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历史转型期的文化寻根与女性立场

莽莽中原,蓄势茂盛。历史转型期的河床里淤积了阵痛,文化质疑的回声下活跃了新生代,对女性的重新审视使山阴里生出优柔的花。

我们站在白鹿原抛掷的时空立场里,孜孜探求这黄土上的精魂。

01.历史惊变如飓风,翻卷小人物命运

红旗在史册里翻卷,时代在白鹿原上惊变。''多少儿女的出走与重返,在具有循环规律的两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原不过是一个瞬间的移动。''但却也是这一瞬间的移动,体现出这两千年中国历史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近现代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发展规律。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学界出现以家族、地域、民族史的形式间接性、多样化地叙述中国近、现、当代的革命历史潮流,被批评家称之为''新历史主义''创作思潮。

《白鹿原》:历史转型期的文化寻根与女性立场


就历史社会而言,《白鹿原》小说其实也是1950--197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和1980年代后''新历史小说''两种叙述模式的综合之上再赋予新的协调与表达的产物。每一位人物的性情极其所处历史环境、其所持有的文化底蕴内化后集中为一股凛凛风力,促就了一颦一笑的松涛。这是一部''人的历史。

古老的中原熬着一股蓊郁的生命力。地处关中平原,兰田猿人是在白鹿原附近出土,我们民族也正是从黄土地上起步。可以说,白鹿原这一块沃土深刻地凿下了民族千古的烙印。

陈忠实生于斯、长与斯,他墨笔下的《白鹿原》既沉淀了他在悠长岁月里领略的那些风土人情,又隐藏了他大量阅读地方志的情感体验和历史审视。周作人提倡''人的文学'',陈忠实也用自己的见解和视角,不刻意追求描绘被历史裹挟的人,而是写出了人的历史。

《白鹿原》:历史转型期的文化寻根与女性立场

《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


所有的人物都从清末民初的历史帘幕里走来,他们的悲欢离合,生死沉浮始终交织在上半世纪关中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车辙下,小人物命运的翻转引起了我们心灵上的震颤,时代变动和社会冲突的信息以此婉转地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因此,《白鹿原》得以成为民族历史的真实缩影,叩问我们民族的历史,将转型中那飘摇无定的历史凝结为文学作品里的一座青山。

革命运动与宗教社会是作者给《白鹿原》安排的两条主线,激烈的动态因素和稳定的静态因素在历史的风里驰骋、交汇、冲撞,才使得《白鹿原》将这具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历史的雕塑描摹得如此立体生动。

《白鹿原》:历史转型期的文化寻根与女性立场

电视剧《白鹿原》白嘉轩和朱先生


小说开始是辛亥革命前的白鹿原一景,而后经过了辛亥革命以及其后大大小小的''变革'',各类''战争''、''运动''。直观的、动态发展的每次变革及运动后的改变像一股股熔炉里的热浪,直冲冲的烘着这农耕背景下的传统社会,白鹿原躺在锅底下反复挣扎,白鹿原上祖祖辈辈的生活依此慢慢地融化再重塑。

这份白鹿原的矛盾与冲突,集中体现在关键人物的命运变换上,像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转变的迷茫和另类的探索设想。黑娃从雇农变为传统社会反叛者,当过土匪二头目,反正后在共产党副县长的位置上风光过,新政权建立后却依旧惨死;鹿兆海曾无畏与日本鬼子作战,后也落得英年早逝的果。

静态的宗教社会也不断遭受着历史风潮的侵蚀,间接''摆弄''了小人物的命运。白孝文因为与田小娥通奸,在宗族祠堂内受刑并且被剥夺了几乎一切权利,就算他是族长的儿子、白鹿原下一任准族长,都无法做出一丝一毫的反抗。

《白鹿原》:历史转型期的文化寻根与女性立场

电视剧《白鹿原》田小娥和白孝文


这不单是族长白嘉轩重视家风、族风的原因,也不单是所谓面子与否,更多的是乡族社会本身绝不容许这种事情的发生。社会体制外的事,不能由个人控制干涉,任何成功阻止这种惩罚的行为,就是变相的对乡族社会群体发起挑战。历史不过遵循着若干回的红旗翻卷,每个人的命运都被规定在这回环之下。

02.蓄儒家文化意蕴,捋传统沉浮

白鹿原人不见,白鹿精神永存。短短数十年,动荡的岁月,然而,任原上风云季变,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子始终在原上摇曳。

