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行動與素養提升事關社會發展與民族未來

本刊記者|陳強

——訪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孫偉


健康促進行動與素養提升事關社會發展與民族未來

孫偉 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編者按:2020年新年伊始,在一些專業交流的微信群中,一段“山東中醫藥大學孫偉教授心繫武漢肺炎疫情”的消息得到了醫學界相關專業人士的廣泛讚許。作為我國著名的生殖醫學專家,孫偉教授在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應用於生殖醫學等方面做了非常多的開創性研究;連任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孫偉不忘初心,立足專業,開拓進取,心繫人民健康事業,關注人口質量提升,在健康促進方面也做了很多前瞻性的工作。又是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時,孫偉又要總結經驗,在專業相關領域尋求有關難題的破解之路,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在全國人民共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本刊專訪了孫偉教授。

《健康中國觀察》:孫主任您好,抗擊疫情辛苦了!本次疫情牽動上下,也一定牽動著您這位醫者的心。我們知道,您是武漢大學的特聘教授,您對武漢也一定是格外關切。可否談下,您此時的一些感想,還有您個人對武漢的一些支持工作。

孫偉:本次疫情發生後,全國從上到下一盤棋共同戰鬥,在黨中央的堅決正確領導下,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疫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控制。從各個角度看,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非常正確,中央高度重視、政府組織有序、醫護人員熱血奮戰、百姓積極配合,難怪全世界都要學習我們的經驗!我覺得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我們的國家真的非常強大。

因為專業發展的一些原因,我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有著長期的交流,也經常到那邊義診。我對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非常有感情,那裡有我的業界同仁好友,有我的學生,也有我的患者。我的同仁和學生們,目前都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目前他們都很平安,我也感到非常欣慰。我是通過遠程交流的方式,從1月份開始及時向他們分享一些中醫藥防控病毒的方法,從效果上看,我提供給他們的中醫藥方起到了很好的預防作用;同時,我也會與他們通過網絡遠程會診武漢的病患,予以相關診治指導,從反饋的信息看,我的方子也對孕產婦等特殊新冠肺炎患者群體的診治與康復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在疫情防控早期第一時間向武漢郵寄了相關藥品、口罩等醫療物資還有山東饅頭燒餅等食品,由於我寄出的時間比較早,這些物資得以順利到達。我想以這些力所能及的綿薄行動,為抗擊疫情做點微不足道的貢獻,讓我自己也獲取些許安慰。在醫療支援上,我們山東已經向武漢派出了最強的專業支援醫療隊,他們都是防控疫情所需的最專業的醫療力量,期待他們早日平安歸來!病毒無情人有情,我相信,全國各地眾志成城,積極支援武漢,一定可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健康中國觀察》:今年兩會,您又要進京建言獻策。能否請您簡要談一下,您的提案主要圍繞哪些方面的工作,主要有哪些考慮?

孫偉:我覺得我們國家每年在衛生健康領域的相關工作任務都比較繁重,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更是如此。過去幾年,我本人一直在呼籲健康養老、醫養結合、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等問題的有序解決。去年兩會,我以及相關專業的代表在這方面的提案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國家非常重視,也採取了不少積極的行動,據我瞭解財政部及時劃撥了50億元用於醫養相關工作。結合當前社會發展形勢,我初步考慮今年的提案主要圍繞健康養老政策落實、醫養結合政策落實、農村醫療垃圾處理、傳染病預防、中醫藥發展等幾個方面。

《健康中國觀察》:兩年前,您發起成立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不孕不育專業委員會,並任職第一屆的主任委員,以促進和加強您常年關注的“不孕不育”問題的交流與研究。能否請您為大家從專業角度剖析一下,當下,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發生“不育”問題的一些宏觀以及微觀方面的原因?

