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量青年患者产生疑似『ADE效应』,这能否证明病毒源头可能为美国?另外是否会给疫苗研发增加难度?

BjMr_T


导言

ADE效应是是 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的缩写,中文“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约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病症很像ADE效应、即以前已经被感染过,但以前病毒比较轻,所以产生了抗体,现在病毒变异了,但是免疫系统不知道,还是释放过去的抗体。结果抗体失效,免疫系统失灵,很多年轻人在12到24小时之内快速恶化。这种现象的出现表示病毒的变异性更加适应人体,但是他未来的致病性会更强。确实是一个麻烦的事情。

ADE效应是啥

第一种ADE效应是如果你得了A型新冠痊愈了,体内有了A型抗体,不要以为可以同样抵抗B病毒。体內的A型抗体反而可以增强B型病毒的毒性,让B型病毒绕过你的免疫系统直接攻击你,这种效应会导致病毒致死力增加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另外一种是患者之前被同一种病毒感染过,产生了抗体,遇到发生变异的同源病毒时,免疫系统派出了之前的抗体,但是由于变异了,所以抗体失败,等于不设防,于是后果比没有抗体的人严重的多。因为没有抗体的人免疫系统会正常工作而不是被无效抗体欺骗了。

总而言之,ADE效应会导致变异后的同源病毒在有原始抗体的患者身上产生百倍以上毒性的原因。

最近美国CDC的COVID-19研究小组,检查了截至3月16日美国报告的4226例非输入性新冠病例的结果,发现美国青年的重病患者出乎意料的多,44岁以下占了40%,并且年轻人重症率也很高。

新冠是一个变异性很强的RNA病毒,随着感染者基数增大,病毒就会出现无数的变异,这些变异的毒株互相融合,发现大规模的ADE效应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

如果一个地区急剧增多的患者确认是ADE效应,可以得出两个疑问或者说结论:

第一:ADE效应必须依赖抗体(抗体浓度不太低也不太高)。那么这些美国年轻人如果有冠病抗体,就说明早感染过了,也就意味着病毒早就在美国存在了,只不过是温和隐蔽的流行,让很多年轻人体内有了抗体,但因为感染不明显,所以抗体并不是很高,刚好可以引发ADE效应

。第二:ADE效应依赖抗体,这种抗体可以是患病后产生的抗体,也可能是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所以,如果ADE效应成真,那么疫苗研发上就必须避免产生中不溜秋水平的抗体,要把抗体水平弄得很高才行,到底高到何种程度可以避免ADE效应,这需要试验才知道。显而易见,就美国年轻人目前出现大量恶性患者,可以合理推断他们已经感染过同源病毒,

换句话说原始毒株可能就在美国并且早已大量传播。真的是这样吗?这个事情还要继续的研究才能得到最后的答案,很多数据表明,美国可能是发源地的概率在升高。

ADE效应对于疫苗的影响

从中国科学家首次公布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到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的速度在人类抗击传染病历史上创造了新纪录,但从一般规律看,一款疫苗从早期设计到获批上市需要漫长的周期,新冠病毒疫苗也不例外,在相关技术和规模生产等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

难度有是三个方面

1.需要警惕新冠病毒疫苗的抗体依赖性增强(ADE)作用风险。鉴于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相近的刺突蛋白结构和感染机制,新冠病毒疫苗也存在发生ADE作用的风险,在疫苗设计中应认真加以关注和研究。他提出的一个解决思路是,可以尝试表达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一部分作为疫苗抗原而不是完整的刺突蛋白。

2.以病毒作载体的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研发需要考虑如何克服预存免疫。以进入临床试验的“重组新冠疫苗”为例,该疫苗以5型腺病毒作载体,但是绝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曾感染过5型腺病毒,体内可能存在能中和腺病毒载体的抗体,从而可能攻击载体降低疫苗效果,这就是预存免疫。

3.疫苗成本和可及性也十分关键,尤其是此前从未获批上市过的新型核酸疫苗,其短期内能达到的生产能力决定了能否大规模使用。已进入一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mRNA-1273就属于这类疫苗。它是一种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其生产工艺本身并不复杂,一般利用DNA(脱氧核糖核酸)模板、RNA(核糖核酸)聚合酶等通过体外反应生成,但是从产业角度看,全球多数国家该领域基础比较薄弱,尚未形成稳定可控的大规模生产供应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