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派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千零一夜——第17夜:向上的陡峭山路

向上的陡峭山路

“向上的路,崎嶇不平,務必堅持最初的浪漫”。這是一個高中女同學,寫在我畢業留言冊上的句子,一直讓我記憶猶新。

懵懂的年紀,最喜歡抄寫、背誦一些優美的詩句,上了大學之後才知道,這是上世紀八、九十是年代“校園汪國真熱”大潮中,最流行的《跨越自己》裡的句子:“向上的路,總是坎坷又崎嶇,要永遠保持最初的浪漫。”

走過歲月的長河,我也漸漸知道,詩人汪國真寫下這個句子時,未必就是描述一段情感歷程,而是一種人生感悟。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應該有最初堅守的東西,那是每個人的追求、信條、原則,或者底線。

省派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千零一夜——第17夜:向上的陡峭山路

遠離城市、身在山村,重回30餘年前的近乎原生態故鄉,四周以來,我一直信心滿懷,但偶爾也被一些負能量的情緒所感染。從居民生活到農田水利,近乎空白的基礎設施,在近乎空轉的區域財政面前,要徹底改善近乎翻越高山;滿山的柿子林,年產20餘萬斤,整個大市場供過於求,何以有效突圍?勞動力、人才外流,扛起山村經濟脊樑的人在哪裡?連一個專職財務都沒有,何談經營管理?

“如果啥條件都很好,還要你這省派駐村幹部幹啥?”市裡一位局級領導兼大學校友的忠告,時時敲擊著耳鼓。走村串巷,爬坡過坎,吃百家飯,問貧苦事,聽家長裡短,聊發家致富,總讓你深感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晚上12點入睡,早上5:39醒來,晨曦初露之際,一個年邁的老伯蹣跚而入。從數百年村史,到村裡水井、管道鋪設,從蔬菜種植到柿子林管護,家長裡短、家族是非,言語之間盡是款款深情,這是有著千百年歷史的古村落啊,曾經的輝煌都沉於歷史的塵埃裡。

老伯的敘述,與我連日來的村情調研極其吻合。“到山上多走走吧,也許你會有更多的發現!”老伯臨行前的話,讓我忍不住想去看看山裡的早晨,來了很久一直忙於案頭。

早上7:20左右,山風還是有點涼,初升的太陽剛剛高過山崗,山上的柿子樹一片碧綠,迎風招展,像是在歡迎我這個近日常去看望它們的常客,整個村子靜默在朝霞滿天的山谷裡,偶有炊煙升起,淡淡的霧靄,在春風裡瀰漫著。

省派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千零一夜——第17夜:向上的陡峭山路

“徐書記,這條路太陡了,前幾天一個女司機,把車就停在這山坡路上,不敢往上開了!”一位晨起上山查看春耕地的老伯,說出了與我相同的感受。

東坡這條山路,我已經走了四趟了,尤其是上月底陪大河報老領導到坡上看柿子樹、榆錢兒,下山的時候,總是收不住腳,短短的不到100多米山路,坡度在50度以上,一般的私家車或者小容量農用電瓶車,還真上不了山。

“東坡這條陡峭的山路必須改道,旁邊的山坡可以用,不管涉及到誰家的利益,無條件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業生產讓路,這裡的安全隱患,不是我們任何一個幹部可以擔當得了的!稍後咱們現場討論一下建設方案”,我忍不住在“村兩委”微信群裡呼籲起來。

省派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千零一夜——第17夜:向上的陡峭山路

村長、支書,依次急馳而來,敘說這條路修建的艱辛往事,研討改建方案,測算施工難度與工程量,隨即形成一致意見。

這也是,向上的路啊,陡峭而又崎嶇,這不是“汪國真”優美句子的現實寫照嗎?只不過,我們的改建共識,將讓這條山路不再陡峭坎坷、崎嶇不平。

山路漫漫,坎坷崎嶇在所難免,但我深信,這裡也將成就美麗的山水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