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探索社會化警民聯調新機制 小平臺解決“老大難”

廈門的不少派出所都有這樣一個小房間。在這裡,不只有當事人和民警,還有專業的調解人員;不只有爭論的聲音,更多的是達成共識的場景——這一個個房間有共同的名字叫“警民聯調室”,牆上一面面錦旗,就是它在化解矛盾糾紛方面交出的亮眼答卷。

眾所周知,基層派出所處在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線和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承擔著大量的社會矛盾化解任務。廈門警方主動引入社會資源、增配科技力量加強聯動調處,實現了非警務警情有處可去,矛盾糾紛有法可解,調解結果有跡可循。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廈門警方始終積極探索,將“主動創穩”與新時代“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活動深度融合,將基層基礎提升工程與創新基層治理同步推進,形成了從單一管到多元治,從被動防到主動創的矛盾化解新格局。

【杏林派出所】

“公證+”集調在線平臺科技助力調解

杏林派出所轄區是集美區經濟最活躍地區,人口結構複雜,涉及家庭情感、鄰里紛爭等矛盾糾紛層出不窮,年均受理量近1700起,維穩壓力大。

杏林派出所堅持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科技信息技術,建成具有遠程在線調解、法官遠程指導、遠程司法確認等功能的“公證+”集調在線平臺,實現公安、司法等多部門的信息數據互聯互通,匯聚轄區內矛盾糾紛的大數據,對不同案件進行歸類分析、分區域分析、案件糾紛化解時段分析。創新建立的“公證+”多元調處模式,為“主動創穩”提供決策依據,切實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後一公里”。

通過“公證+”多元調解機制,截至4月14日,杏林派出所共受理糾紛793起,成功調解779起,成功率98.23%。在疫情期間,杏林派出所靈活選用在線調解平臺、微信電話等遠程調解模式,共受理調解案件52起,成功率達100%,助力推進疫情防控和維護穩定取得實效。

【鐘山派出所】

引入專業調解團隊嚴格規範程序

3月30日,在鐘山派出所的警民聯調室,調解員正在調解一起因小孩玩耍引起的鄰里糾紛,不一會,雙方就放下成見,達成和解。每天,所裡都要面對很多類似這樣的非警務糾紛,不調解,擔心矛盾升級激化;調解,必然會佔用大量警力。為此,鐘山派出所建立我市首個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警民聯調室,專業的調解團隊正式入駐鐘山派出所開展警民聯調服務工作。

“老嚴”嚴愛平就是其中一名人民調解員,談起調解工作,老嚴稱就像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望’是仔細查看糾紛案件的卷宗,‘聞’是多傾聽雙方當事人的說法,‘問’是詢問雙方的所需所求,‘切’是找準問題根源對症下藥。”老嚴解釋。鐘山派出所的警民聯調室調解不同類型的糾紛時,除了運用不同的調解方法,還嚴格規範各項調解程序,在最短時間裡高效率地化解矛盾糾紛。

據統計,警民聯調室成立以來,為鐘山派出所提供了高效的調解服務,至今已有效化解各類糾紛、案件220餘件,涉及人數460餘人,調解金額300多萬元,掛在鐘山派出所警民聯調室中滿滿一牆的錦旗,就是最好的說明。

【馬巷派出所】

“線上調解”新模式“疫”線調解顯成效

2月18日,馬巷桐梓村新厝發生一起債務糾紛。正值疫情防控期間,為防止人員聚集和矛盾升級,馬巷派出所聯調室調解員與民警立即趕到新厝制止,勸離雙方及圍觀人員,在掌握該起矛盾糾紛前因後果後,民警留下各方微信並組建微信群。回所後,民警與調解員研究確定調解策略,通過群主召開網絡視頻方式開展線上調解,一方面讓雙方各自陳述事實和訴求,一方面調解員及時引導,防止雙方言語升級引發爭吵,最後,民警及時給出建議,雙方各讓一步,債務雙方當事人對調解結果都非常滿意,並分別到所簽訂了調解協議書。

以上案例只是馬巷派出所警民聯調機制的縮影,教導員洪德堯表示,在新的形勢下,警民攜手“線上”調解,不但契合了疫情防控減少人員聚集接觸要求,減少群眾往返進出之苦,還突顯了讓溝通更高效的勸解優勢,擴展了人民調解新的方法手段。

據介紹,自2月1日拓展線上調解“新業務”以來,聯調室積極參與30餘起的矛盾糾紛化解,有力服務疫情防控大局。(記者 房舒 張露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