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留守”,我们看到的不是无助,而是守护

以往我们看到留守儿童的时候,他们的代名词是孤独、无助,他们所代表的是负能量,给大家所带来的是同情。而在这场全民战疫中,也有一批这样的孩子,他们虽然被迫加入了“留守儿童”的大军,而他们所带来的的却是温暖与成长,他们的代名词被重新定义,他们是纯真、善良的代言,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留下的是希望,守住的是成长。

疫情下的“留守”,我们看到的不是无助,而是守护

随着战疫的打响,无数名医生和护士逆行而上,他们离开“家”,将“爸爸和妈妈”这个职业暂时搁置,奔赴前线,成为这个时代新的英雄,成为孩子们眼中新的榜样。


留在家里,用爱化解疲惫


李梦英,是一个有着12岁女儿和28个月儿子的母亲,同时也是战疫大军的一员,随着疫情的爆发,她决定去支援武汉,那一刻,她首先想到的是安置两个孩子,她把大女儿留在外婆家,之后把小儿子送去奶奶家,正式让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1月28日,她启程奔赴武汉,从此她身上只有一种身份,医护工作者,母亲成为了内心深处最珍贵的存在。只有当累到极致的时候,才会启用这重身份,因为这种身份会重新唤起她的斗志,只有战疫胜利的号角吹响了,她才能重拾起那个久违的身份。

疫情下的“留守”,我们看到的不是无助,而是守护

她收拾起内心所有的柔软,变身钢铁女侠,用坚强筑起一道防护墙,就算脸上的过敏严重到毁容的地步,她依旧会戴上2层口罩,两层帽子,穿上一件防护服,戴上护目镜,整理好心情,成为一个逆行向上的护士,为病患重新带来希望。

疫情下的“留守”,我们看到的不是无助,而是守护

因为带口罩、眼镜,脸部严重过敏

她的离开是为了战疫胜利,此刻被迫留下的孩子却没有丝毫怨言,相反,他们用温暖守护着疲惫的父母。李梦英留守的12岁的大女儿,在看到妈妈去支援的时候,瞬间成功跨过了叛逆期的鸿沟,成为妈妈的贴心小棉袄,经常给妈妈打电话,发信息,嘱咐她要多吃点,要保重自己。

在平行宇宙的另外一短,一个小男孩也用同样的话语安慰着在前线疲惫不堪的爸妈。

儿:那你一定要穿好防护服,你不穿好防护服我也会担心你呀。

妈:我一定会穿好的。

儿: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不然怎么照顾他们?不要反过来让别人照顾你啊!


疫情下的“留守”,我们看到的不是无助,而是守护

平凡的话语里却看得出爱与心疼,这是爱的告白。在平时,这样的画面可能看不出有多感人,可是在这个非常时期,孩子的懂事的让人心疼。

都说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所有医者父母用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好好上了一课,这一课叫“舍身取义”。


留在病房,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有的孩子留在了亲人旁边,而有的孩子却只能留在病房里,而这些留守的背后,却有着别样温情的画面。

海口,由于小婷(化名)的父亲被确诊为肺炎患者,2月5日,9岁的小婷孤身一人住进了儿童疑似患者的隔离病房,本应家人团聚过大年,而今却只能独自一人在留在病房里,但这份“孤独感”却只持续了几秒钟,在留在医院里的96个小时里,小婷没收获了27名“临时爸妈”,这份亲情温暖了整个新年。27名医护工作者除了日常的诊治工作外,还照顾她的饮食起居,陪她聊天,让她不至于无聊,医院成为了他们暂时的温暖的家。

医护工作者用他们的行动践行着“医者父母”的承诺,用爱和行动温暖着在医院的孩子。他们有的才刚刚步入这个行业,没有家庭,没有孩子,却提前当起了“临时爸妈”,把他们的爱无私给了那些需要的孩子们。

最近,一位90后的小伙子的温暖行为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一个是29周的早产儿,一个是未婚的男医生,一次袋鼠护理,让他们两个依偎在一起,那画面,简直太暖!

疫情下的“留守”,我们看到的不是无助,而是守护

四目相对,轻声话语间,就是温暖

本该由母亲做的袋鼠护理,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儿科90后的钟凌医生挺身而出,化身超级奶爸,定期对小宝和其他的早产儿进行袋鼠护理。没有经验的他,这样的工作无疑是一次人生挑战,可是他没有退缩,认真做好消毒工作后,解开上衣,轻轻的让宝宝靠在胸膛,让宝宝可以感受心脏的跳动,就像当初在妈妈的肚子里一样。不仅如此,他还有模有样的跟宝宝对话:“幺幺,我是你的钟爸爸,你要快点好起来啊,要多吃点奶啊,这样你才可以早点出院和爸爸妈妈团聚。”这个留守宝宝好像听懂了一样,听话的睡熟了,不哭不闹。

生活中除了惊还有喜,本该陌生的两个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给我们带来的是生的喜悦和爱的震惊。


过年把孩子留在家,但这次不后悔


“如果不来,会后悔一辈子!”

这是工地普通劳动者的呐喊。平时他们离乡背井,在喧嚣的城市里用双手筑造别人的梦想,而现在,他们重新返回工地,不同的是他们现在铸就的是同一个梦想:为战疫胜利筑好生命的救助线。他们把工地当做战场,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仅用10天,他们分秒必争,不不分昼夜,建好“火神”,再战“雷神”,这个时候,已经忘记了什么是疲惫,中午累了就在工地上睡一会,在那段时间,“快点”是所有人的口头禅。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医院的建设,让更多的病人能有就医的地方。

疫情下的“留守”,我们看到的不是无助,而是守护

疫情下的“留守”,我们看到的不是无助,而是守护

年三十,本应该搭上回家的列车,可是一通电话,让五兄弟毅然走上了跟家相反的方向——火神山建设工地。兄弟到达工地后,拼命赶工,虽然在一起,却忙的没空说话,只有吃饭的几分钟碰个面,知道各自安好就好。而留在家的家人们,只能翘首以盼,希望他们健康回来。


不一样的留守


在这场战疫里,我们为“留守”重新画上了不一样的色彩。留守,不是抛弃,而是坚守,怀抱希望,坚守家园。孩子留在家里,守护着家的港湾,让疲惫的前线父母拥有继续前行的动力;孩子留在医院,守护着善良与纯真,当出院时,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守护过他们的医务工作者;建筑工人留在工地上,坚守的是病人的防护线,留给孩子的是逆行而上的榜样。

不一样的留守,却是对生的坚守。希望疫情早日结束,静待春暖花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