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板上作畫,成龍收藏過,1塊賣出10000美元天價,其中辛酸誰懂?

在河北燕趙藝術市場,記者見到了郭氏兄弟。在堆滿鐵板和錘鑿工具的工作室裡,郭海博和郭海龍兩位兄弟演繹著鐵筆生花的藝術奇蹟。在2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們研究摸索鐵板作畫,錘子與鐵板的每一次碰撞,猶如一曲生命交響曲,撞擊出發自靈魂深處的激情;火焰與鐵板的反覆交融,演繹出藝術的繽紛色彩,為寒意漸濃的深秋增添了層層暖意。

鐵板上作畫,成龍收藏過,1塊賣出10000美元天價,其中辛酸誰懂?

獨處給了藝人創作的眼睛

木鳥:鐵板浮雕作為雕刻藝術的創新再造,靈感來自何處?兄弟二人堅持不懈鑽研和挖掘這門藝術的動力是什麼?

鐵板上作畫,成龍收藏過,1塊賣出10000美元天價,其中辛酸誰懂?

郭海博:我倆都出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我排行老四,海龍排行老五。由於性格和當時社會環境等原因,我們很少出去和同齡孩子玩耍,所以繪畫和雕塑成了幼年時期的主要愛好。最早是接觸泥塑藝術,後來發現泥塑易碎,便想到傳統的銅板浮雕,但由於材料實在太貴,也就打消了這個想法。

郭海龍:上世紀90年代的一天,我無意間用鐵錘在廢舊的鐵板上敲打,發現其延展性和可塑性很好,便花了一天半的時間敲了一個簡單的魯迅側影頭像,並第一時間拿給四哥看,四哥看後很是興奮,於是決定把全部業餘時間都放在對鐵板浮雕藝術的探索與創作上來。

郭海博:沒有場地,母親就把不足六平米的小房騰出來當工作室;沒有工具,我們就動手做;沒有啟動資金,我覺得我是哥哥就先拿出1000元來做啟動資金。在後來的近10年時間裡,可以說是很難熬的,人力和物力消耗只是一方面,鄰居的異樣眼光和家人的善意勸導,使得我們也曾對自己的“不務正業”產生過質疑,好在兄弟倆互相鼓勵,才走到今天。我覺得藝術創作是一種信念,學會沉下心來獨處,有了“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釋然,才可能有好的作品。

鐵板上作畫,成龍收藏過,1塊賣出10000美元天價,其中辛酸誰懂?

鐵板上作畫,成龍收藏過,1塊賣出10000美元天價,其中辛酸誰懂?

一幅肖像畫賣了1萬美金

木鳥:聽說郭氏兄弟初期作品只是作為裝飾在家中懸掛,請問鐵板浮雕是什麼時候開始走向市場的?反響如何?

鐵板上作畫,成龍收藏過,1塊賣出10000美元天價,其中辛酸誰懂?

郭海博:2004年4月來自北京的一個電話,徹底顛覆了我們的一些理念。當時,美國僑太·布羅克國際公司首席執行官維克多·馬賽里尼先生通過中國區總經理張寧慧給我倆打電話,說是在展覽中看上了郭氏兄弟的鐵板浮雕作品,希望能為他創作一幅。

郭海龍:老外能看上咱這物件?我們倆興奮之餘更多的是擔心。一個月的期限能不能完成創作?如此大尺寸(100cm×80cm)的作品是否應該嘗試?獅子主題鐵板浮雕能不能迎合老外的審美感?為了不讓維克多失望,便接了下來。

郭海博:在後來的一個月時間裡,我倆沒日沒夜的幹活,平時就這個尺寸的作品一個月最多完成一幅,我倆竟然做出了《王者風範》和《皓月神威》兩幅作品,之所以做兩幅作品,為得就是讓人家有個挑選的餘地,讓人家覺得咱們做人厚道。

郭海龍:維克多看到作品後激動不已,最後竟然決定兩幅作品都收藏了。談價格的時候,我倆覺得三五千元就不少了,老外維克多卻說每幅畫一萬美金如何?那時候整個人都懵了,跟做夢似的,那可是十六萬元人民幣啊!通過這件事情,我們覺得大家認可了郭氏兄弟的作品,對我倆是一個莫大的鼓舞。

鐵板上作畫,成龍收藏過,1塊賣出10000美元天價,其中辛酸誰懂?

鐵板上作畫,成龍收藏過,1塊賣出10000美元天價,其中辛酸誰懂?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木鳥:在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國際民間藝術組織授予郭氏兄弟“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民間”、“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字眼意味著什麼?

鐵板上作畫,成龍收藏過,1塊賣出10000美元天價,其中辛酸誰懂?

郭海博:無論是鐵板浮雕鍛塑技法,還是彩銅浮雕燒色技法,這些創作手法上都是對我國傳統民間藝術中金屬雕刻藝術的潛心研究及提煉融合;《農忙》、《醜娃》、《香格里拉的晚霞》和《祈福》等獲獎作品中,斑駁的院牆、襤褸的衣衫、老人滄桑的臉頰和手中的轉經筒等創作素材,無一不是源自於普通百姓的生活。我們一直覺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郭海龍:這些年,我和哥哥一直在踐行這一理念,也只有紮根於民族文化,才能被人接受和認可,包括其他國家和民族,藝術的相通性超越了文字和語言。每次參展,我們都要進行現場表演,目的是想通過這叮叮噹噹的金屬撞擊聲,讓人們對鐵板浮雕的製作過程有個感性認識,讓人們知道這些形象生動、呼之欲出的鐵板畫是怎樣做出來的。

鐵板上作畫,成龍收藏過,1塊賣出10000美元天價,其中辛酸誰懂?

鐵板上作畫,成龍收藏過,1塊賣出10000美元天價,其中辛酸誰懂?

鐵筆傳神 續寫奇蹟

木鳥:2013年,郭氏鐵板浮雕被列入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發揚和傳承變成一種責任和義務。請問,兄弟二人打算如何將鐵板浮雕藝術傳承下去,向更多的有藝術追求的人傳授鐵板浮雕技藝,讓後人感受它的魅力?

鐵板上作畫,成龍收藏過,1塊賣出10000美元天價,其中辛酸誰懂?

郭海博:郭氏鐵板浮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有傳承,有創新,因為傳承這門藝術即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從最初的鐵板浮雕,到現在的彩銅浮雕藝術,我們在不斷進行新的嘗試;說到傳承,除了孩子們在學習創作外,我們也在籌劃出版鐵板浮雕製作技法的專業類書籍。希望能通過這些方法,將手藝傳給後人。

郭海龍:我們也想通過收徒的形式傳承鐵板浮雕手藝,但年輕人很難沉下心來搞創作。在學徒的幾年時間裡,沒有任何收入,難以在短時間裡看到成效,這種類似於體力勞動的藝術創作,很少有人能堅持下來。所以一些徒弟學不了幾天,就不想再幹了。同時,也有很多來自全國的鐵板浮雕創作者前來學習創作經驗,但都是短暫浮淺的交流,收徒得看緣分吧!也許有一天能碰到真正學手藝的人。

郭海博:通過著書的形式,圖文並茂的將鐵板浮雕藝術展示給世人,這種形式有利於傳承和發揚。正如啟功先生所寫“鐵筆傳神”一樣,呈現的是一種神態,傳承的卻是藝人精神。

鐵板上作畫,成龍收藏過,1塊賣出10000美元天價,其中辛酸誰懂?

鐵板上作畫,成龍收藏過,1塊賣出10000美元天價,其中辛酸誰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