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朝沒有出現宦官專權?宋朝在處理太監上有什麼高明之處?

從大秦帝國的建立到大清王朝的滅亡,宦官,皇帝身邊的特殊人群,伴隨著封建王朝的始末。近水樓臺先得月,作為最高統治者身邊的人,宦官專權也時有發生。

歷史上,秦朝因趙高亂政加速了秦的滅亡;東漢末年和唐朝後期宦官權力膨脹,更是直接操控皇帝的廢立,大明王朝的魏忠賢等專權大太監,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各個朝代宦官專權亂政時有發生,但為什麼宋朝卻沒有出現一手遮天的大宦官?宋朝究竟有什麼高明的辦法,杜絕了宦官亂政?隨著最近熱播劇《清平樂》,我們一起來研究宋朝在避免宦官專權上的高明之處。

為什麼宋朝沒有出現宦官專權?宋朝在處理太監上有什麼高明之處?


歸納起來,宋朝沒有出現宦官專權亂政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首先,制度上的約束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這是《戰國策·趙策一》中著名的詞彙。每一個新王朝,都是在舊王朝滅亡的基礎上建立的,前朝的教訓,直接影響了新王朝的制度。

唐朝後期,宦官專權非常猖獗,以至於直接控制皇帝的廢立,很多皇帝都成了宦官的傀儡,比如宦官仇士良,“甘露之變”後嚴密控制唐文宗,唐文宗李昂成為宦官的傀儡。

宋朝為了避免再度出現唐朝那樣宦官專權亂政的事情,對太監的權力加以約束。比如,宋朝開國之初,宋太宗趙光義的太監王繼恩,雖然立有戰功,應該加官進爵,但是宋太宗有意壓制,只授予他宣政使的職位。

為什麼宋朝沒有出現宦官專權?宋朝在處理太監上有什麼高明之處?


宋朝還專門制定相關制度來約束宦官權力。比如,宦官如果擔任外職的話,將和朝中大臣一樣,受吏部官員直接管轄,而不是隻對皇帝負責,有大臣的管轄,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宦官結交外朝,培植自己勢力的條件。

在皇宮內的太監,宋朝禁止宦官參與政事,專門設置只有太監有的官階,以和外朝官員區分,比如入內內侍省的宦官職銜有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內東頭供奉官、內西頭供奉官、內侍殿頭、內侍高品、內侍高班、內侍黃門等。

宋朝也有有名的太監,比如宋太宗和宋真宗時期的著名太監秦翰,多次與遼軍作戰,數次負傷,立有大功;再比如李憲,是在西北和党項人征戰的宦將,多次取得勝利。但是,他們都沒有出現像唐朝那樣實力龐大的宦官集團,很大原因就是宋朝的制度限制。

為什麼宋朝沒有出現宦官專權?宋朝在處理太監上有什麼高明之處?


到了南宋時,對太監管理更加嚴格,不許宦官干預朝政,也不再准許宦官兼兵職,並且不準申請提領外朝官職。嚴格的管控,避免了宦官專權亂政。

其次,數量上的控制

宋朝之前的漢唐,宋朝之後的明朝,有著數量龐大的宦官集團,尤其是明朝,數量極其龐大,永樂年間,就已經達到了3000多人,到了明朝後期巔峰時,更是達到了7萬多人。

宋朝宦官數量與明朝相比,連明朝的零頭都不到。宋太祖時,太監數量控制在50人,太宗時,控制在180人左右,到了後來人數有所增加,也不過是二三百人罷了。

為什麼宋朝沒有出現宦官專權?宋朝在處理太監上有什麼高明之處?


宋朝對太監數量的嚴格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宦官專權。整個皇宮,也就二三百人,平時也就負責灑掃和端茶倒水,太監哪還有閒暇時間弄朝亂政。

可以說,只有宋朝的太監,遵守太監本色,盡了太監應盡的責任。

再次,文官集團強大

宋朝建立後,“杯酒釋兵權”,武將的地位下降,文官的地位和權力隨之上升。宋朝的文官,是各朝各代中權力最大、膽子最大的文官。

為什麼宋朝沒有出現宦官專權?宋朝在處理太監上有什麼高明之處?


最近電視劇《清平樂》中,講述宋仁宗時期北宋的歷史,很多都是真實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不同於其他朝代皇帝的威嚴,宋朝言官非常膽大,就算皇帝的家事,在臣子眼裡也是國事,皇后的廢立,皇帝的舉止,他們覺得不妥都會進諫。

宋仁宗趙禎死後,宋英宗即位,宋英宗親征後不到半個月,就爆發了濮議事件,對宋英宗生父名分討論達一年半之久,直到最後曹太后下旨稱英宗父親為皇考,這一事件才算結束。

為什麼宋朝沒有出現宦官專權?宋朝在處理太監上有什麼高明之處?


宋朝皇帝與士大夫治天下,大臣對皇家的事都會如此干預,對敢於嘗試掌權的宦官,大臣們的臺諫制度會直接把他們遏制在苗頭階段。

文官地位的提升,使宋朝的皇帝並不能“肆意妄為”,宦官即使得到寵幸,掌權一時,也難以形成像漢唐那樣,直接操控朝政、控制皇帝的地步。即使宋朝後期宋徽宗時出現了像童貫那樣掌握很大權力的宦官,也得依靠外朝宰相。

為什麼宋朝沒有出現宦官專權?宋朝在處理太監上有什麼高明之處?


最後,沒有外戚集團的影響

東漢末年宦官權力膨脹,很大原因是皇帝即位之初年幼,外戚掌權,長大後的皇帝為了收回權力,只得依靠宦官勢力來對抗外戚,於是,東漢末年出現了外戚和宦官輪流掌政的局面。

宋朝就沒有這方面原因,宋朝的大多數皇帝即位時,已經成年,可以獨攬朝綱,太后聯合外戚干政的事也就很少,皇帝沒必要依靠宦官加強皇權。

宋仁宗趙禎即位後年幼,宋真宗皇后劉娥成為宋朝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后,但是她並沒有強烈的權力慾望,更沒有大肆任用孃家人掌控朝政,不縱容孃家人插手朝政,史書稱劉太后“有呂(漢朝呂后)武(唐朝武則天)之才,無呂武之惡”。

為什麼宋朝沒有出現宦官專權?宋朝在處理太監上有什麼高明之處?


沒有外戚集團的影響,皇帝就沒有通過加強宦官權力掌權的需求,宋朝的宦官專權很少發生。

結語

宋朝吸取以前朝代、尤其是唐朝的經驗教訓,為防止出現類似唐朝的宦官專權亂政,對宦官的任用進行了嚴格的限制,直接在制度上對宦官進行限制,並嚴格控制宦官的數量。

宋朝為避免出現藩鎮問題,限制武將權力,重文輕武,文官集團地位上升,也為防止宦官專權加了保護層。同時,皇帝也不需要重用宦官實現自己的權力,隔斷了宦官專權途徑。

為什麼宋朝沒有出現宦官專權?宋朝在處理太監上有什麼高明之處?


宋朝在對外戰爭中看似不佔優勢,但實際上宋朝並不文弱,在某些制度上很先進,宋朝經濟更是非常繁榮,超過了唐朝時期。

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少有的沒有宦官專權亂政的朝代,宋朝的很多制度都有很多可取之處,如果沒有草原蒙古人的異常崛起,宋朝的輝煌恐怕會延續很久。

大家認為呢?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喜歡歷史的朋友隨手關注,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

《宋史》,

《宋史紀事本末》,

《中國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