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兩次被趙雲拼命救出,為何當皇帝后卻對趙雲“忘恩負義”?

劉禪兩次被趙雲拼命救出,為何當皇帝后卻對趙雲“忘恩負義”?


蜀漢後主劉禪在當皇帝前,也是個多災多難的苦孩子,跟隨老爹劉備在亂世中顛沛流離,好幾次險些丟了性命,如果不是趙雲兩次在危急時刻將其救出,早就一命嗚呼了。

第一次:血戰長坂坡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軍進軍荊州,劉琮投降,劉備向江陵退逃。曹操親自帶兵追擊,在當陽長坂一帶追上劉備,雙方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曹操大敗劉備,劉備僅帶數騎逃出,就連夫人及孩子都沒來得及帶走,被圍困在曹操大軍中,這其中就包括劉禪。

劉禪兩次被趙雲拼命救出,為何當皇帝后卻對趙雲“忘恩負義”?

就在這危難之際,趙雲挺身而出,“七進七出”曹操大軍之中,只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最終趙雲一面抱著幼主劉禪,一面保護劉備之妻甘夫人,救出母子二人。這是趙雲第一次救劉禪的性命。

第二次:截江救主

劉禪兩次被趙雲拼命救出,為何當皇帝后卻對趙雲“忘恩負義”?

赤壁之戰後,孫劉結盟,孫權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嫁給了劉備,這是一場典型的政治婚姻,雙方都各懷鬼胎。後來孫權要求劉備歸還荊州不成,心生一計,對劉備說老母親病重,要求孫尚香回東吳探望,暗中卻讓其將劉禪劫持,意圖帶回東吳作為人質逼迫劉備歸還荊州。就在孫尚香抱著劉禪乘坐大船就要離開的時候,碰巧被趙雲發現,趙雲單槍匹馬緊追不捨,追到了江邊,看到正好有一艘小船,於是縱身一躍上船、搖漿奮力直追,並奮勇殺退吳國軍士數人奪回阿斗,並在張飛的配合下,將劉禪帶回劉備身邊。這是趙雲第二次救劉禪的性命。

劉禪當皇帝后對趙雲是真的忘恩負義嗎?

趙雲兩次捨身救劉禪,如果沒有趙雲,劉禪早就見閻王去了,也就不可能繼位當皇帝了。按道理,劉禪應該對趙雲是心存感激,對他大加封賞才是。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劉備在稱帝后,趙雲的官職僅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看起來官銜很多,實際上都不高,不僅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相距甚遠,甚至還不如後輩魏延。公元229年,趙雲去世,而在他死後,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

劉禪景耀三年,追諡已經死去的將軍諡號。劉備時期的大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都追諡為侯:關羽追諡為壯繆侯,張飛追諡為桓侯,馬超追諡為威侯,黃忠追諡為剛侯。這其中,卻偏偏沒有趙雲,直到第二年即景耀四年,劉禪才追諡趙雲為順平侯。

劉禪兩次被趙雲拼命救出,為何當皇帝后卻對趙雲“忘恩負義”?

這是不是劉禪對趙雲的救命之恩忘恩負義呢?

還真不能這麼說,這事要怪就只能怪劉備。劉備在漢中稱王后,回到成都開始大封功臣,這其中就封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而只封了趙雲翊軍將軍。所以劉禪追諡這些人時,只能按照劉備生前的封官情況,先追諡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這四人侯爵稱號,這是因為劉備生前只封了趙雲翊軍將軍的稱號,不具備追諡侯爵的資格。但劉禪並沒有忘記趙雲的功勞,沒有忘記趙雲的兩次救命之恩,在第二年就接受了姜維等人建議,追諡趙雲為順平侯,報答了趙雲的兩次救命恩情。

因此,劉禪並非忘恩負義之人,趙雲的救命恩情,劉禪一直牢記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