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婚戀——中國的“種姓製度”

在“傳統婚戀模式”中,男性傾向於找比自己弱一點的女性,如果女性比他們強,那麼他們就會心裡不平衡、不自信。而女性也恰恰配合這種思維:她們想找個比自己條件好的。

這出現了一大問題,越接近金字塔頂端的男性,選擇面越廣,他們可以找在自己之下的。

而越接近金字塔頂端的女性,選擇面反而越窄,因為她們會找在自己之上的、更接近金字塔頂端的男性。

可是,越接近金字塔頂端,人數越少,這是自然規律。

所以,在“傳統婚戀模式”下,越是接近金字塔頂端的女性,越找不到適合的。

其實,我國的“傳統婚戀模式”,跟印度的種姓制度中的“婚姻規則”,有相似之處。

印度種姓制度,把人分為5種級別: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階級。

第二等級:剎帝利,主要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

第三等級:吠舍,平民階層。

第四等級:首陀羅,賤民階層。

第五等級:達利特,不可接觸者(最賤民階層)。

種姓制度規定,

1、男方卻可以娶比自己地位低下的種姓。

2、但女方不可以嫁比自己地位低的男方,否則會面臨家人、親屬、家族的“榮譽處決”。

如果高種姓女方與低種姓男方戀愛,被家人發現後,那麼將會面臨“榮譽處決”,即女方的家人、親屬、家族,把女方殺死,最絕的是這竟然是合法的。

儘管國人,大多數情況下,對印度的種姓制度,嗤之以鼻,但我們的傳統婚戀模式,卻和種姓制度,有異曲同工之處:

男性可以娶比自己條件差的女性。

但女性卻不能跟比自己差的男性結婚。

否則,雖不至於像印度那般毫無人性,但也會被家人、親屬、輪番施加壓力。

很多人,明明很優秀了,擁有現代女性的身份,但是思想卻還是傳統女性。

總希望趕緊找一個比自己強的人結婚,還喜歡跟別人比較,看看自己是否符合大家的看法。

這是一個很矛盾的事情,成長的過程中,一邊接受高等教育,一邊又被傳統觀念洗腦。

做傳統女性,在家相夫教子,接受不了。

完全做現代女性,卻又心有揣揣,即使從生存能力上來看,她已經不輸於男性了,但她還是把自己當個附屬品,還是總想找個男性,作為依附。

殊不知,在生存能力方面,她已經是強者了,但還是把自己當做弱者。

印度種姓制度是明文規定。

而我們的種姓制度(傳統婚戀模式),是刻在內心深處。

真正強大的現代女性,應該是什麼樣的?

她們應該主導自己的人生:

可以結婚,也可以不結。

可以生育,也可以不生。

不滿足別人的期待,為自己而活,順性而為。

傳統婚戀——中國的“種姓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