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錯不治將為大過

小錯不治將為大過

初中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文章說的是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扁鵲第一次見了蔡桓公,對蔡桓公說他身體有病,病在皮膚,只需要用湯藥洗一下就好了。可是蔡桓公不信,並且譏諷扁鵲想從他那撈點好處。第二次扁鵲又見了蔡桓公說他身體的病已經轉移到肌肉裡面了,不過不要緊,只需要用針灸便可以治療。蔡桓公把扁鵲給罵跑了。第三次扁鵲見了蔡桓公轉身便走,蔡桓公覺得奇怪,便聞扁鵲為何一句話不說便走。扁鵲說:“第一次見大王的時候,大王病只不過在皮膚,第二次見大王的時候,大王病在肌肉,而這次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了,這隻有司命之神才能治,我是沒辦法的。”

不久之後蔡桓公果然患病,便派人四處找扁鵲,可是扁鵲已經逃到別的國家了,最後蔡桓公只好眼睜睜的看著疾病奪走了他的生命。這就是成語“諱疾忌醫”的由來。可是,這個故事更反映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小病不治最終會成大病,小的禍患不出最終會釀成大的禍害。

話說在康熙年間,江南漕運貪汙案牽連了很多人,許多官吏都被殺。幾年以後,當地有個官員請道士在自己家做法事。突然道士拿起筆來在紙上亂寫亂畫。那人上前詢問,只見道士似乎變了個人一樣。口中喃喃道:“我本是當年漕運被殺的官員,現在借你家做法事將我心中的怨氣說出來。”官員道:“漕運貪汙一案已經由朝廷查實,你怎麼能說是冤枉呢?”道士說:“事情不是你說的那樣。本來這事情剛開始的時候已經有人向某公稟報了,可是某公為了博取忠厚的名聲便將此事給壓了下來。結果才釀成了今日的局面。假如當初某公能夠果斷處理的話,哪會有那麼多人跟著殺頭呢?我們那些冤死的人已經向地府告發了某公,跟現任的老爺您是沒有關係的。”

駱河說,《金人銘》中曾有句話說得好“娟娟不塞,將為江河;毫末不札,將尋斧柯。”所以才要防微杜漸,及時將禍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這樣才不會造成更大的災難。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大的災難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我們要追本溯源,找出第一個徇私舞弊的人,將之繩之以法才不會讓正義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