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青春期社交恐懼症?

Zafery


你好,不用擔心的,我還年輕的時候也有這個困擾。

現在已經完全解決了。

我給你好好講講我是怎麼克服的吧。

那個時候,我是一個不善言語的乖小孩,和他人交流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支支吾吾的。

我經常被認為是情商低。

直到後面,我意識到,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卑。

因為自卑,每次交流的時候,我都低著頭,不敢直視他人眼睛。看起來畏畏縮縮的。

當時我自卑的原因有這幾個:

1)臉上都是青春痘,泛著油光。看起來異常的噁心。連我自己都很少去照鏡子,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有時候會難過的想哭。

2)身高矮。作為一個男生,不到1米7,和很多女生說話都必須抬著頭,仰著看人家,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大的打擊。去操場打籃球,好幾次被別人說不要,因為我太矮了,我去哪個隊就對哪個隊不利。很傷自尊。

3)窮。別人穿著耐克、阿迪的衣服鞋子,在我眼裡是非常奢侈的東西。過年能買一雙特步,我都開心的不得了。別的同學在談論去哪吃、去哪玩的時候,我都默默不語。好幾次,他們問我要不要一起,我都謝絕,說自己還有作業要做。

後面喜歡上一個女孩,我希望讓自己看起來好一點,我想要和她接觸。當時也沒想過成為男女朋友,覺得只要能夠多上上幾句話,就很滿意了。

但就算只是說幾句話,對那時的我來說也異常困難。

我決定先從臉開始,讓自己至少看起來乾淨一些。

我開始每天運動,跑5公里。買來香皂,早晚洗臉。每天至少喝兩升水。不知不覺,大概兩個月之後,臉上已經好看多了,痘痘慢慢在消,皮膚也不再那麼油。照鏡子,看著鏡子裡的自己,不再感到噁心,取而代之的是,開始覺得眼前這個少年越來越順眼。

事實上,從此開始,我變得更加自信。

改變自己,從外貌開始,收益是最顯著的。

畢竟,像窮之類的因素,暫時還難以改變。

因而,從自己能做到的事情開始,慢慢變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自信會隨之而來。並且這種自信不是虛無的,而是有根據的,你知道自己越來越向好的那面發展。

解決了自卑這個問題,就只剩行動了。

看你面對一件困難的事,可以用「拆解」的方法。

將其拆解為許多小部分。

再把這些小部分,一點一點蠶食掉。

不知不覺,困難的事情就會以你難以想象的速度完成。

我們先從身邊的人開始,例如家人。

他們是最好的是「社恐擺脫器」。

每天和家人交流,不需要刻意去想該說什麼,可以說任何你腦子裡想到的東西。儘量的說。

一開始,也許你每天憋不出幾句話。慢慢的,每天都說,你會發現自己能夠交流的時間越來越長。交流也越來越順暢,甚至會有一些意外的喜悅,能夠開始感覺到交流的樂趣。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你和家人的關係也不是很好。我便是如此。

所以我選擇和網友交流。

待續........


333哥


社交恐懼症又叫社交焦慮障礙,是神經症的一種。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多以過分和不合理地害怕外界事物或環境的主要表現,患者心裡清楚這種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難以控制,仍反覆出現。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有時會刻意迴避這種恐懼的事物或環境,或帶著恐懼心情忍受,因而影響正常活動。

社交恐懼症多起病於青春期,社交場合下產生強烈的緊張、害怕、不安,發作厲害時伴有頭暈、噁心、震顫、出汗等植物神經反應,患者採取迴避行為。

要克服社交緊張心理,首先就要注意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樹立一些良好的觀念:

1.悅納自己,樹立自信

很多社交緊張者就是因為不悅納自己、對自己不自信造成的。所以,要改變首先就得在心裡接受和悅納自己,樹立起對自我的信心。

2.不要對自己要求過高

過於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過高,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別人的承認,從而迷失自己。接受自己的現況,不要去管別人怎麼看,你越害怕出錯,就越會感到手足無措。

