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愛群、曹明華:著力構建“大國工匠創新體系”

培養更多德藝兼備的“大國工匠”是我國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的關鍵。

工匠精神,指手工生產者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而新時代的工匠精神是情懷、執著、堅守和責任。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有了他們精益求精的態度,才有了無數世界稱讚的“中國製造”。工匠精神需要傳承,更需要尊重,創建“大國工匠”創新體系,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兩大抓手——製造業強國和創新型國家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創新需要“工匠精神”。如果我們能全面構建一個擁有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完整的“大國工匠創新體系”,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激發工匠的創新潛質,就可以實現高附加經濟增長。因此,充分認識到運用上述規律的作用,對於構建“大國工匠創新體系”的重要意義和緊迫性就十分清楚了。

如何構建“大國工匠創新體系”?

一是將“工匠精神”融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形成基於工匠精神的人才培養機制,並通過人才培養過程去實現工匠精神對質量提升的內生推動作用。學校人才培養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闡釋“工匠”的現實意義,形成人人崇尚、並積極踐行的文化自覺。同時,推進工匠精神育人模式改革,充分利用好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這一機制與抓手,把工匠精神的培育與企業發展有機結合。

二是提升“大國工匠”社會地位。加大有效宣傳,強化社會認知,引導學生懂得一技之長就可安身立命,徹底扭轉重學歷輕技能的偏見,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的工作。建議給予職業學校更多的資源,使學生擁有更多專業可以選擇,讓學生擁有更強的職業能力,並逐步轉向高級技術人員、高級技師。因此,建議提高我國優秀技術工人和藍領的薪水和聲望。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三是實施“‘大國工匠’千人計劃”,設立“‘大國工匠’創新基金”,加大對“大國工匠”的扶持力度。“大國工匠”的技術突破投資回報期長,需要資本的長期投入,才能打通技術的“最後一公里”。一方面,政府需要在現行的金融政策上給予傾斜,進一步發揮政府天使引導基金的作用,通過階段參股、跟投等引導域外風險投資、天使投資,加大對“大國工匠”技術突破和創造發明的支持。另一方面,應鼓勵市場根據企業所屬行業的特點進行有益補充。

(作者繫上海市政協委員,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教授 伍愛群、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理事 曹明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