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心室 | 被留守的青春

聆心室 | 被留守的青春

口述/酒酒 编辑/鹏修

聆心室 | 被留守的青春

黔南都匀,是一座旅游城市,在这座繁华的城市之下还有着许多贫瘠的小村寨,我的家乡便是其中之一。那几年老木房要塌了,阿爸一咬牙,举债建了新房。新房虽建成了,可家里欠了一屁股外债,我们兄妹还要上学,日子越发拮据,阿爸阿妈心一横,决心出去打拼。哥哥可以去学校住宿,年幼的我被送到姑姑家寄养。可姑姑家的境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几年前姑父在家安装水电时,不小心触电身亡了;表哥比我大两岁,叛逆得很,在学校惹是生非,三天两头就有老师来家造访,因此姑姑和表哥经常吵架,有时还大打出手,她根本无暇顾及我。每天早上我去敲姑姑的房门,跟她拿零花钱,然后赶紧带饭去上学,一刻也不想多呆,直到晚上放学才不情愿地回来。这里没有一丝家的温暖。

一段日子后,我厌倦并害怕这样的生活,心想宁可自己一个人过,也不要再寄养在姑姑家了。于是有一天我叫上了比我大一岁的堂姐,带上了我所有衣物,瞒着千里之外的父母,跑回了家。对于我的离开,姑姑好像并不在意,要留要走随我,没有一句挽留的话。

此时,哥哥也辍学打工去了,于是从14岁起,我就已经一个人生活了。除了银行卡里每个月会准时打来的生活费,我不会在除春节之外的任何一个节日看到我的任何一个家人。那个时候的我是“自由”的,去河里捉鱼,去田里捉蚂蚱,爬到树上摘果子……饿了,就回家做饭吃。正值青春期的我却像一个野孩子。那个时候有人和我开玩笑说:“你父母抛弃你啦,不要你啦……你爸过年会带新妈妈回来啦……”这些话充斥在我的耳朵里,我开始不信,后来听得多了,就开始怀疑,甚至信以为真。

聆心室 | 被留守的青春

可是“野孩子”也有很多害怕的东西,比如黑夜。每当村里有老人过世时,我更是害怕得不敢睡觉。我怕鬼,怕它们夜里向我索命,只好开着灯入眠。翌日清晨醒来,看着阳光从门缝里照射进来,我便会庆幸自己还活着。那些恐惧无助的泪水,在成年之后还是在我的梦中流淌。

我是一个很孤僻的人,在不是必需的时候,我决不找人,也没有人找我。这让我成了村里那群妇女茶余饭后的谈资,她们预言我会早早地嫁人,为人妻,为人母。每逢过年,她们便好心地提醒我母亲,要对我严加管教,否则容易成为不良少女的。我对她们的言论很少放在心上,也从不和她们争论。

我的梦里常常出现父母,他们背着大挎包,向我走来,我激动地向他们飞奔过去,可他们却视而不见般地与我擦身而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过年成了我最渴盼的日子,我盼望他们回来,可年一过完,我又害怕起来,于是一遍遍问他们可不可以留下来。无果后,我从开始的狂躁、哭泣,到后来的镇定自若,像接受死刑一般心如死灰。我明白,没有谁可以让我永远依靠,父母、哥哥或是姑姑,我唯有自己……家里没有洗衣机,我在大冬天去河边洗衣服。我蹲在河边不停地洗,身后是一片冰天雪地,手都有些僵硬了……终于洗好后,我拼尽了全力,才把那桶衣服提到家门口。我站在家门口,看着那个没有丝毫人气的家,绝望汹涌而来,眼泪大颗大颗地落下来。

聆心室 | 被留守的青春

高考那年,我妈突然病了,我周末抽时间去看她,那是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在夏天看见她。我坐在她的病床前,她开始回忆过去:“妞妞啊!你小时候多勇敢啊,一个人在家那么多年,没给我添一点儿乱,不过也可怜你那么小……”我的眼睛不自觉地泛红,她以为我是感动,其实,我是感到讽刺,难以自控,在我已经不是特别需要这份关怀的时候,它意外地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后来,我成功地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开学那天,妈妈执意送我,这一次,我不再是那个被迫送别的孩子。细雨中,我回望母亲被病痛折磨的身体以及她眼眶里深不可测的泪水,才惊觉,我对她的耿耿于怀与她的生命比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

聆心室 | 被留守的青春

编编感悟:酒酒的故事,让人心酸。父母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寄人篱下的酒酒无法融入姑姑家的生活,于是14岁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洗衣、做饭、独自面对无人的漆黑的夜……这对于很多衣食起居都要依靠父母的孩子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可是对于酒酒来说,无人陪伴的青春只能隐忍而倔强地成长。她渴望家的温暖,可现实的家却只是一个容身的居所;她害怕孤寂,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要独自面对孤寂。于是,渴望变成了绝望,热情变成了冷漠。被留守的青春只能自己抱臂取暖,独自绽放。

那么,对于酒酒的父母来说,他们也不忍心女儿独自生活,也希望能享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可是如果不外出打工,生活就会举步维艰,孩子们就会辍学在家,这更是他们不愿看到的。

好在几年过后,经过洗礼的青春终于长成了该有的模样,酒酒与母亲达成了和解,与生活达成了和解,也与自己达成了和解。

心理解码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的三大心理问题:

1. 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便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2. 情绪失控,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

3. 认知偏差,内心迷茫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

那么,作为外出的父母该如何融入留守儿童的心理呢?

首先,在外地的时候要经常和孩子打电话、视频聊天,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只是迫于生计不得不和他暂时分离;其次,在孩子放假的时候,尽量把他接到身边来相处一段时间,让他感受到你的爱,不会在心理上排斥你;真正和孩子在一起之后就要和他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和他以朋友的形式玩耍、交流,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向我们打开心扉。

聆心室 | 被留守的青春
聆心室 | 被留守的青春

本期排版:

丫丫:你好,给你一杯超大份快乐。

值班掌门:

掌门围子姐:这世界啊,生趣盎然玩不够,看不够.

十师弟祝鱼:所有美好都被宝贝着珍藏,怀念.

聆心室 | 被留守的青春
聆心室 | 被留守的青春聆心室 | 被留守的青春
聆心室 | 被留守的青春

一想到你在关注我就忍不住有点紧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