3.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身體反應

緊張總是伴隨著一系列生理上的不適,根據“強化理論”,如果緊張時我們太注意自己身體某些部位的緊張反應,就相當於是在強化自己的緊張行為,使其一步一步地加重。而當我們不去管自己的緊張反應後,由於緊張得不到注意和強化,緊張反應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退。

4.勇敢地去面對

有緊張現象的人,在社交場合下,往往會表現出逃避心理,害怕自己會出醜而不去面對。其實,逃避並不能消除緊張,相反,它會使你感到自己的懦弱,使你責備自己,以致於下一次會更加緊張。而且,我們也不可能逃避一輩子的,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是必須與人交往的,早晚有一天,我們都必須去面對。克服緊張的最好辦法就是勇敢地去面對緊張!就像一位心理學專家指出的那樣:“我們害怕的其實並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我們自己!”關鍵就是看你能不能戰勝自己,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勇敢地去面對!






陽光的鏗鏘玫瑰


首先需要認識自己是“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與內向的區別主要是內心體驗。

內向的人感受到的是"害羞"。比如與陌生人隨意交談,其實很多人都會感到有些緊張,這種緊張是因為"害羞",是怕自己表現不好,不能讓他人喜歡。

社交恐懼症患者感受到更多是"焦慮"和"恐懼"。被這種恐懼感圍繞著,會發抖、出汗、頭腦混亂、眩暈、心跳加快,嚴重時,甚至導致驚恐發作。

社交恐懼症的核心症狀圍繞著恐懼情緒,在小團體中被人審視,一旦發現被別人注意就不自然,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迴避社交,在極端情形下可導致社會隔離。社交恐懼常常伴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批評等心理活動,會有臉紅、手抖、噁心或尿急等症狀。

看到這裡如果你覺得自己還是不能分辨自己是否是“社恐”,可以對照社交恐懼症的診斷自測,以下是具有臨床意義的社交焦慮症診斷標準(DSM-5)。

A.在一種或多種社交情境下都感到顯著的恐懼或焦慮。社交情境例如:與人互動(談話,見一些不熟悉的人等),被觀察、被注視(吃飯或者喝水等),在其他人面前表現(如發言等)

B.擔心自己的表現(或者讓別人看出自己的焦慮)會被負面地評估(例如會讓自己尷尬、導致別人拒絕自己等)

C.幾乎所有的社交情境都會喚起這樣的焦慮或恐懼

D.由於極度的害怕或焦慮,患者會主動迴避社交情境

E.這種害怕或焦慮是不合理的,相應的情境本不應該激發這樣的恐懼(意思是說,假如一個在戰場上生活的,情境本來就可怕,那就不符合這條標準)

F.這種恐懼、焦慮、迴避通常會持續半年以上的時間

G.這種恐懼、焦慮、迴避給患者帶來了不可忍受的痛苦,或者給ta實際的社會生活功能造成了顯著的影響(例如無法好好上班、工作、交朋友)

對照完DSM-5診斷標準,你是否覺得自己離正真的社交恐懼症還距離甚遠?如果沒有,也不必慌張,尋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一定可以給予你幫助。

青春期是人一生髮展的重要階段,生理、心理變化都明顯異於人生髮展的其他階段。處於青春期心理變化大多開始追求獨立性、自尊心明顯增強、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但同時喜歡結伴,不再仰仗父母,更多注意力會放在同齡人中;生理出現明顯的第二性徵、身體開始快速發育都讓剛剛踏入青春期的孩子稍有不適,這種異常往往也表現在行為上,也就是常說到的—性格突變。

和社交恐懼症混淆的內向性格在青春期更加凸顯,孩子不願和父母交流,不願父母干涉自己的生活。這樣就常常陷入兩難境地,但父母這時候一定不能“放手”,必須“放鬆手”,而且做好引導。青春期孩子的自主性加強,希望自己做主,父母可以鼓勵培養孩子的興趣,共同討論,共同發展。這樣孩子可以感受到是平等的、是尊重的,還是主動的。發展興趣愛好不僅是促進交流,更是推著孩子主動參與。在更熱愛、更自在的環境中成長,青春期內向的狀況也就沒那麼難解決了。

願你的生活感受到溫暖和愛[送心][送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