孫偉:從宏觀來講不孕症病因跟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是密切相關的,比如,生活環境改變,飲食習慣不規律,人們吃的,喝的很多東西都存在一定的健康隱患;經濟壓力增加、精神心理壓力增加等各種因素疊加,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作息習慣,尤其很多年輕人經常熬夜,影響了他們的總體健康,進而會發展成不孕症的影響因素。我覺得,大家必須得重視這個問題,尤其是年輕人,一定要注重提升健康素養,樹立全新的健康觀念,要讓年輕人懂得,他們的健康不光是自身的健康問題,還關係到後代的健康,關係到生育能力與人口質量的大問題,甚至說他們寄託著民族未來發展的重任,必須把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當成自己的使命來對待。

從微觀來看,不孕症可能有女方因素,男方因素或不明因素的幾個表現。具體來講,女性因素佔比大一些,女性的盆腔因素約佔成因的35%,排卵障礙因素約佔成因25%~35%。

男性因素有主要為生精障礙與輸精障礙,約佔不育因素的50%。此外還有不明原因不孕,約佔不孕病因的10%~20%。當夫妻雙方均屬於生育力低下的狀態,男女雙方都可能同時存在不孕因素,這個主要是在一些年紀大一些的育齡人群中多見,因此說,年輕人生育問題也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早解決。

《健康中國觀察》:《“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建立健全出生人口監測工作機制”。多年來,您一直關注人口質量提升問題。可否結合您的專業與經驗,給我們分享一下,在社會環境以及公民健康素養等多方面,影響嬰幼兒出生質量、身體素質的一些主要因素,針對一些不足之處有何改進建議。

孫偉:這個問題主要還是涉及出生人口的素質。近年來,國家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方面作了很多努力,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表現,就是極大減少了出生嬰兒缺陷率。我們首先來剖析一下導致出生缺陷發生的因素,這主要包括遺傳疾病、環境等多方面的原因。遺傳疾病是一種能夠遺傳給子孫後代的疾病,包括基因突變,染色體數目和結構異常而造成的疾病,最常見的疾病有先天愚型21三體綜合徵和18三體綜合徵。預防遺傳疾病最重要的就是大家要有前置性的篩查意識,相關部門應該多注重實施完善孕產婦的干預管理流程等改進舉措。影響出生缺陷的環境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化學因素、物理因素和藥物因素等。比如,孕母受到某些病原體感染(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等)這些病原體能通過胎盤絨毛屏障或子宮頸上行感染胎兒,這就屬於生物因素;農藥殘留引發致畸風險屬於化學因素;因為電器輻射引起染色體畸變屬於物理因素;抗菌素類、抗結核類、激素類藥物均有致畸危險屬於藥物因素。這些環境類的因素,需要公民多瞭解有關知識,有關部門、專業人士、媒體主動參與多做一些科普,普及這方面的知識,以加強主動預防能力。

還有重點以生活習慣為突出表現的影響因素,這屬於全民健康素養提升的範疇了。比如吸菸會危害出生健康,更容易引起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和低體重等問題;大量飲酒後胎兒發生畸形的危險更大,這類群體的育齡人群發生流產、早產、新生兒發育遲緩、畸形等問題的概率更高。我前面也提到了,提升年輕育齡群體的健康素養,關係到出生人口質量提升,關係到民族未來!開展有關專項行動,非常必要,大家一定要注重起來,齊心協力做好這件事。

《健康中國觀察》:“婦幼健康行動”是《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的重要內容。該行動指出了要針對婚前和孕前、孕期、新生兒和兒童早期各階段分別給出婦幼健康促進建議。為此,想請您簡要談談,在婦幼健康促進方面,您以及貴單位的一些工作經驗。

