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學40年:傳統、當下與未來

摘 要:作為架接經濟現象和社會現象的一門學問,經濟社會學是當今最為活躍和最富有前景的社會學研究領域之一。中國經濟社會學的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雖然深受20世紀70年代以後國外經濟社會學復興的影響,但新中國成立以前的社會學家便已奠定對經濟展開社會學分析的傳統。當代學者並不是以賡續理論傳統而是以轉換學術範式的方式接續了早期中國社會學的傳統。當代中國經濟社會學歷經20世紀80年代的孕育時期、90年代的興起時期和新世紀以來的發展提升時期,湧現出一批經驗為本、理論導向的高質量成果,彰顯了經濟社會學的“理論自覺”和“實踐自覺”。經濟社會學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但作為經濟學與社會學實現互融發展的紐帶,未來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關鍵詞:經濟社會學;中國社會學;經濟與社會;

作者簡介:符平,1982年生,社會學博士,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社會發展與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楊典,1977年生,社會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股票市場穩定發展的社會機制研究”(項目號:16BSH075)的階段性成果;華中師範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經濟社會學青年學術創新團隊”(項目號:CCNU19TD014)資助;

經濟社會學是將經濟現象視為社會結構和歷史經驗背景下的一種社會現象,運用社會學的理論、視角和方法對其加以研究的社會學重要分支學科,是當今最為活躍和最富有前景的社會學研究領域之一。經濟社會學試圖對包括市場組織在內的諸種社會組織,對包括追求貨幣收入目標和其他目標在內的行為,對包括經濟增長(衰退)和其他社會現象在內的社會運行狀態做系統的分析和解釋。1作為一門在社會學與經濟學互動中興起的學科,經濟社會學的研究範疇十分廣泛,既包括生產、消費、企業、市場、金融與財政、經濟制度與經濟模式等經濟學研究對象,也涵蓋較少或不為經濟學所關注的家政經濟、自然經濟、非正規經濟以及知識、文化與經濟關係等問題。總體而言,經濟社會學研究的核心關切是經濟的演化與運作,並由兩大部分構成:其一是經濟現象的社會基礎,即社會對經濟的影響(比如社會制度如何塑造經濟過程),主要是基於“嵌入性”2這一基礎性假設探討社會性因素到底如何作用於經濟,亦即其中的具體過程和機制為何;其二是社會現象的經濟基礎,即經濟對社會的影響(比如市場理性、商業化的社會後果)。經濟社會學認為,人類的經濟活動根植於具體的社會網絡、政治體制、文化傳統和認知信念之中,只有深入識別經濟活動與其所處制度環境之間的內在關聯和互動過程,才能充分理解經濟的複雜性質和運作邏輯。因此,經濟社會學是架接經濟現象和社會現象的一門學問。

在很大程度上,經濟社會學是由於新古典經濟學忽視了社會結構和制度分析而獲得極大發展空間的。通過強調經濟與社會結構、制度環境之間的內在關聯,經濟社會學直面當今重要經濟現象和經濟趨勢的發生條件及其後果,既研究宏觀經濟發展中的國家角色與市場組織過程和資本主義的多樣性,也關注文化、價值和認知理念對微觀經濟行為的影響。因此,儘管當代的新經濟社會學從行動者假設、分析方法到理論視角都展現出與主流經濟學的巨大差異,但與經濟學流派中的比較政治經濟學和社會經濟學,社會學中的組織社會學、發展社會學及經濟人類學等共享許多研究興趣、基礎假設、理論概念和分析視角。

經濟社會學發軔於19世紀末期的歐美學界。目前,對於本學科的發展歷程,經濟社會學界的“三階段說”基本形成共識,即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的古典經濟社會學與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的新經濟社會學這兩次高峰期,再加上20世紀50年代前後的低谷時期。在低谷時期,值得關注的是經濟社會學的研究重心逐漸由德國、法國轉向美國,帕森斯與其學生斯梅爾瑟合著的《經濟與社會》被視為功能主義經濟社會學的代表作3。

19世紀中期,西方思想革命(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先後完成。以大工廠、大工業為核心的資本主義經濟重塑了整個社會,大規模生產資料市場和勞動力市場開始形成,商品生產從分散於手工作坊發展為集中到大型機器工廠,全球市場形成並深入發展,現代公司制度逐步規範、完善,跨國公司更是逐步具備了影響全球生產分工、改變生活方式的能力。同時,經濟波動和商業危機頻繁出現,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對抗愈發激烈,多國內部制度危機和民眾的社會悲觀情緒日益增長。面對當時社會的諸多變化,古典社會學家們都進行過深入的分析,並由此開啟了包含政治、經濟、文化多維度的經濟社會學研究傳統。

