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如火如荼,為什麼銀行大力推廣信用卡?

古情濃意


2013年12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頒發4G牌照,這意味著我國邁入了4G 時代的大門。4G 高速網絡大幕的拉開對於正在迅猛發展的移動互聯網來說無異於如虎添翼。移動支付業務必將成為移動運營商的“兵家必爭之地”,也將成為一個用戶對移動功能需求的熱點。

  隨著移動支付業務如火如荼的發展,我們不禁有一個大膽的猜想:傳統的支付方式是否最終會被移動支付方式所取代?在這場“扔掉信用卡”的革命裡最終誰會笑到最後?

  丟掉錢包的革命

  移動支付是資金債權債務清償中任何一方通過移動方式接入進行清償的一種支付方式,是支付方為了購買實物或非實物形式的產品、繳納費用或接受服務,以手機、PDA 等移動終端為工具,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實現資金的債券債務的清償的過程。

  手機錢包業務是移動支付的一種重要體現方式。2013 年12 月12 日,銀聯宣佈與中行、建行、浦發、光大等7家銀行聯合啟動NFC 手機支付全國推廣。移動支付領域開始有一點兩方“對壘”升級的味道,一方是以微信和支付寶為代表的線上支付,另一方是運營商的線下支付——手機錢包。

  在2013年6月,中國移動就首先推出了NFC手機錢包業務,隨後的9 月和11 月,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分別宣佈手機錢包業務上線,三大運營商先後進入手機支付領域。

  但比起中國移動,招商銀行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在未來幾年內“消滅信用卡”的戰略目標,推出了手機錢包業務。千元以內的消費,只要拿著手機在POS 機上一晃就可完成支付。不刷卡、不輸密碼、不找零,消費買單輕鬆搞定,免去了攜帶現金的不方便以及刷卡輸密碼簽字的繁瑣。

  此項業務的核心要義便是:力求在變革傳統信用卡形式的基礎上,將信用卡功能全面移植到移動終端設備中,以更好地滿足移動互聯時代社會公眾更加方便快捷的支付結算需求。

  井噴式增長數字

  移動支付的發展可謂是來勢洶洶,以中國移動的NFC 手機錢包業務為例。命名為“和包”的中國移動手機錢包業務將實現涵蓋銀聯、銀行、公交、旅遊等多行業領域,已與100 多家全國及地方性銀行建立合作,接入全國上萬餘家線上、線下商戶,覆蓋全國近千項公共事業服務繳費,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年累計交易額近1200 億,月使用客戶近4000萬。

  金融機構、運營商、第三方支付平臺都對移動支付這個巨大的市場躍躍欲試,移動支付似乎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爆發性增長點。隨著移動終端的進一步優化普及,各家銀行還將與運營商、硬件廠商展開合作。

  中國平安也按捺不住,力圖在這個市場中分一杯羹。2013 年11 月下旬,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在內部郵件中透露,平安集團將推出電子錢包業務。據介紹,平安集團的電子錢包業務將實現保險、投資、購物等一系列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現金和信用卡支付。

  央行發佈《2013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的數據顯示,二季度,移動支付3.71 億筆,金額2.07 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4.70% 和363.92%。另外一方面,各地的POS 機正在升級為支持NFC 支付功能的新機,這為移動終端支付奠定了基礎。

  相對於呈井噴式增長態勢的移動支付,國內信用卡的髮卡量顯得有些不盡如人意。據央行三季度數據顯示,截至2013 年三季度,國內信用卡累計髮卡量為3.76 億張,同比增長18.40%,髮卡量持續回落。

  支付安全是隱憂

  可以說移動支付帶給了我們全新的支付體驗,但是在人來人往的商場消費,使用手機支付時我們需要輸入密碼完成消費,這樣輸入密碼是否安全?智能手機普及率越來越高,手機病毒也越來越多,黑客使用病毒盜取用戶的手機PIN 碼、網銀密碼,造成用戶經濟損失的案例屢見不鮮。

  據騰訊移動安全實驗室《2013上半年手機安全報告》顯示,2013年上半年以來,針對手機網銀的惡意軟件或木馬呈現出間歇性突然爆發的特徵與趨勢,病毒呈現出雲端指令攻擊強化、流程複雜化、偽裝性進一步加強等特徵。

  相對於傳統的信用卡支付,移動支付手機安全、支付安全和風控體系的完善,是其在推廣過程中最大的障礙。金山安全公司技術總監林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移動支付的安全防控主要是身份認證和通訊加密,支付環境的安全防範比較薄弱,傳統的黑名單方式也難以跟上急劇增長的病毒增長,對於潛在的高級持續性攻擊更是大打折扣,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包括支付企業、安全廠商在內整個產業鏈的共同努力與合作。

  某銀行內部人士表示,對於銀行而言,信用卡介質被取代,實際上是為銀行節省了成本,而信用服務仍由卡中心運營,因此不存在信用卡業務被取代的概念。

  並且二三線城市、農村的信用卡用卡環境還不完善,這個市場還處於積極推進的過程。雖然信用卡介質被取代是大勢所趨,但信用卡消滅論還言之過早。


大春陽足球


移動支付與信用卡並不衝突,移動支付最終也是從銀行卡里支付,當然,銀行更喜歡支付的那張銀行卡是信用卡。

我國銀行業的利潤來源主要還是存貸款利差,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崛起,存貸款利差不斷縮小,單靠利差獲得的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所以銀行急需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於是就找到了信用卡這一個藍海業務。

信用卡利潤來源有四個:刷卡手續費、分期手續費、現金貸利息、違約金與罰息。

1. 刷卡手續費。不論是刷POS機、網購付款還是移動支付掃碼,反正每從信用卡支出一筆錢,銀行都會賺到相應比例的手續費,雖然單看手續費佔比很小,但是積少成多,對於銀行利潤來說也是不小的貢獻。

2. 分期手續費。用過信用卡分期的朋友都懂,買一些大件或者貴重物品時,雖然打著“免息”的旗號,但是要收取手續費,這個手續費實際上也佔到了消費金額的12%左右,不低。還有很多人是選擇賬單分期的,分攤每期的還款壓力,單看每一期要支付的手續費也不是很多,但是對銀行來說,這些都是比賺存貸利差利潤更高的業務。

3. 現金貸利息。信用卡還有緊急取現的功能,實際上就是個現金貸,利息按日收取,每日萬分之五,比傳統的貸款業務賺多了。所以其實銀行也會很鼓勵持卡人取現金來使用。

4. 違約金與罰息。違約、逾期不是好事,但是這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信用的價值就在於肯定有人會違約,所有守信的人才有價值。違約金和罰息也不是一筆小數目,而且銀行也有千百種辦法讓你還錢。

總之,從用卡到違約,銀行總能從使用信用卡的各個環節賺到錢,而且利潤率還不低,所以各家都在大力推行信用卡,這與移動支付並不衝突,實際上隨著移動支付的騰飛,信用卡的業務也更上了一層樓。


讀毒獨財經


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跟人均消費水平密不可分,隨著消費時代的來臨,國家信用體系的建立,手機移動支付更加便捷,流通領域速度加快,現金支付越來越少,因此銀行信用卡有了更大的立足空間,也使得各銀行需要大力推廣信用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