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為何對鉅鹿圍而不攻反而在城外被項羽所滅,其實章邯也有苦衷

秦朝末年,由於朝廷的瘋狂剝削,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原六國的舊貴族紛紛趁勢起義,得到了原六國百姓的積極響應。起義之勢日益浩大,秦朝上下震恐。可是此時秦朝軍隊30萬北御匈奴,50萬南征南越,百萬雄師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此刻,大將章邯建議將囚徒釋放編入軍隊來將功補過。於是,就有了一個戰鬥力強悍的囚徒大軍。

章邯為何對鉅鹿圍而不攻反而在城外被項羽所滅,其實章邯也有苦衷

秦末大將章邯

章邯帶領著這批囚徒軍隊力挽狂瀾,先是滅掉了陳勝,後來又殺死了項梁,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章邯也成為了秦朝末年最傑出的將領。由於章邯的輝煌戰績,那些六國貴族很是懼怕章邯。

章邯為何對鉅鹿圍而不攻反而在城外被項羽所滅,其實章邯也有苦衷

陳勝起義

由於國家內患極其嚴重,北御匈奴已經變得不那麼緊迫。為了儘快平定六國的反叛,朝廷急調20萬長城軍回來保衛政權。此時長城軍的統領者是王翦的孫子王離,因為蒙恬已經被趙高害死,所以長城軍的統領權交到了王離手裡。王離回援的第一件事就是攻打河北的趙國。由於長城軍的作戰勇猛,趙軍接連大敗,趙王被迫退守到鉅鹿城中。章邯趁機率領大軍與王離匯合共同圍攻鉅鹿。

章邯為何對鉅鹿圍而不攻反而在城外被項羽所滅,其實章邯也有苦衷

秦朝大將蒙恬

趙王見情況如此危及,便向天下各路諸侯寫信請求援助。可是問題來了,章邯王離40萬大軍攻打小小的鉅鹿為何遲遲沒有進展。從楚國上將軍宋義故意拖延46天可以分析出,章邯攻打鉅鹿至少攻打了兩個月。這兩個月之內到底發生了什麼?章邯不僅沒有攻下鉅鹿,反而還讓趙王得到充分的時間去調集援兵。

章邯為何對鉅鹿圍而不攻反而在城外被項羽所滅,其實章邯也有苦衷

宋義

要說此刻火速攻下鉅鹿,趙國就滅亡了。然後在再慢慢地將各路諸侯逐個擊破豈不是最好的辦法?再說,章邯攻下鉅鹿,然後以鉅鹿為陣地抵禦六國的進攻豈不是更好。40萬大軍即使硬剛乾不過項羽,堅守城池總能守個半年吧。那項羽只帶三天干糧又怎麼能耗得過章邯?

章邯為何對鉅鹿圍而不攻反而在城外被項羽所滅,其實章邯也有苦衷

霸王項羽

其實這其中隱藏著章邯的迫不得已。當時朝廷政權由趙高把持,秦二世更是被趙高哄得團團轉。中央大權掌控在趙高手裡,可是軍事大權又掌握在章邯手中。趙高早已把章邯視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

雖然章邯在外屢戰屢勝,可是趙高卻哄騙秦二世說:叛軍實乃一群烏合之眾,章邯卻征討了數年之久。章邯明面上是平定叛軍,背地裡卻一再延誤戰機,其實是想得到皇帝的更多的封賞。經過趙高這麼一說,秦二世果然信以為真。下令章邯速戰速決,並且不再為章邯軍提供糧草。

章邯為何對鉅鹿圍而不攻反而在城外被項羽所滅,其實章邯也有苦衷

奸臣趙高

由於朝廷有變,章邯陷入了困境。要想徹底平定叛軍,沒個兩三年是做不到的。於是,章邯放棄了對各諸侯逐個消滅的計劃轉而做了個大膽的決定。他命令軍隊對鉅鹿圍而不攻,任由趙王去搬救兵。他想把所有諸侯的軍隊都聚集到鉅鹿來一個一舉殲滅。省得到時候還要自己一個一個去消滅,浪費時間。

章邯為何對鉅鹿圍而不攻反而在城外被項羽所滅,其實章邯也有苦衷

千古戰神項羽

由於朝廷的步步緊逼,使章邯不得不放棄穩紮穩打的策略,轉而選擇這麼個大膽的戰略。其實,以章邯的實力對付所有的諸侯軍也絲毫不落下風。可是誰知半路中突然蹦出來一個千古戰神~項羽。這個對於誰都是始料未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