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僑界戰“疫”模範人物(二)


寧夏僑界戰“疫”模範人物(二)

黨有號召,僑有行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寧夏僑聯積極響應黨中央發出的“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號召,按照黨中央、寧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全區各級僑聯組織和廣大僑胞,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廣泛動員僑界力量,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作出了積極貢獻,湧現出了一批僑界戰“疫”模範代表人物。通過宣傳我區僑界抗“疫”模範人物,進一步激勵全區廣大僑胞和僑聯工作者,弘揚時代風尚,廣泛凝聚僑界力量,營造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濃厚氛圍,為最終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僑界新的更大貢獻。

第二期

常海強 僑眷

吳忠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寧夏僑界戰“疫”模範人物(二)

作為寧夏首批援鄂醫療隊的醫務工作者,被分配至襄陽市中心醫院重症科擔任援鄂醫療小分隊隊長。該醫院是集中收治襄陽重症病人的定點醫療機構,共有危重患者34名。常海強帶領團隊每天對所有病人的診療方案進行梳理,結合病人的基礎疾病和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保證了病患治療安全、有效。“誰家沒有父母,誰家沒有妻兒?為了更多的家庭,我們不勝不歸。”常海強說。因個人突出表現,常海強被授予“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邢紀國 致公黨黨員

中國改革報寧夏記者站站長

寧夏僑界戰“疫”模範人物(二)

在疫情發生後,邢紀國積極協調愛心企業為寧夏捐贈價值2.6萬元的一次性醫用口罩5000只和醫用防護服20套,向寧夏同心縣人民醫院捐贈價值9萬元的單人便攜式隔離防護帳3套,幫助寧夏同心縣教育局公益採購50多套負壓隔離帳篷,用於做好校園疫情防控與開學籌備工作,為校方節約資金160萬元。多年來,邢紀國多方聯繫組織“百名專家牽手西部寧夏獻愛”“益凡醫療公益萬里行”等系列公益活動,動員各方力量為寧夏貧困地區捐款捐物達1.28億元,診治病人1900餘例,跟蹤救助孤兒65名,協調慈善機構為同心縣扶貧捐助560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200名。


丁向春 僑眷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傳染科主任

寧夏僑界戰“疫”模範人物(二)

因突如其來的疫情,丁向春主任退掉赴美國與家人團聚機票,帶領全科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寧夏抗擊疫情的戰鬥中。他隨訪發熱門診、確診、會診、轉診,給醫護人員進行防護培訓。1月20日全院啟動疫情防控阻擊戰以來,他每日只睡眠5個小時。隨著疫情的進展,醫院感染疾病科發熱門診病人越來越多,最高峰近百人,先後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例,他帶領同事們及時將確診病人轉送寧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寧夏第四人民醫院,全科醫護人員零感染。“這只是我的本職工作,不值得宣傳。”從開始打電話到最後的微信留言,丁向春始終強調著這句話。


張紅梅 僑眷

寧夏觀承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

寧夏僑界戰“疫”模範人物(二)

張紅梅在疫情發生後組織公司餐飲員工先後向銀川市富寧街、玉皇閣北街等4個街道社區,銀川女子交警支隊、菜鮮生蔬菜配送公司等6家承擔疫情防控任務的企事業單位及政府定點隔離酒店醫護人員免費配送工作餐,自疫情開始以來的一個月時間共配送工作餐1.2萬份。“他們非常辛苦,守護著我們的安全,我就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吃口熱乎飯,希望他們在寒冷的冬天能感到一份溫暖”。張紅梅還通過僑聯組織捐資5000元支援全區疫情防控。


牛華平 民建會員

吳忠僑聯副主席 吳忠市食名軒飯店總經理

寧夏僑界戰“疫”模範人物(二)

疫情發生後,牛華平積極響應號召,率領公司員工主動投身疫情防控後勤保障。在得知吳忠市利通區機關餐廳保障防疫卡點用餐缺少人手的消息後,他積極發動員工到利通區機關餐廳開展志願服務,在春節期間加班加點、連續工作42天,保障了防控一線和集中隔離賓館12.595萬人次的用餐保障需求,並安排飯店司機和車輛免費為疫情防控點位送餐。他還拿出5萬元用於支援疫情防控和慰問一線工作者。牛華平說:“國家有難,我不能袖手旁觀,能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我感到很光榮。”


王琦 僑眷

寧夏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

寧夏僑界戰“疫”模範人物(二)

在疫情發生後,王琦主任作為寧夏政協委員,第一時間在《政協委員大講堂》錄製“免疫力是如何保護我們的”專題講座,向廣大群眾科普防疫知識,利用自身專業及影響力多次在區內外各級新聞媒體、平臺進行公開疫情防控宣傳,不遺餘力普及疫情預防、心理疏導及微生物方面的內容,提高公眾防護意識。同時積極協調籌措醫療物資用於疫情防控工作一線。

馬俊傑 吳忠市僑聯常委

寧夏泰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寧夏僑界戰“疫”模範人物(二)

在疫情發生後,馬俊傑捐贈價值2.2萬元的軍大衣100件,向吳忠市紅十字會捐款12426元,向一線司機捐贈價值1.5萬元的口罩500個,為一線執勤人員送去價值3000元的慰問品。多年來積極助力精準扶貧,在南部山區開展中草藥種植,種植銀柴胡達21000畝,輻射帶動農戶2300多戶,有效促進當地藥農人均增收,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450人,解決了部分貧困家庭的就業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