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城市更有人情味

內容提要:應用大數據治“堵”,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利用“雲課堂”復學……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運用,開啟了智慧城市生活,也“繡”出了城市智慧治理的勻實針腳。城市服務更具人情味,百姓生活也將更便捷、舒適。

天津北方網訊:應用大數據治“堵”,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利用“雲課堂”復學……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運用,開啟了智慧城市生活,也“繡”出了城市智慧治理的勻實針腳。城市服務更具人情味,百姓生活也將更便捷、舒適。

一座善治的城市,不僅要有高“智商”,還要有高“情商”,善於“讀懂”人心、更具人情味。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裡的每一個設施、服務的每一個細節,都關乎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建設智慧城市,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就要以群眾滿意不滿意、生活方便不方便作為評判標準,把人民的安居之盼、樂業之需、舒適之願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智慧治理讓城市生活更加便民、利民、惠民。

城市的人情味,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公共服務、醫療保障、交通出行等方方面面的便民性。針對早晚高峰路口擁堵問題,中新生態城應用智慧交通、協調優化信號燈,由“車看燈通行”,變為“燈數車放行”,有效避免車流聚集;解決醫院掛號難問題,健康天津APP實現全市各大醫院“一鍵登錄,統一預約”,依託大數據平臺,實現與國家級平臺互聯互通……以百姓需求為導向,立足解決民生堵點、難點,一系列“智慧”嘗試,讓技術“跑”了起來,讓民生福祉厚了起來。從經驗治理到智慧治理,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始終如一,向群眾傳遞的是治理暖意。

智慧城市不是概念、噱頭,而是代表城市發展方向。在這種新模式裡,決策由“事後”向“事先預測”轉變,服務向更精細化轉型,隱患治理也更加超前化……適應新變化,用好智慧治理,將新技術轉化為服務群眾的“新驅動”,對於城市治理者是一次新的考驗。用好智慧治理,就要不斷地提升治理思維,創新治理的方法和策略,善於利用大數據新資源感知百姓需求,用科技智慧把治理觸角延伸至社會肌體的“神經末端”,將科技成果實實在在地轉化為服務群眾的新力量。

城市,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智慧城市的探索與嘗試將進一步加深、拓寬,城市治理的“智慧”力量不斷得到增強,必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幸福體驗。(津雲新聞編輯付勇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