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調整為“三級響應”,將有哪些變化?

5月6日,自治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發布最新全區疫情通報,截至5月5日24時,寧夏已連續63天確診病例“零新增”,無無症狀感染者報告,連續66天無新增疑似病例。距最後1例確診病例治癒出院已51天,超過兩個最長潛伏期(28天)。當日,自治區政府召開第64次常務會議,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和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自2020年5月6日17時起,將寧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級二級響應調整為三級響應。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區各地各部門堅決執行自治區黨委、政府安排部署,全區上下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區本地疫情基本阻斷,疫情得到有力遏制,取得了明顯成效。

“雖然我區本地疫情基本阻斷,疫情穩定形勢持續向好,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境外疫情暴發增長態勢仍在持續,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加大,內防反彈的複雜性也在增加。”自治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自治區衛健委黨組書記田豐年說。

因此,作出這樣的“降低響應級別”調整,並不意味著疫情防控工作可以“鬆一鬆”。響應級別下調後,我區將繼續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有針對性地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舉措,健全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機制,推進疫情防控工作由緊急應對狀態向日常應對狀態轉變,由從綜合部門為主向專業部門為主轉變,由從集中實行防控向統籌推進防控轉變,確保我區防控形勢總體穩定向好。

據介紹,下一步,我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要求,健全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指揮決策、應急處置、社會管理、責任落實等機制,持續抓好校區、園區、廠區、社區等領域疫情防控,還要針對交通、商務、旅遊、學校等開始走向正軌,及時做好工作預案,細化實化措施,明確工作責任,鞏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果,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切實做到思想不麻痺、工作不鬆緊、疫情不反彈,加快建立同疫情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全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全面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什麼是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三級響應?

《寧夏回族自治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應急預案》明確,根據疫情發展態勢、危害程度、涉及範圍,將疫情劃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個級別。三級響應對應較大級別,即自治區境內報告輸入性病例達到3例及以上或出現本土感染病例。

三級響應是指,發生較大級別疫情時,在四級響應的基礎上,做好以下工作:

及時調配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等相關資源,充實專業救治隊伍,適時公佈自治區第二批定點醫院,組織自治區級診療專家組對全區隔離重症病例進行集中救治;進一步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公眾健康素養,正確戴口罩,勤洗手,儘量減少外出活動。疫情發生所在地的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協助和指導做好疫點消毒,同時開展外環境消毒。

協調航空公司控制疫區來寧航班。

加強市場管理,開展市場環境衛生大整治,建立市場有關物品進入查驗制度;進一步強化病例所在縣(區)活禽市場監管,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加強網絡管理和輿情監測,正確引導社會輿情。

氣溫高了,“響應”降了,能不能摘口罩了?

立夏過後,氣溫逐步攀升,加之我區調整為“三級響應”,部分群眾覺得戴口罩“捂得慌”,甚至出現“過敏臉”,因此認為不用再“規規矩矩”戴口罩了。對此,田豐年表示,不管實行哪一級應急響應,群眾都應謹記自我防護是預防新冠肺炎和其他傳染病的重要手段,時刻做好防護工作。在復工復學後,如果不可避免地參加到集體活動中,應進行體溫監測,並根據不同場所、不同情況,科學佩戴口罩並勤洗手。咳嗽和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捂住口鼻,杜絕隨地吐痰,積極推行分餐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田豐年建議,無特殊情況應考慮推遲或避免前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境外回寧人員應當主動報告,自覺按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受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寧夏日報記者 週一青 王溦)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優質內容推薦

  • 臨汾解放路第一批老舊建築全部拆除
  • 中創總部經濟中心、金融商務中心及啟動區中標候選人公示
  • 土拍預告|明日長沙2宗限價地迎出讓,最高住宅限價12000元/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