孫偉:我現在還擔任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生殖醫學科的名譽主任。我們科是山東省最早研究與治療不孕不育的機構之一,經過30年的發展,已經建設成為以生殖醫學為核心、以中西醫結合為醫療特色的大型現代化醫療中心。踐行健康中國行動,保障婦幼健康,是我們全體人員的重要使命,為此我們重點開展了一些工作。首先,我們不斷推進產前篩查和診斷的一級、二級、三級預防,建立和完善以社區為基礎的產前篩查體系,加強孕前和孕期的優生保健篩查和教育。其次,加強兒童疾病防治,規範開展免疫接種服務。改善兒童營養,實施嬰幼兒餵養策略。加強嬰幼兒科學餵養指導,強化醫療保健人員和兒童養護人嬰幼兒科學餵養知識和技能。創新愛嬰醫院管理,開展母嬰同室和科學母乳餵養指導。再次,我們開展兒童生長髮育監測和評價工作,強化個性化營養指導,引導兒童科學均衡飲食,加強體育鍛煉,預防和減少兒童肥胖發生。第四,重視兒童食品安全知識宣教和管理。第五,我們也非常重視對基層單位的支持與幫扶工作。我的工作節奏經常是上午在醫院接診,下午就到社區、到區縣等基層去幫扶或義診,我幾乎每星期都要出去3次。醫療專家下基層,醫療資源有序下沉,這是一種為民的使命。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更得帶好頭。第六,要充分運用互聯網工具,開展線上線下的診療工作。我本人就經常在微信平臺上諮詢,成效很好,能夠很好的幫到人們。我已經先後在線答覆了2000多人的問診,這其中不光是孕期保健,產後發熱,不孕不育的一些專業健康問題,也有感冒,咽痛,咳嗽,發熱等一些基礎健康問題。

《健康中國觀察》:《“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強化干預,實現從胎兒到生命終點的全程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全面維護人民健康”。基於此,想請您談談,未來在全生命週期保障人民健康,尤其在生命早期階段還有哪些工作尚需完善和進一步提升?

孫偉:2019年,國家在中央層面提出開展健康中國行動。這其中就非常重視婦幼方面的健康工作,也有不少細化的針對性舉措。在針對個人和家庭方面,提出了孕育健康新生命、保障母嬰安全、科學養育兒童、預防兒童疾病、促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健康倡議。針對社會和政府層面,提出完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優化生育全程服務、加強婚育指導、避孕服務和女職工保護、開展孕前保健和產前篩查服務、保障母嬰安全、加強新生兒疾病篩查和救治、做實0-6 歲兒童健康管理、加強兒童早期發展服務、防治婦女兒童常見病、開展婦幼健康中醫藥服務等具體工作措施,進一步明確各有關部門職責,共同織起了促進婦女兒童健康的政策保障網。

我認為未來政府與醫療機構應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力度,應充分保障這些政策的貫徹落實。對生命早期階段的保障性投入,如產前篩查、產前診斷方面,應加大科研和人才培養的投入,重視新技術比如基因測序技術在這一領域的應用。應加大福利性供給,政府應該力爭實施高齡孕婦產前無創檢查的財政補貼,這樣會有效減少貧困地區高齡孕產婦的出生缺陷。同時,我覺得媒體應加強呼籲力度,我們的專業人士也要主動站出來,配合國家做好這方面的具體工作。

《健康中國觀察》: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指出:“加快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體系建設”。就在去年底,您發起成立了山東省科學養生協會生殖健康專業委員會,同時擔任首屆主任委員。可否請您圍繞生殖健康對中醫養生體系的促進、中醫養生對老年健康的推動等內容談談您開展該項工作的一些初衷和想法。

孫偉:科學養生協會的宗旨與目標之一就是獲得全民健康,這其中當然也包括生殖健康。應該說,中醫藥應用於生殖醫學領域歷史久遠,自春秋戰國時期發展至今,已形成了完善的理論體系,且臨床療效確切,從調經種子到稟賦體質調節都發揮著巨大作用。生殖健康是由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一項重要的健康概念,也是近幾年在國際上廣為傳播的新概念,我個人覺得它代表了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新趨勢,早已受到了人口、衛生等專業人士的高度重視。在我看來,中醫生殖健康體系是中醫養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生殖不光是個體健康的問題,還關係著下一代的問題,關係著人類繁衍問題。近些年來,國家非常重視中醫藥在健康方面的應用與發展,中醫藥在慢性病調理等方面的應用具有很大的優勢。在醫養結合的發展中,中醫藥必不可少,也一定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醫養生觀念中的作息規律,合理飲食,調暢情志等觀念對老年健康保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中醫藥會在很大程度上配合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全面解決。

《健康中國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