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来预测一下今年下半年世预赛国足能晋级12强吗?

用户杨佳军80后


晋级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预赛阶段(四十强赛),留给国足也仅有一条路了!

国足在A组里总共8场比赛打完一半赛程,即4战仅仅拿了7分,和菲律宾同分,靠净胜球排名第二。小组第一处于战火当中的叙利亚多赛一场得15分排名第一,因为小组中的关岛、马尔代夫很难帮国足阻拦叙利亚,第一已经无望。获得小组第二并成为8个小组里成绩排名前4名的小组第二名,是唯一晋级12强赛的路了!

我们憎恶疫情,但又可能感激这个天灾带来赛程调整,给国足带来喘息的时间。

里皮在2019年11月14日客场1:2不敌叙利亚队,基本丧失出线主动权,宣布辞职。中国足协通过竞聘选择李铁担任国足主帅。从过往的经历来看,李铁有着高导一样的执着追求,比里皮和高导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甚至于也像高导一样,对国足选材上有其单独气质的选择。其中,自2002年以来,最强的国家队应该应该出自于高导时期,里皮的国家队并未超出高导时期,而且里皮对中国足球来说,仍然只是一个过客,并没有留下什么。从2020年开年以后海外集训等情况来看,李铁是认真的,的确是有抱负,有爱国情怀的教练,这一点跟高导一样都是国内教练的榜样。但是,我们从再早一点在东亚怀上来看,李铁仍然陷入过往国足“遇强不弱,遇弱不强”的状况,我们仍然不能稳稳地拿下该拿的分,仍然不能在实力相当中守平争胜,更难言在自己实力之上的队伍里守住平局。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进攻系统仍然低能,我们防守体系仍然慌乱,我们国足的队员,一上场仍然忘了自己今天是来干什么的,这样的评论只是表明我们的确还没有找到可以看到让我们放心的手段和水平。这也是给李导提个建议,我们必须巩固我们打法,这个打法,应该在高导时期最成功。

但我们具备了出线的资源,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认清现实。

归化,让我们有了提升我们档次的资源。我们其实没有必要纠结于归化,归化只是一个治标的过程,为我们的治本赢得沉稳的时间。我一直推荐足协要主动接受,这是一个产物,而且已经出世,对于面世后的婴儿,无论父母是谁都跟所有人一样,都是一个人,必须享有同等的权利。虽然这并不能完全与改革开放相比较,但的确有点洋为中用的短暂折中。让我们国足在屡战屡败中赢得一点欢乐,让这个时代多一点快乐,最终,我们中国的事,还是我们国人在办。

总的来说,我们不迂腐,教练不自负、足协有用心、球员有担当,我们冲进12强,应该行!!!


浩如烟海


今年下半年世预赛小组赛中国男足很有可能以小组第二进入12强。从目前情况看,中国队若想争小组第一已经没有机会了,只能争小组第二了。其实竞争小组第二难度也不小,主要对手就是菲律宾队。在去年以前中国队赢菲律宾队还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从去年小组赛与菲律宾队的那场比赛看现在

想赢菲律宾队也非易事。在那场比赛中,里皮率领的中国队经过90分钟苦战最终与菲律宾队握手言和。也不知是中国队的水平下降了还是菲律宾队的水平提高了,总之是中国队第一次没能战胜菲律宾队。据报道菲律宾队近期又归化多名外籍球员,说明他们也在为争取小组第二出线而努力。因此,下半年的与菲律宾队的第二场第二场小组赛就成了生死战。现在的国家队正在李铁的带领下准备接下来的比赛,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从管理层到教练组都在为小组出线而努力。就在前几天足协主席陈戌源就归化球员使用问题谈了看法。笔者认为届时国家队一定会以最强阵容迎战,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赢下比赛。力争以成绩比较突出的小组第二名进入12强赛。


顺其自然156514046


对于现在的中国足球而言,最核心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晋级12强,在目前的情况下,进入了12强又如何?下一步是不是又要考虑能不能进军世界杯的问题了?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总是纠结这个问题,毕竟我们曾经站上过世界杯的赛场,虽然只是三战零分零进球的惨淡数据。

对于现在的中国足球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应该是好好思考一下,未来的路如何走?我们的足球水平为什么总是上不去?

我们不和足球发达国家比,只和我们的近邻日韩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还是可以和他们一战的,可是现在呢?他们基本上属于世界杯的常客了,日本更是基本上跻身世界准二流球队的行列了。可是我们呢?为什么这么些年过去了,我们的足球运动水平不进反退了?别说世界杯这个遥远的目标了,在亚洲领域,连二流位置都不稳固了。问题出在了哪里?

根本问题就在于,我们在足球发展的过程中,严重违背了足球运动的自身规律,总是急功近利,用行政命令越俎代庖,足协领导又多是门外汉,还总是几年就一个任期,由体育总局直接指派调任,还没等弄明白怎么回事,可能就又离任了,自己即使有想法也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总是在重建中反复。

不像日韩等国家,足协领导能够在管理岗位上连干多任,即使离任,管理理念也能够得到新任领导的持续贯彻,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也有了自己国家的足球风格。

我们就搞笑了,就别说换任的领导了,同期的领导,由于分管不同年龄段的球队,还使得这些球队的风格不统一呢,有的学巴西,有的学意大利,有的学西班牙,有的学荷兰,因为都想自己干出成绩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足球怎么能进步?更奢谈什么世界杯?

因此,对于现在的中国足球来说,还是先打好自身的基础,组织好自己的青训,组织好我们的联赛,打好眼前即将来临的比赛吧,不要去想那些虚无缥缈的事情了。

我们首先要关注的,不是12强赛的时候如何如何?更不是能不能进军2022年世界杯?而是要考虑如何切实提高中国足球的基础和竞争力。这才是确保中国足球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即使闯进了世界杯,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丢掉幻想,脚踏实地,休养生息,从基础抓起,不要动不动就用行政命令来代替一切,要在切实遵守足球运动规律和市场法则的前提下,踏实工作。

我们以前的失败,就在于做事情总是缺乏长远规划,每一任领导都有自己的“主意”,一点延续性都没有。比如目前热门的归化问题,一说可以归化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能不能用的上,先归化过来再说。一换教练,觉得不顺手了,就又丢到一边。

足球发达国家我们就不比了,只看看我们的近邻日韩,三四十年前,他们的足球水平和我们还不相上下,可现在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管他们的足协领导怎么更换,足球发展的思路都能坚持下来,得到贯彻。比如日本,结合自己国人的特点,就一直坚持学习巴西的技战术风格,才有了现在的成绩。

不像我们,今天学巴西,明天学荷兰,后天学西班牙,再学意大利,甚至于不同年龄段的队伍学的方向都不一样,因为他们的分管领导不同,都想自己干出成绩来。这就是我们的现状。也是我们始终进步不了的原因。

所以说,还是丢掉幻想,务实一点,眼睛不要只盯着眼前,让我们看看二十年后的中国足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吧?

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