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祖!絕對是游擊戰的鼻祖!

北郭先生

中國工農紅軍開展游擊戰有著名的十六字方針——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對於這一軍事思想的發明者,有朱說、毛說、朱毛共同創建說等諸多說法。其實,有更早的思想來源。

早在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四年,即公元前511年,吳國攻打楚國的六、灊兩地。伍子胥建議闔閭採用疲勞戰法:“楚執政眾而乖,莫適任患。若為三師以肄焉,一師2至,彼必皆出。彼出則歸,彼歸則出,楚必道敝。亟肄以疲之,多方以誤之。既疲而後以三軍繼之,必大克之。”事見《左傳·昭公三十年》、《左傳·昭公三十一年》和《史記·吳太伯世家》。

肄,有辛勞之義。伍子胥講的這段話,意思是:楚國政出多頭,互相牴牾,遇到戰爭等禍患並無合適的人事和策略去應對。如果我們三軍傾出,正面交戰,必將勞民傷財。不妨換一種戰法,派出一支軍隊向前挺進,楚國軍隊覺得有機可乘,一定三軍傾出。等他們三軍都出來了,我們就後撤。等他們後撤了,我們再挺進。如此這般,楚軍一定鞍馬勞頓,疲於奔命。我們就這樣反反覆覆地調動楚軍使他們陷入疲勞,並製造種種假象讓對方做出錯誤的判斷。等楚軍被我們拖得疲憊不堪,再將三軍壓上去,一定會大勝對方。闔閭採用了伍子胥的戰法,與楚軍玩起了彼出則歸、彼歸則出、既疲而後以三軍繼之的遊戲,一直玩到第二年的秋天,終於如願以償以很少的傷亡代價,相繼攻取了六、灊兩地。

《孫子兵法》有云: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意思是,善於指揮作戰的將領,要避開敵人的銳氣,等到敵人士氣衰落、疲憊時再去攻擊它。又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孫子兵法》又名《吳孫子兵法》,其中很多軍事思想是對吳國軍事實踐的總結。孫子,即孫武,與伍子胥同朝為官,共事闔閭,彼此應當熟悉各自的軍事思想。伍子胥留下了戰法案例,孫子做出了理論總結,就疲勞戰法而言,兩者的軍事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孫子、伍子胥軍事思想對後世影響極大,此後兩千多年受其啟發採用“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一戰法的成功案例一定不會少,想必朱毛等偉人對這些軍事思想一定也不陌生,他們的偉大之處在於作出更加精當的提煉,並將之提升為一個軍事集團一段時期最重要的軍事原則,持之以恆出神入化地加以推廣運用,從而化險為夷,出奇制勝,創造出戰爭史上的奇蹟。在這一點上,則又勝出伍子胥、孫子多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