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傳染性腦脊髓炎症狀和治療辦法


豬傳染性腦脊髓炎症狀和治療辦法

豬傳染性腦脊髓炎又稱豬腦脊髓灰質炎,主要侵害中樞神經系統,呈現中樞神經系統紊亂症狀和四肢麻痺。

病原

病原體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腸道病毒屬中的豬傳染性腦脊髓炎病毒,其中血清1 型毒力最強,是主要的病原,2 , 3 , 5 型毒力較低。病毒能耐酸和鹼,對外界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但用次氯酸鈉、20%漂白粉和70 %酒精可將其殺死。

發病特點

豬是惟一的易感動物,幼齡仔豬(4 一5 周齡)最易發病,成豬多為隱性感染。病豬和健康帶毒豬隨糞便排出病毒,主要通過汙染飼料、飲水等經消化道傳染,經呼吸道和其他途徑傳染也有可能。有新疫區,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在老疫區,多呈散發。

臨床症狀

潛伏期平均約6 天。病的早期發熱(40 一41 ℃), 不食,倦怠,隨後不久發生共濟失調。病情嚴生者,出現眼球震顫,肌肉抽搐,頭頸後彎,昏迷。接著發生麻痺,有時呈犬坐姿勢,或側面躺下,受到響聲或觸摸的刺激時,可引起四肢不協調運動或頭頸後彎,通常於出現症狀的3 一4 天內死亡,有些病例於急性期過後,在精心護理下可免一死,但殘留有肌肉萎縮和麻痺症狀。由毒力較低的毒株引起的病例症狀較輕,發病率和病死率均較低。病初體溫升高,後腿控制能力減退,運動失調,背部軟弱,這些症狀大多可在幾天內消失,有些病豬隨後出現易興奮,發抖,平衡失調,運動失控,最後是肢體麻痺等症狀,因此,稱其為良性地方性輕癱。

病理變化

病變主要分佈在脊髓腹角、小腦灰質和腦幹。肉眼病變不明顯,組織學檢查可見非化膿性腦脊髓質炎變化,灰質部分的神經細胞變性和壞死,神經膠質細胞增生聚集,有明顯的噬神經現象,小血管周圍有大量淋巴細胞浸潤,形成明顯的管套現象。在神經細胞質內有嗜酸性包涵體。病程較長的,心肌和肌肉有萎縮現象。

診斷

病毒分離是診斷本病最準確的方法。特別是對新發生本病的地區更為重要。以無菌操作從病豬採取小腦和脊髓的灰質部,冷藏或放人50 %甘油生理鹽水中,送實驗室檢查。也可用仔豬做接種試驗,將病料製成10 %懸液,離心沉澱,取上清液直接腦內接種,如被接種豬經10 天左右發病,出現與自然病例相同症狀和病理組織學變化,在排除類症的情況下,可確診為本病。本病應與其他呈現神經症狀的豬病相鑑別。特別要注意與豬血凝性腦脊髓炎、李氏桿菌病、偽狂犬病鑑別。

對本病目前無特效療法。在加強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對症治療,有一定效果。也可試用康復豬的血清或血液進行治療。

預防

芪勉素1kg拌料500kg或飲水1000kg,每月3三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