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牢产业“牛鼻子” 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能够变“输血”为“造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一些地方在制定产业扶贫具体措施中,时常会出现“跑偏”的现象,有的产业项目引进后群众参与度不高;有的产业项目虽然做了前期投入,但缺乏后期管护;有的产业项目对市场预判不足,经受不住市场考验,导致农产品滞销;有的产业项目需要一个长期投入管护的过程,不到三五年见不到效果,导致群众对产业发展失去信心。总之,产业发展培育难、周期长、投入大,加之农业产业本来风险就大,常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导致培育的过程艰难。因此,产业扶贫要想取得实效,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重在因地制宜,贵在长效机制,找准“接地气”的扶贫产业。

首先,在实施产业扶贫时,必须事先对贫困地区的资源状况、基础设施、交通条件、环境状况、人才状况和群众意愿等方面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只有充分掌握本地的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才能让扶贫产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还要引进技术作为支撑,积极寻求农业技术部门的支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

其次,要结合当前扶智扶志工作要求,在各级党组织中推行“党组织+X+贫困户”模式,积极培育致富带头人,鼓励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带动增收,切实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

最后,要健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把共享理念贯穿到特色产业发展中,坚持长短结合,确保贫困人口精准受益。从短期看,要推广订单帮扶模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共同开发特色产业,依法签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协议,带动贫困人口较快增加收入,减少返贫。从长期看,要创新贫困户、村集体、企业多方受益机制。政府财政扶持资金可以一定比例落实到村集体,村集体以资产入股企业,并与企业签订协议,确定各方分红比例,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这样,贫困户、村集体、企业间就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既保护农民利益,又调动企业积极性,还可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群众的收入更多、更持续长久。

原标题:牵牢产业“牛鼻子” 打赢脱贫攻坚战

审核:字丹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