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作為老大,也不能自己想怎樣就怎樣,還得顧及手下士兵的感受

《資治通鑑》

楚軍來了許多騎兵,漢王於是就在軍中挑選可以擔當騎兵將領的人,大家都推舉過去秦軍的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出任,漢王便打算授任他倆。李必、駱甲說:“我們原是秦朝的人,恐怕軍中將士不信服我們,因此甘願輔佐大王您身邊善於騎射的將領。”漢王便任命灌嬰為中大夫,任用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率騎兵在滎陽東面迎擊楚軍騎兵,大敗楚軍,楚軍因此無法越過滎陽西進。漢王駐軍滎陽,修築甬道通向黃河,以靠它運取敖倉的糧食。


劉邦作為老大,也不能自己想怎樣就怎樣,還得顧及手下士兵的感受


古代騎兵的重要地位:

古代是冷兵器時代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在這個冷兵器時代,都是靠人力作戰。因為戰馬騎兵能快速的縮短行軍速度,以極快的速度到達戰場作戰,突擊作戰的神兵利器。因此古代地步的地位就相當於導彈坦克一般的重武器,因此古代戰場騎兵就對戰爭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因素。


劉邦作為老大,也不能自己想怎樣就怎樣,還得顧及手下士兵的感受


<script>/<script>


戰馬可以代替人力,大大的節省了人力和時間,人的體力畢竟有限,長途行軍到達戰場,人都已經累的夠嗆了,更別說打仗了。而騎馬就不同了,戰馬的體力要比人的體力強太多,因此戰馬騎兵成了古代戰場中的超級武器。


劉邦作為老大,也不能自己想怎樣就怎樣,還得顧及手下士兵的感受


為何李必、駱甲甘做副手也不做主將?

李必、駱甲是秦軍投降而來的降將,即便劉邦不介意讓其做主將,但劉邦手下的士兵並不會這樣想。在這群士兵的心中李必、駱甲二人是降將,根本沒有資格與能力帶領他們,士兵心中會有不服。


劉邦作為老大,也不能自己想怎樣就怎樣,還得顧及手下士兵的感受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劉邦找來灌嬰做主將,讓李必、駱甲二人做副手。灌嬰說白了就是個掛名而已,只是為了平復士兵的心情,而真正做主的還是李必、駱甲二人。

總結:

劉邦作為領導,當面臨任用人才時,手下士兵會有情緒之時。劉邦為了平復士兵的心理,將灌嬰任命為掛名的主將,讓李必、駱甲二人做掌實權的副手,只是名義上的不同,但實際上還是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