學校,這也是一種幸福。

那麼,“無房族”會有幸福感嗎?我相信,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沒有什麼爭議,即便現在有很多人倡導不買房,而去租房,甚至還有人算了一大筆賬,將一線城市的房子賣了,然後去租房,可以瀟灑的過一生,這裡我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那些給你算賬的人,至少有兩點是肯定的,一是他已經有房了,二是他不會賣了自己的房子去租房。

這就如同當下的那些大V一樣,他們自己住在寬敞明亮的樓房裡,告訴你們,年輕人不要急著買房。這樣的忠告,其實,十年前就有人說,如果十年前你不買房,現在你能買得起嗎?當然,也許你的能力增長了,收入增加了,但是要知道你得付出多大的代價去買那樣一套房子嗎?本來,這十年你可以努力的去做很多事,去創造很多夢想,如果不買房,你這十年的努力,換來的,也許只剩下一套房子,甚至可能還只是首付。

董明珠炮轟房地產,“房奴”怎麼會有幸福感?那“無房族”呢?

再來看看,在這次疫情當中,因為租房,所產生的各種歧視,各種不安全,各種不公平,讓人們的內心受到的傷害,可以不用舉例,也不需要太多的表達。但是至少有一點,讓很多人都明白,那個勸你不買房的人,可能是真的不理解你沒房的苦惱,因為,他們有房,可能永遠都無法體會沒房的人的想法。

因此,“房奴”的幸福感,只有房奴自己知道。而“無房族”的無奈,也只有他們自己能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