1879年,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William S.Jevons)在其著作中首次使用了“經濟社會學”這一術語,隨後該術語被社會學家接受,在涂爾幹和韋伯於1890~1920年間的著作中得到採用4。雖然經濟社會學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才創建,但實際上早在經濟學的古典時代,經濟分析的社會學視角與經濟學視角就很難嚴格區分開來,這尤其體現在亞當.斯密的著作中。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雷蒙.阿隆的判斷,馬克思不但是一位社會學家,更是一位特定形式的社會學家,即經濟社會學家。阿隆的理由是:馬克思的學說認為忽視經濟制度運行的理論就無法理解經濟制度的演變,撇開社會結構是無法瞭解一種特定經濟制度的。5早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就將社會形態的更替視為社會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產生衝突從而導致變革的產物。他認定,資產階級賴以形成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誕生於封建社會,當封建的所有制關係不再適應發展了的生產力時,取而代之以與自由競爭相適應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而一旦資本主義社會所擁有的生產力不能再促進資產階級文明和資產階級所有制關係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就是其自身的掘墓人。6日本經濟社會學家富永健一也有類似的判斷,他認為雖然“馬克思經濟學”本身不能直接被稱為社會學,但歷史唯物論整個體系提出了一種經濟社會學。7當代經濟社會學家認為,馬克思對經濟社會學的重要貢獻在於其深刻揭示了人類為物質利益鬥爭的歷史以及具有相似經濟利益的社會群體聯合起來的方式。8從社會學角度來看,馬克思把19世紀資本主義工業企業當作社會單位去分析,代替了古典經濟學的“經濟人”假設:工資、價格和利潤在社會內的運動對特定企業中的資本家和工人形成刺激,刺激的結構進而構成了“生產關係”,這些刺激和壓力在生產本身的社會和技術安排(生產力)下還產生出經濟的結構和社會結構9,從而得以將經濟制度的運行和現代社會結構的形成與變遷聯繫起來。馬克思對經濟的社會分析建立在政治經濟學和社會關係(social relations)分析基礎之上,應該說開創了從社會關係角度研究市場、商品等經濟現象的經濟社會學傳統。10

在古典經濟社會學時代,韋伯為經濟社會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最初發展奠定了理論和方法論基礎並貢獻了研究典範,其對西方資本主義的起源和流變也有獨特的見解,集中體現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經濟與社會》和《經濟通史》等著作中。事實上,韋伯所涉及的經濟社會學議題十分廣泛,包括中世紀貿易公司、羅馬農業制度、經濟史與經濟政策、世界宗教的經濟倫理、股份制公司、證券交易所等。在社會學的古典時代為經濟社會學的發展奠定基礎或作出重要貢獻的學者還包括桑巴特、涂爾幹、齊美爾和凡伯倫等。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經濟社會學研究因經濟學與社會學重新劃定邊界產生學科隔膜而一度陷入低谷。但這一時期波蘭尼、帕森斯、斯梅爾瑟、布勞、熊彼特等學者的一些著作和理論仍被認為是經濟社會學的重要遺產。

美國的經濟社會學復興於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經濟社會學近半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有兩本書非常值得一提,其一是格蘭諾維特和斯威德伯格主編、初版於1992年的《經濟生活中的社會學》,其二是斯梅爾瑟和斯威德伯格主編、初版於1994年的《經濟社會學手冊》。這兩部著作展現了本學科的多元理論範式和研究路徑,彙集了一批重要成果,可視為美國經濟社會學專業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標誌。當前,美國的經濟社會學沿著制度、網絡、權力和認知等多元視角向前推進理論與經驗研究11,正逐步恢復其在社會學中的核心地位,產生了越來越大的跨學科影響。在歐洲經濟社會學界,以法國學者卡隆(Michel Callon)為代表的述行學派(performativity school)和以德國學者貝克爾特(Jens Beckert)為代表的市場社會學近年來也產生了一定影響。與受實用主義思潮影響頗深的北美經濟社會學有所不同,歐洲學者多強調比較、制度和歷史背景,同時其研究也更多地與歐洲的改革和應用項目聯繫在一起,彰顯出歐洲經濟社會學的獨特學術風格。目前來看,仍屬北美的經濟社會學最為繁榮,重要學者和研究團隊遍及全美諸多名校,比如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西北大學等。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