二十世纪的中国,内忧外患,清政府的腐败与帝国主义的侵略昭示着封建王朝灭亡的必然性,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入猛烈地冲击着儒家传统文化。当时的中国,无论是在政治还是文化方面,都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传统儒家道德规范在这期间饱受争议,是继承还是废弃,是改进还是抛弃,这些纠结不清,浓缩在《白鹿原》文本中,浓缩在白鹿村数十年跌宕起伏中。在白鹿原出现一次次''大动荡''之后,白鹿原上的价值观念混杂如泥水,儒家道德文化传统不可避免地陷入沉潭之哀,即使朱先生豪壮啸歌,即使白嘉轩一次次试图舀起文化的精髓,最终也都无力回天。

《白鹿原》以关中平原为台,传奇地上演了儒家传统文化失落的历史悲剧,却不仅仅呈现出了一出文化悲剧。文化传统深邃的意蕴拔节了离离原上草,亦掐灭了人性的温情。一个个生命经由传统儒家文化酝酿,陈进社会的坛。我们取一瓢浅尝,不禁感慨五味。

《白鹿原》:历史转型期的文化寻根与女性立场

电视剧《白鹿原》白嘉轩


族长白嘉轩是全书的核心人物。''仁义''是他终其一生的注脚,对儒家文化的尊崇烙在他的人格里,形成了大气宽仁与心狠手辣并存的现象,也照见了儒家文化对人性的双重勾勒。

作为族长,他倾尽全力对这个身份负责。策划''交农''事件、修祠堂、办学堂、艰难地为民祈雨,他劝导白鹿原的众人遵守''乡约'',长久以来以''慎独''行文。他以真情待长工鹿三,以宽恕对黑娃,他吃得苦中苦,始终秉着荣辱不惊的心态挺着正直的腰杆,不谋官、不慌张、不抱怨,因为儒家文化早已在他的心里种下了分寸,从不紊乱。

然而,却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传统的伦理道德限制了白嘉轩的高度。孝悌观念、家族观念和封建礼教使他成为下一代人眼中的井底之蛙。

他无心关注阶级斗争,兀自封闭了新思潮的涌流,且一旦事态的发展逃逸了他观念中的''礼'',他的处理方式刻薄得淡乎人性。他毫不手软地用残酷的刑罚对自己的亲骨肉施于惩戒,以囚禁人身自由的方式锁住白灵,用阳具式象征的六棱砖塔镇压田小娥的窑洞。他最终悲哀地被时代的发展甩在后头,让我们体味到了传统文化的残酷屹立。

《白鹿原》:历史转型期的文化寻根与女性立场

电视剧《白鹿原》朱先生


而关中大儒朱先生更像是一位圣人,他安贫乐道,他的言行举止被世人仰视和尊重,事实证明他的预料具有准确性。或许作者的信仰里是维护儒家传统文化的,包括燃烧黑娃一生坎坷的反叛烈焰最终被传统文化的冰雪消融,也让我们猜测作者这一文化立场的倾向。

但是最终朱先生与向前走的社会格格不入,也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化裂口。儒家文化无法全盘为现代社会增添新绿,无法赋予新的社会以井然秩序。

03.女性的深沉呼喊,命途的深切怅惘

除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视角外,小说通过田小娥、白灵等女性悲剧形象的塑造深深地控诉了传统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礼教与人性、天理与人欲、灵与肉的冲突是汨汨冷冽的泉水,赋予全书最深沉的凉意。

作者虽然在白嘉轩、朱先生的身上淋漓彰显了儒家文化的魅力,但更深入人心的或许还是以白嘉轩为代表的宗法制威压下一直反抗着的年轻一代。

封建礼教的确在原上生出了一些盎然的枝叶,但在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方面,封建礼教亦敏感,狠毒如蝎,在它庞大的底盘下,女性若是生出反抗之心,便会激起蝎以聚变之迅疾喷涌毒汁,侵蚀女性的身心。

男权社会里,女性的命运常常被轻淡对待。婚姻的目的囿于传宗接代以及满足男性的本能欲望,女性被理所当然地看作传宗接代的工具,三从四德的封建政治意识形态在乡村社会中成为一种民俗心理扎根在黄土里,也将女性的本能欲望压制尘埃。在这里,女人的人性无法得到合理的尊重,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女性失去了独立的人格,仅作为夫家财产的一部分。

《白鹿原》:历史转型期的文化寻根与女性立场

电视剧《白鹿原》白嘉轩的妻子白吴氏


在人性和欲望压抑的阴云之下,一部分女性默认了自己的命运,并严谨地尊崇;另一部分女性在传统礼教与人性之间无言挣扎,寻求平衡,未果,癫狂;还有一部分女性不甘一生只做囚鸟,她们破除桎梏,勇敢反叛。

