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灌腸器的設計與應用

部分胃腸道疾病患者由於病情和診斷的需要,需接受氣鋇雙對比造影,清晰顯示黏膜病變以協助臨床診斷。但是,臨床上有很多患者由於肛門括約肌鬆弛,加之頻繁翻轉體位,致使注入過程中造影劑經肛門外溢,不僅汙染床單元,更影響造影檢查結果。筆者設計了一種新型灌腸器,經臨床使用效果滿意。現介紹如下。

1

材料與製作:

包括自前向後依次連接的肛管、肛門塞、滑套、輸入管,見圖1。

一種新型灌腸器的設計與應用

(1)肛管前端為封閉端的硅膠軟管,兩側設有凹陷槽,沿軸向有若干出液孔。肛管後端為硬管段,硬管段的壁外自前向後依次套裝有第一氣囊、第二氣囊、肛門塞、擋板、滑套和鎖緊螺母,可拆分清洗。硬管段的管壁外側包裹有橡膠管,硬管段與橡膠管的中間夾層設有第一氣道和第二氣道,一端分別與第一氣囊、第二氣囊連通,另一端自硬管段後端穿出。

(2)肛門塞呈圓柱狀,內部為硬管段,前端為錐形段;後端設有環形槽,使肛管末端卡在環形槽內,提高了密封效果;肛門塞外部設有藥棉層。

(3)滑套前端的擋板設有吸水層,能吸收少量滲出的液體;滑套外螺紋旋裝有鎖緊螺母,通過鎖緊螺母和滑套能夠調節擋板的位置。

(4)輸入管的末端設置有球形膨脹部,有若干吸液孔,可插入裝有造影劑的杯體,杯體底部有加熱棒。球囊前端與肛管後端連接處設有單向閥,防止造影劑的返流。

2

使用方法:

氣鋇雙對比造影時,協助患者側臥位。

(1)將肛管前端連同未充氣的第一氣囊和第二氣囊、肛門塞及藥棉層插入患者肛門,調節肛管長度至檢查需要的深度;

(2)肛管末端伸入裝有造影劑的環形槽中;

(3)擠壓球囊,利用球囊壓癟後復原的壓力將環形槽中的造影劑注入肛管,通過前端的出液孔排入體內;

(4)使用注射器利用第一氣道和第二氣道對第一氣囊和第二氣囊輪流充氣和放氣6ml,實現交替充氣和輪流受壓;

(5)鎖緊螺母和滑套,調節擋板至適宜位置;

(6)待造影劑完全進入患者體內後,根據檢查需要變化患者體位;

(7)檢查結束後,待第一氣囊和第二氣囊處於未充氣狀態後,擰鬆螺母和滑套,將肛管拔出患者體外。

3

優點:

(1)解決了造影劑經肛門流出和肛管脫出的問題;

(2)加熱棒將造影劑加熱至37℃,提高患者舒適度;

(3)肛管前端的藥棉層可添加消炎藥物和(或)麻醉藥物,必要時能對患者肛門進行消炎止痛;

(4)使用方便,操作簡單。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臺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