2000多年封建王朝中,女性的权利一直处于最下等,除了男权的因素外,更多的原因在于习惯性的甘愿。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所说的那样:''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女性们在反抗的过程中,渐渐顺从,到最后更是维护起封建礼教了,并且对于妄图反抗的女性毫不犹疑地给予批评、唾弃,导致了封建礼教的绵绵延续。

''女人不过是糊窗子的纸,破烂了揭掉了再糊一层新的'',这位将女性的生存价值贬到极致的人就是白鹿原上白嘉轩的妻子白吴氏,就范于为人妻、为人母的宗法角色,她深深地默许了男尊女卑的价值观。

鹿兆鹏的媳妇冷秋月本是白鹿原上名医冷先生的大女儿,接受传统良家女子的礼教,但是鹿兆鹏却不愿意和没有爱情的她在一起,新婚之夜发生过关系之后,她就再也没有体验到性的乐趣。

一方面传统礼教使她在理性上完全接受传统观念:女人要贞节,要正派;另一方面,在感性上她又难以抗拒欲望本能的冲动,她作为一个健康的女人,渴望得到性的满足。她得不到作为一个女人对性的体验与欢愉,她这样的正派女子竟羡慕起田小娥。这真是对封建婚姻道德无情的批判!

长久积累的沉默纠结堆砌成一把磨人的利剑,插入青天,她的世界至此彻底崩塌。绝望后她发疯得了''淫疯病'',''仁义''的村民对她掷予冷漠的看戏心态,而自己的父亲为了不让亲家难看甚至不惜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女。

《白鹿原》:历史转型期的文化寻根与女性立场

电视剧《白鹿原》鹿兆鹏的妻子冷秋月


封建礼教使情与理、灵与肉中的斗争中''理''和''灵''一直占据上风。性作为正常原始的生命力却被宗教、伦理等排斥。人们甚至无法正眼观望这样的自性,谈何理性对待?一个女子若是拥有了自我意识,敢与''理''做斗争,结果注定是悲剧的。

田小娥出身书香门第,却被父亲嫁给了一个70多岁的老头,老头仅仅把她当作''泡枣''的工具,她的尊严被肆无忌惮扭曲。在备受羞辱与煎熬的情况下,她遇到了黑娃并产生了爱情。小娥与黑娃对自由、爱情、平等的追求不为传统道德容纳,不被白鹿村的人所容纳和接受。

田小娥的理想不过是是当个名正言顺的庄稼院媳妇罢了,可这点微末的希望也被白嘉轩的''礼''斩绝了。在白鹿村,小娥始终是被压迫的对象,遭到几乎所有人的唾弃。她的追求既是她抗争的开始,也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

《白鹿原》:历史转型期的文化寻根与女性立场

电视剧《白鹿原》田小娥和黑娃


当黑娃''农运''外逃后,她一个人孤苦伶仃,为了能救黑娃,不得不委身与鹿子霖。后来鹿子霖为了报复白嘉轩,教唆她去引诱白孝文。她以性武器在这片腐朽的原上反抗着既定的命运,亵渎旧道德、宗族意识。

田小娥悲剧的命运在封建社会中是必然的结果。她被如此善良醇厚的鹿三刺死,可见宗法制社会对她是多么地痛恨。她终其一生抗争封建礼教,却反被封建礼教逼迫而死。

而白灵看似离开了白鹿原,实则依旧逃脱不了惨死的命运。她是一个有思想、有智慧和胆识的女革命者,是一只''白鹿精灵''。她逃脱了传统婚姻的束缚,自主选择了自己的婚姻,与田小娥相比,她掌握了爱情的主动权,并且不依附于男人。

《白鹿原》:历史转型期的文化寻根与女性立场

《白鹿原》白嘉轩的女儿白灵


但是在男权社会之下,她仍然要面临着来自封建礼教已经腐化骨髓的长辈对她的斥责。革命者的形象淡化了她的女性色彩,她最后因连子弹都不舍得用的理由而被活埋。

鲜活的生命惨烈地风化,给人一种无论怎么反抗依然逃不开必然宿命,或者说是逃不开男权社会的凄凉之感。

从这几个女性身上我们不难看到传统社会的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无论女性是否反对它,它都会对她们进行无情的践踏,区别只不过是隐或显。

结语

可以说,《白鹿原》是一幅有效反应上世纪转型时期的社会形态的图景,同时也是极具借鉴和思考意味的一部文学作品。

《白鹿原》以深重的笔墨点染了苍郁的历史,点睛了历史中的人。儒家文化经由它一番洗练,筛出了鼎力人格的精神和压制人性的沉痛。书中对女性生命力的围剿更是叩醒了人性的门。我们合上书卷后,站在了峰峦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